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油菜籽榨出来的油,除了食用,还能用来 菜籽油能抹头发吗 2月12日蚂蚁庄园小课堂答案最新

点击查看【2023年蚂蚁庄园小课堂今天答案最新完整版(今日已更新)

问题一:

在古代,油菜籽榨出来的油,除了食用,还能用来

答案:涂抹头发

解析:菜籽油对改善发质有一定的帮助。但是菜籽油比较油腻,不建议直接用菜籽油洗头发。可以把它作为头发的护理油。在洗头之前将菜籽油均匀的涂抹到头皮上,也可以涂抹到头发上,过后冲洗干净就可以。

问题二:

猜一猜:以下哪个是古人对于书信的雅称

答案:青鸟书

解析:青鸟书是一件故事出自山海经。青鸟书,典故名,典出《山海经·山经》卷二〈西山经〉。青鸟,神话传说中为 西王母 取食传信的神鸟。后遂以“青鸟”为信使的代称。以“青鸟书”指书信。

石油被称为现代工业的血液,在目前的条件下,一旦没有石油,人类工业文明就会陷入瘫痪。在我国古代虽然是农耕社会,但是对油依然有着非常高的依赖,当然这并不是说的石油,而是生物质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动物油和植物油。

 

今天就梳理一下古代油的重要作用和我国古代用油的历程。

1.油的重要作用——不只是食用

油的最初的作用肯定是食用,油的热量非常高,对于古人来说是非常好的热量来源。并且油的发展也孕育了我国灿烂的饮食文化。中国的菜品多种多样,烹饪手法也是丰富多彩,但是如果没有油,这个数量估计要减少90%。从我国古代饮食文化的发展来看,在南北朝以前饮食文化基本没有形成体系,而在南北朝之后饮食文化爆发式的发展,并且涌现出了各种饮食方面的著作,比如《齐民要术》、《食经》等,这其中固然有政治文化方面的原因,但是这一时期植物油加工技术得到进步(以前都是动物油产量很少),油的产量增加,煎炒烹炸的食物自然就增多。

 

油除了对饮食文化的贡献之外,对手工业的发展也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这一方面在造船业上体现的尤为明显。众所周知,我国古代的造船工业非常发达。但是古代造船的材料大部分都是木材,木材长时间浸泡在水中,如果不能很好防水处理,很快就会腐烂。而且造船时候需要对木材之间进行密封,如果密封不好船体漏水,这都是造船业面临的大问题。这其中有一种非常重要的油发挥了作用——桐油。桐油是桐树的果子加工成的一种油,不能食用,但是在防水和密封上有着非常好的性能,广泛的应用于造船业。在《天工开物》舟车第九记载:

“凡船板合隙 以白麻斫絮为筋, 钝凿扔入, 然后筛细石灰, 和桐油舂杵成团船”

大体的过程是用木板造船防止板缝漏水是第一要务, 古人先将麻纤维剁碎塞入船缝“作筋” ,然后再用桐油、石灰制成腻子抹缝,腻子固化后在板缝中就形成了牢固的防水粘接密封层。这样达到防水的目的。正是因为桐油在造船工艺中的作用,为遏制金国的造船业发展,南宋严格限制桐油渡淮渡海贸易。

 

油还是古代的“光明使者”,人类在学会用火之后,人类的活动时间就得到了延长,在远古时代人们围坐在火堆旁边讲故事。但是进入农耕文明之后,人类不可能像以前一样通过篝火在室内照明。人类探索在夜间如何照明也是一部宏大的历史,今天我们不做探讨,但是古代大部分的照明所用的燃料是油(早期也有用蜜蜡的,但是产量很小),在一如既往的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会对灯油带来光明这个重要事实熟视无睹,只有再次身处黑暗才会重新认识到光明的可贵,韩愈在《月蚀诗》里“油灯不照席,是夕吐焰如长虹”如此夸大的灯光印象正是对一种心态的客观写照。

2.古代用油的历史

世界各地的文明对油的利用都是从动物油开始的,这一点人类学家的解释是在人类学会用火之后开始在火上烧烤食物,当烤一些带有脂肪的动物时会有油滴下来,这些油滴到火中会有助燃的作用,古人在这种现象中受到启发,逐渐的开始学会提炼和使用动物油

我国在商周时期就有用动物油的记录,在古代动物油称之为膏、植物油称之为油,但是膏、油的称谓也经历了很多的变化过程。

先秦时期“膏”和“脂”一般是哺乳动物体内油的称谓。“膏”指无角类动物身上的油,“脂”指戴角类动物身上的油,秦汉时期之后,“膏”和“脂”的区分逐渐削弱,“膏”和“脂”皆是动物油。而先秦时的“油”是一个形容词,形容浓密而饱满润泽的样子,《子华子》一书记载“禾之油油”和“云之油油,由是以降也”,油是用来形容禾苗和云彩的,并没有现代油的意思。现代汉语中“绿油油的稻田”正是取法于此。“油”作为植物油的概念自西汉始,因为这一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带来了一种很重要的油料作物——芝麻。

 

西汉至元一千多年间中国的油料作物以芝麻占主导地位,在此之前虽然中国也有大豆、大麻等油料作物,但是因为出油率低,加工困难而没有普及。芝麻传入,引领中国油料作物进入一个新阶段。在南北朝成书的《齐民要术》就专门有关于荏、麻、麻子和胡麻的种植方法,书中详细记载了芝麻的栽种方法,其中有“白者油多,人可以为饭,惟治脱之烦也”,的记载,说明当时人们已经认识到白芝麻的产油量比较大。中国地理环境复杂多样,跻身于众多油料作物之中,走出地方性,南北均成优势,且兼具食用与照明功能唯有芝麻。

随着人们对植物油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对于原有的一些本土植物也尝试去榨油,在元明之后,植物油的原料得到了很大的扩展,明朝田艺衡关于植物油曾有这样的记录:

“田中种菜收其子,可以压油,名菜油,亦曰香油,乃供烹调饮食者。 又芝麻子油,曰麻油, 甚香,能解毒,可食。 其黄豆油,曰豆油,亦曰臭油,止可点灯,小人家亦食之。 又桐子者曰桐 油,可入漆用,人食之必吐泻。 桕子者曰桕油,止可浇烛。 ”

说明当时菜籽、黄豆已经作为油料作物用来榨油了。

3. 古代植物油的榨取技术

植物油的提取最广泛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浸渍、一种是压榨(现代食品工业也是如此)。最早关于植物油榨取的记录是《黄帝内传》,“黄帝得河图书昼夜观之,乃令力牧采木实制造为油,以绵为心,夜则燃之读书,油自此始”,这个只是传说,仅作参考,很大程度上不是真的。真正的切实的关于植物油的榨取工艺要到宋朝,这之前虽然有很多植物油的使用记录,但是制取植物油的记录却几乎没有。真正的榨油工艺的集大成者是《天工开物》,其卷十二“膏液”篇中,介绍 了十余种油料作物的产油率,及其油品的性状与优劣。并详细介绍了压榨和浸渍两种方法来获取植物油。比如在压榨法中明确的记载了压榨的工艺,从如何炒制原料,到如何压榨都有详细的记录:

“取诸麻菜子入釜,文火慢炒,透出香气,然后碾 碎受蒸。凡炒诸麻、菜籽,宜铸平底锅,深止六寸 者,投子仁于内,翻拌最勤……蒸气腾足取出,以稻秸与麦秸包裹如饼形,其饼外圈箍或用铁打成,或破蔑绞刺而成,与榨中则寸相稳合……”

 

《天工开物》成书于明代,明代之后到清末植物油的加工工艺基本上停滞了。

我国古代用油的历史基本上是从动物油到植物油,而植物油则是从芝麻油开始,逐渐推广到菜籽油,大豆油等,这是社会生产力综合发展带来的结果,而油在历史发展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