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2023年蚂蚁庄园小课堂今天答案最新完整版(今日已更新)】
问题一:
在古代,油菜籽榨出来的油,除了食用,还能用来
答案:涂抹头发
解析:菜籽油对改善发质有一定的帮助。但是菜籽油比较油腻,不建议直接用菜籽油洗头发。可以把它作为头发的护理油。在洗头之前将菜籽油均匀的涂抹到头皮上,也可以涂抹到头发上,过后冲洗干净就可以。
问题二:
猜一猜:以下哪个是古人对于书信的雅称
答案:青鸟书
解析:青鸟书是一件故事出自山海经。青鸟书,典故名,典出《山海经·山经》卷二〈西山经〉。青鸟,神话传说中为 西王母 取食传信的神鸟。后遂以“青鸟”为信使的代称。以“青鸟书”指书信。
古人意念上的 “鸟儿传书”“通讯方式”,早已成为古董,不复再现,大雁就是从我们头顶飞过,也找不到古人的诗情画意了。雁还是那群雁,人木讷了。如今手机什么都可以搞定,打开视频千万里距离如在面前,古人的情怀只能在我们的想象之中。鸟儿传书的典故出处,分别是“青鸟传书”和“鸿雁传书”,其传说都出现在汉代,“青鸟”和“鸿雁”都很古老,而且还神奇而玄乎。
“青鸟传书”中的“青鸟”,在上古奇书《山海经》中,这青鸟共有三只,是西王母的随从与使者,它们能够飞越千山万水传递信息,将吉祥、幸福、快乐的佳音传递给人间,是天地之间的使者。传说汉武帝在承华殿斋戒时,一只青色的鸟从西方飞来,停在宫殿前面。汉武帝就向东方朔问原因。东方朔回答说:这是西王母要来了。不久,西王母果真到此。有两只像鸾的青鸟,分别侍立在西王母两旁。后来,人们就用“青鸟”指使者或传递书信的人,再后来就成为文化人的用典,又称作“青雀”、“青禽”、“青”、“青鸟使”等。
“鸿雁传书”出自于鸿雁传书的故事与苏武有关,据《汉书》记载,苏武出使匈奴被扣押,匈奴还谎称苏武已死。后来匈奴与汉和亲,汉使对匈奴的单于说汉天子射猎射到一只大雁,脚上系着帛书,说苏武就在某一大泽中。单于闻言方才把苏武放归汉朝。这就是大雁传书的典故,再后来也就用雁称书信或送信的人,用寄书雁、寄书鸿来指代送信的使者。
从以上的两则传说看,“青鸟传书”和“鸿雁传书”的起点并不怎么浪漫,而且汉武帝与西王母相见的故事,又有点太玄虚了。这两则传说充满诗情画意是后来作为典故,出神入化在文艺作品之中,解决了人们意念上需求。“青鸟”和“鸿雁”成为人们情感上美丽的象征和寄托,融入了民族传统文化的血脉之中,令人羡慕和品味,缠绵悱恻而难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这是唐朝著名诗人李商隐的《无题》诗,借助“青鸟传书”的典故,寄托自己希望与亲人通信和见面的心情,如今这典故已成绝响,飞机高铁电子通讯,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少了古代苦等夜盼的煎熬。
这只青鸟的浪漫情调,秦观在《解语花》中写道“算此情,除是青禽,为我殷勤报。”南唐中主李璟有诗“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唐代李白有诗“愿因三青鸟,更报长相思”,孟浩然的诗“林卧愁春尽,搴帷览物华。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崔国辅的诗“遥思汉武帝,青鸟几时过”,还有很多都是借用“青鸟传书”的典故。
“鸿雁”,《诗经》中的《小雅·鸿雁》特别缠绵,诗曰:“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征,劬劳于野。爰及矜人,哀此鳏寡。鸿雁于飞,集于中泽。之子于垣,百堵皆作。虽则劬劳,其究安宅?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此哲人,谓我劬劳。维彼愚人,谓我宣骄。”这只大雁是百姓之雁,有点“哀”和“苦”,成了苦难流民的代名词。
当然,“鸿雁”在后来的诗歌中多是以轻松愉快的角色出现,一般比喻情人间传递书信的使者。《春江花月夜》中“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这里以鸿雁、鱼龙与自己渴望夫妻团聚的急切心情相比,就更显出了思妇的离愁之深。李清照诗言“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就是写月满之时上西楼,见鸿雁归来,思量是谁寄来了书信。“鸿雁”寓意丰富,有时也以物喻人,喻意鸿雁孤高的形象。宋代苏轼的“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即为此意。
“青鸟传书”和“鸿雁传书”的古人浪漫情怀,虽然在现代通讯和交通工具的日益发达的情况下,情亲、友情、恋情、乡情等都在以自己的不同表达方式发展变化,但人的内心深处还是同古人相通的。如果不通,则是你的情感还没有细腻和柔软到古人的境界。“一枝黄花”,李清照酥手“斜插”,消瘦了谁的盛世年华!“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你有这份感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