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说人之初性本善,而荀子认为“人之初,性本恶”。
荀子认为“好恶、喜怒、哀乐,夫是之谓天情”,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荀子认为,食色喜怒等是人的天性,是任何能都具有且不能抹灭的,与孟子主张不同的是,孟子认为仁义是大体,食色是小体,而荀子认为人性只限于食色、喜怒、好恶、利欲等情绪欲望,无论是君子还是小人,他们的骨子里都是一样的,之所以二者有区别,则在于后天的所学、所行和所为才会区别开来。
人之初,到底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
这个问题历史上已经争论了几千年仍没有定论!如同人活着到底是为什么至今没有定论一样,所以才要好好活着寻找答案!
人性到底性本恶还是性本善?古圣先贤的争论中。曰恶的举例说,一个双胞胎孩子,当母亲给一个喂奶时,另一个就哭闹,非要和对方抢着吃,说这是人性恶的具体表现。 曰善的举例说,但凡一个正常人,看到别人落难,都会有恻隐之心,说这就证明人性本善。
其实,细想一下,人性无所谓善恶,均取决于外界的影响和侵染的。诚如一句名言所说:上帝造人是让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
所以,人活着需要修炼,需要反省,需要探寻生命的真谛!
延伸阅读
我小时候非常讨厌我的父母啊,见到叔叔阿姨就让我来叫叔叔和阿姨我后来发现了,慢慢的发现,其实人是很难发自内心的去尊重别人,所以所有的尊重,其实都要去训练,我的父母这样帮我只是在训练我从初位去尊重他人,要按照我们的本性,我们其实是真的不想尊重他人,我们就是希望把对方给物化啊,我们看到比我们位阶高的我们会嫉妒,从初性系看到不如我们的我们会轻视,看到长相较好的时候会激发我们的邪情看到长相丑陋的人,我们就会产生厌恶之情,所以人的内心是很幽暗从初位所以很多时候你是要去装装多了你慢慢的就真的会发自内心的去尊重
“人之初,性本恶”是战国时期荀子的观点,出自于《荀子·性恶》。《荀子·今人之化师法,积文学,道礼义者为君子;纵性情,安恣孳,而违礼义者为小人。用此观之,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性恶》中的原句:今人之化师法,积文学,道礼义者为君子;纵性情,安恣孳,而违礼义者为小人。用此观之,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