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是几月几日有什么风俗由来 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法定假日吗

元宵节(外文名:Lantern Festival),别名:上元节、天官节、春灯节、小正月、元夕、灯节,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2023年元宵节是2月5日),元宵节并不是法定节假日,而是中国传统节日。过完元宵节就意味着春节结束了,我们又到了该上学、上班了。

元宵节的来历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习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源于民间开灯祈福古俗。开灯祈福通常在正月十四夜便开始“试灯”,十五日夜为“正灯”,民间要点灯盏,又称“送灯盏”,以进行祭神祈福活动。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又称为“上元节”。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

元宵节的风俗

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游龙灯、舞龙、舞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

延伸阅读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相传汉文帝(前179年—前157年)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称元月,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这一夜就叫元宵,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随书音乐志》曰:“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在这个节日有很多习俗。

1吃汤圆

吃“汤圆”是元宵节的一项重要习俗,汤圆又名“汤团”、“元宵”。现如今,北方叫元宵,南方称汤圆

2猜灯谜

玩灯是元宵节的一个重要项目,灯谜是元宵灯节派生出来的一种文字游戏,也叫灯虎,是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

3赏花灯

赏花灯起源于汉代,兴盛于唐宋延续至今。

4踩高跷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表演者脚踩高跷,可以做舞剑、劈叉、跳凳、过桌子、扭秧歌等动作。北方的高跷秧歌中,扮演的人物有,渔翁、媒婆、傻公子、小二哥、道姑、和尚等。南方的高跷扮演的多是戏曲中的角色,关公、张飞、李洞宾、何仙姑、张生、红娘、济公、神仙、小丑皆有。无论是南方的,还是北方的高跷秧歌,都很滑稽,活泼,欢快,给当地的百姓带来无比的快乐,幸福!

5舞狮子

舞狮子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以祈望生活吉祥如意,事事平安!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