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英雄小八路的故事?
年纪大的人都知道英雄小八路的故事
英雄小八路有十二个少先队员,冒着生命危险,接通了前线电话,为打击敌人立下功劳,也受到了表扬。
英雄小八路概述20个字?
今天,我看了一本少儿红色经典故事《两个小八路》,认识了两个战火中成长的英雄少年。
这本书说的两个小八路,一个叫孙大兴,是位小通讯员;一个叫武建华,是位小卫生员。他们年龄不大可是却早早参加了革命队伍。在大兴参军不久的一次战争中,大兴送信去了,等他回到战场才知道在刚才的战斗中他的父亲阵亡了。大兴非常伤心,这种痛苦像是有一根刺深深地扎进了心里。大兴发誓要为他爸爸报仇。
后来部队要转移了,大兴在路上不小心腿部受伤,领导派武建华护理他,到敌人占领区的地下党员家里养伤。经过重重考验,战争烽火使两人迅速成长起来。最后孙大兴以身诱敌,将敌人带入了八路军的包围圈,自己却光荣牺牲了。
读完这本书,我想:当时虽然生活条件差,可是在八路军的队伍里,孙大兴和武建华两个小八路却学会了很多,懂得很多。我们现在的条件这么好,要谢谢许许多多像他们一样的小英雄,小战士。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向他们一样为了祖国而学习
英雄小八路里五个孩子叫什么名字?
国坚、林燕、铁牛、小明、小华
延伸阅读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祖国,爱人民,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前胸……”
这段旋律,你一定不会陌生。每当唱起这首《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小八路”队长何明全心中总是感慨万千,这不仅是因为歌声激昂有活力,还因为这首歌中凝结着战争年代那群英雄小八路们的动人回忆。
炮火之中的“小逃兵”
50年代,福建沿海作为战争前线,经常遭受到来自国民党军队的军事挑衅,无情的炮弹之中,原本幸福的家园变得支离破碎。面对此情此景,人民解放军决定调整部署,炮击金门。
为了保证民众安全,解放军们决定将百姓转移至后方安全地带。可在这转移的过程中,竟出现了一批“小逃兵”——他们是来自厦门禾山第四中心小学(后改名为福建省厦门何厝小学)的13位少先队员。
何 厝 村
你或许觉得奇怪,因为他们逃离的并非这连天的战火,而是那安全的后方和挚爱的家人。其实,这样的决定绝非一时兴起,在这背后包含的,是孩子们过人的勇气和纯然的善意。
早在1958年金门炮战开始前,厦门禾山第四中心小学就成立了一支“前线少年支前大队”,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以力所能及的方式支援着前线,这13位孩子就是“前线少年支前大队”的骨干成员。艰苦的环境未能磨灭他们的热情,他们深感于解放军叔叔的付出,不舍离去,故而自愿成为勇敢的“小逃兵”,亦是真正的“共产主义接班人”。
巩固国防逞英豪
每日天刚蒙蒙亮,孩子们便起身忙碌,只为让战士叔叔们喝上一口热腾腾的开水。
何明全告诉笔者,当年“战士们工作辛苦,有时候连水都来不及喝,身上的衣服也被泥土染红,完全看不出原来的颜色。” 这一幕让孩子们看了着实心疼,于是他们便偷偷抱走战士们换下的脏衣服到河边清洗。
作为女生队员的何佳汝和何亚美,有着比男生更为敏感体贴的内心。她们用自己攒了许久的零用钱去换取自己都不舍得用的肥皂,将衣服洗净晒干、缝补叠好后送回。“若是遇上雨天,衣服总是潮湿难干,我们就想办法生火烤干,不然战士叔叔们穿着湿衣服该有多难受啊。”何佳汝说道。
事实上,这些孩子们做的事情远不止这些,抢接电话线、站岗放哨、搬运擦洗炮弹,他们小小的身体里似乎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小八路”中的何亚朱和郭胜源,就是抢接电话线中的好手。
“小八路”们的一举一动都被解放军们看在眼里,深受部队官兵的喜爱,并授予他们“小英雄志气高,巩固国防逞英豪”的锦旗。
少先队队歌从厦门传唱
在炮火纷飞的那段时间里,这些孩子们白天留在前线支援,晚上就住在附近的防空洞里,点着微弱煤油灯坚持学习。他们的故事被老师王添成写成了《英雄小八路》的剧本,后来又被上海影剧作家周郁辉改编成同名电影剧本,由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拍摄。
与此同时,作曲家寄明也来到厦门采风。她望着这群活泼而坚强的“小八路”们,思如泉涌,迅速和周郁辉配合创作出电影主题曲《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这首活泼明快的曲子,唱出了“小八路”们的勇敢,唱出了“小八路”们的赤诚。随着电影的播放,美丽的歌声从厦门传出,飘向了中国大地,鼓励着更多有志向的中国少年奋发进取。雪花般的信件从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飞向厦门,信件中描述的皆是对于“小八路“们的敬佩。
1978年10月27日,全国共青团十届一中全会通过决议,将《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正式定名为《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它被一代又一代少先队员所传唱,并随着时代的步伐放射出更加灿烂的光彩。
延续红色精神
时光穿梭,炮火已成为历史,当年的“小八路”们两鬓也已染上了白霜,满目疮痍的土地终究恢复了盎然的生机。万丈高楼平地起,人们过上了宁静的生活,苦难似乎被时光冲淡,面对不再真实可触的历史,该用什么留存住这段珍贵的记忆呢?
2001年,“英雄小八路”纪念馆在“小八路”们的母校何厝小学落成,成为储存这段历史的宝库。从开馆第一天起,何佳汝就主动担任起纪念馆的讲解员。作为曾经的“小八路”,也作为回到母校工作数十年的老师,她满怀热情,带参观者重温那段战火纷飞的历史,讲述“英雄小八路”的成长历程,分享着队歌诞生的故事,骄傲地展现着以及新一代小八路的成长。
“这个展馆储存了我们许多美好的回忆,我希望这些孩子们能不忘历史,珍惜今日来之不易的生活。我们这些‘小八路’经常会在母校相聚,看着祖国的未来茁壮成长,心里就特别开心。”何佳汝说。
如今,在纪念馆的二楼,摆放着许多何厝小学少先队员们的活动照片,他们或是排演着“英雄小八路”的话剧,或是聆听红色讲座,他们笑靥如花,胸前飘扬着鲜艳的红领巾。我们似乎能感觉到,《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的红色精神,已经延续在祖国未来一代的血脉之中,成为他们不断前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