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方开挖的过程?
土方开挖的详细过程: 1、地下室按施工区先后开挖顺序,在桩基承载力试验合格后交接进行,单体满开挖。 2、地下室基坑土方开挖应待支护结构(网喷、喷锚、桩)达到强度后方可进行。 第一步:平整场地,测设场地标高,放定位控制线。 第二步:分段开挖第一层支护边坡土,开挖宽度约15m,然后由围护施工队穿插对坡面素喷混凝土施工,开挖一层支护一层循环施工。 第三步:地下室土方工法段开挖共分三层进行施工。最后一层挖至基坑底部,人工配合清理修整,人工修土留土厚度30cm。 第四步:最后基坑内运土车辆的斜道土方的处理由两台挖机接力作业,坑内的挖机集中转土至斜道口,由坑顶的挖机装土装车。最后坑内的挖机由汽车吊吊离坑底(或开挖至基槽外围多出部分,挖机出来后再进行回填。 第五步:绑扎基础底板钢筋及立柱、剪力墙插筋浇筑底板砼。 第六步:负一层结构施工。 第七步:做防水层、保护层,地下室结构完成验收合格后,在完成二层主体再进行基坑外土方回填。 3、基坑土方收底施工方法: (1)机械开挖标高达到离设计高度30cm时,必须采用人工清槽流水跟进修整,基坑底标高的控制应根据业主提供的基准点,由测量技术人员将水平高度引测到基坑周边较稳定的结构上,并做好明显的标志,标高点要跟上挖土进度,在扇形工作面上应3~5m测设一点。 (2)施工技术人员将水准标高引测到近基坑底标高处的周边工程桩上,并作好标记,或用小木桩做好标记,涂上红油漆,桩顶标高是垫层面的标高,即土方的开挖深度是桩顶下30cm。 (3)挖土施工人员根据测量标记采用固定丈量的工具,将坑底土方修理平整。 防止机械入槽或人工扰动地基,坑底标高要进行严格控制,不得超挖,一旦出现超挖时,不得随意回填,要用碎石或道渣回填夯实。
土方开挖的原则?
1、土方工程施工前应综合考虑土方量、土方运距、土方施工顺序、地质条件等因素,进行土方平衡,合理调配,减少重复挖运。合理确定土方机械的作业线路、运输车辆的行走路线、弃土地点等。并结合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环境保护要求、场地条件、基坑平面尺寸、开挖深度、支护形式等情况确定开挖的方法和顺序,编制施工方案。
2、基坑开挖期间若周边影响范围内存在桩基、基坑支护、土方开挖、爆破等施工作业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相互之间的施工顺序和方法,必要时应采取可靠的技术措施。
3、机械挖土时,坑底以上200mm~300mm范围内的土方应采用人工修底的方式挖除。放坡开挖的基坑边坡应采用人工修坡的方式。
4、基坑开挖应进行全过程监测,应采用信息化施工和动态控制方法,根据基坑支护体系和周边环境的监测数据,适时调整基坑开挖的施工顺序和施工方法。
5、土方工程冬期施工时,应采取防冻、防滑的技术措施。
6、土方工程施工前,应采取有效的地下水控制措施。基坑内地下水位应降至拟开挖下层土方的底面以下不小于0.5m。
7、基坑开挖的分层厚度应控制在3m以内,并应配合支护结构的设置和施工的要求,临近基坑边的局部深坑宜在大面积垫层完成后开挖。
8、设有内支撑的基坑开挖应遵循先撑后挖、限时支撑的原则,减小基坑无支撑暴露的时间和空间。
9、面积较大的基坑可根据周边环境保护要求、支撑布置形式等因素,采用盆式开挖、岛式开挖等方式施工,并结合开挖方式及时形成支撑或基础底板。
土方开挖方式有哪些?
常见的基坑开挖的三种方法主要有:放坡挖土、中心岛式挖土和盆式挖土。
1)放坡挖土:主要是无支护土方宜采用放坡挖土。当基坑开挖深度不大、周围环境允许,经验算能确保土坡的稳定性时可采用放坡挖土;
2)中心岛式挖土:一般用于有支护土方开挖。中心岛式挖土,宜用于具有较大空间情况下大型基坑土方开挖。具有挖土和运土速度快的优点。不过由于首先挖去基坑四周的土,支护结构受荷时间长,在软黏土中时间效应显著,有可能增大支护结构的变形量,对于支护结构受力不利。
3)盆式挖土:盆式挖土也是常用于有支护土方。先开挖基坑中间部分的土方,周围四边预留土坡,土坡最后挖除。采用盆式挖土方法可以使周边的土坡对围护墙有支撑作用,有利于减少围护墙的变形。其缺点是大量的土方不能直接外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