石菖蒲的功效与作用(老中医介绍石菖蒲的6大临床妙用)

石菖蒲的功效与作用

石菖蒲性温,味苦,入心经、肝经、胃经,化湿开胃,开窍豁痰,醒神益智。养生保健中用其三个方面:其一是化痰开窍,治疗痰迷心窍的卒中、癫痫、神志不清、痰浊壅阻、清阳不升、健忘耳鸣、耳聋、经络肢体不利;其二是化湿和中,治疗湿阻中焦所致的胸腹胀闷、腹痛吐泻、食欲缺乏、舌苔腻等症;其三是用其芳香提神、通窍、杀菌。
石菖蒲、菟丝子、远志、地骨皮、生地黄、五味子、川芎组成“读书丸”,用于养神定志、增强记忆;石菖蒲配远志、朱砂、茯苓,用于安神定惊;石菖蒲配远志、茯苓、人参,用于补心强志;石菖蒲与黄连等组成开噤散,治疗痢疾噤口不能食;石菖蒲与半夏、郁金、佩兰组成方,用于治疗湿浊阻胃、脘痞不饥、痰多食少。
也用于治疗卒中、癫痫、谵语、肺脑炎、前列腺肥大、皮肤病、颈椎病等症的方剂中。

石菖蒲性味辛、微温,入心、肝、胃经。其临床运用十分广泛,举隅如下。
1、豁痰开窍,治癫痫症
石菖蒲气味芳香,能化湿浊,有宣窍祛痰湿的作用,适用于痰湿蒙蔽,清阳不升而引起的神识不清,耳聋目昏,精神迟钝。如用顺气导痰汤加石菖蒲和郁金,能理气解郁,化痰开窍,用治痰气郁结之癫,精神抑郁,表情淡漠,神志痴呆,喜怒无常,不欲食等症。又如肝火痰热之痫症用涤痰汤合龙胆泻肝汤治疗,均取石菖蒲的豁痰开窍作用。若是一般痰湿蒙蔽,清阳不升引起的神昏、耳鸣、耳聋者,用之更佳。
2、镇静安神,治失眠症
石菖蒲对某些中枢神经有抑制作用,能镇静安神,催眠,又有芳香化浊、祛痰湿的作用,故用治痰热内扰之不寐症有较好疗效,如用温胆汤加石菖蒲、郁金等,或直取菖蒲郁金汤化裁。证之临床,石菖蒲确有很好的豁痰开窍,解郁安神作用,对于痰浊或痰热阻滞之窍闭神昏,或失眠少寐之证,都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能与本品味辛,微温,入心、肝经,气芳香,含挥发油有关。临床用于精神病患者亦有镇静和催眠的作用。
3、醒脾和胃,治湿困脾胃症
石菖蒲含有挥发油,气芳香,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及制止胃肠异常发酵,故能醒脾和胃助运化,用治湿困脾胃症。湿困脾胃,健运失司,则胸闷腹胀,全身困重乏力,纳呆口淡,或胸痞呕恶。临床中,常用石菖蒲、郁金、藿香等配伍,如用连朴饮治湿热中阻,藿香正气散加石菖蒲治湿困脾胃,香砂六君子汤加石菖蒲、佩兰治脾虚湿阻等,均取石菖蒲和中辟浊之功效。故临床上,凡有湿阻之症,均可适当配伍石菖蒲佐之,可提高临床疗效。
4、镇静解痉,治腹痛症
石菖蒲味辛,微温,气芳香,人胃经,能缓解肠管平滑肌痉挛,醒稗和胃;并有镇静作用,故能用冶腹痛症。临床上,可用于急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所致的腹痛,有很好的和中辟浊、醒脾开胃、理气止痛的作用,可提高疗效。
5、芳香辟浊,为预防疾病
石菖蒲气芳香,能辟秽化浊,有解毒驱邪之功,是我国古代人民预防疾病的常用药。古人早已在端午节,用鲜石菖蒲、鲜陈艾叶挂在门窗上,或放入水缸里,作为预防瘟疫之用。即是现在,民间还有一些老年人用此方法作为预防疾病之用,皆取石菖蒲芳香辟浊、解毒驱邪之功效。
6、理气活血,治关节疼痛症
石菖蒲味辛、微温,能理气活血,祛风宣湿,用治风湿痹阻,关节肿痛,或跌打损伤之瘀肿疼痛症,临床常用鲜石菖蒲、生姜、栀子等捣碎,包于肿痛局部,有消肿止痛的作用。若将捣碎之药加适量白酒在锅内炒热后再贴于肿痛局部,其效更佳。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