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玄武门之变全程?
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626年7月2日),由当时唐高祖李渊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今陕西省西安)太极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政变。
在起兵反隋的过程中,李氏兄弟二人配合仍算默契,直到建立唐朝。太子自知战功与威信皆不及世民,心有忌惮,就和弟弟齐王李元吉联合,一起排挤和陷害李世民;听从魏征的引导,收服被李世民重创的刘黑闼尝试拿回兵权,李渊也尝试任用裴寂,最终导致大败,不得不再用李世民领兵。
以李世民为首的功臣集团,为求自保,在玄武门发动兵变,李世民亲手射死了太子李建成,事后李渊立李世民为太子,两个月后禅让皇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开启了23年的“贞观之治”
延伸阅读
玄武门之变的原因是什么?
玄武门之变,这有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方面,李渊起义,其实应该叫李世民起义。李世民认为隋朝天下不保,必须起义才有出路,但是他又不能直接告诉李渊,因此向裴寂说了。
而裴寂是管理太原行宫的官员,他也认可李世民的分析,因此和李世民联手把李渊逼上了梁山。起义之后,如果没有李世民,李渊充其量也不过割据并州,成为天下纷纷乱乱的起义者之一。使李世民辅助并劝说他,才最终打下了长安,当上了皇帝。
本来就是李世民在主导起义,哪能让李建成当上皇帝?
第二方面的原因,则是功劳问题。很明显的在李渊的三个成年的儿子当中,李世民的功劳是最大的。不管历史记载是不是真实的,但是李世民被封为天策上将,这是确切的,也是李渊的三个儿子当中唯一的。这是功劳累积起来的。
综合新旧《唐书》和《资治通鉴》,李渊麾下的几个大帅之中,功劳最高的是李孝恭,他平定了整个南中国,也就是全国差不多一半的领土。当然李孝恭其实是个傀儡,真正发挥作用的是李靖。李渊也明确知道这一点。所以李靖的功劳是最大的。
在诸位皇子当中,李世民的功劳毫无疑问是最大的。他平定了整个关东,也就是从潼关一直到渤海的广大领土。关西部分,是李渊和他这三个儿子共同平定的,很难说谁的功劳更大,只能算平分秋色吧。
第三方面,这是李世民无论从长相还是性格,还是为人处事的方式,都非常具有魄力,能够服众。所以在他的秦王府和天策上将府,聚集了当时天下最多的人才。李建成麾下虽然也有薛万彻、魏征等千古名臣,但是跟李世民相比还是相形见绌。有人才就有势力,李世民的势力已经远远超过了李建成。
李渊绝对也发现了以上三点,《旧唐书》和《资治通鉴》多次记载,他准备换李世民当太子。但是李渊性格犹豫,最终没有行动,让三个儿子之间自己解决了。而解决的方式血雨腥风,这也不可能避免。
李世民玄武门之变详解?
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发动的一场政变。唐初以李世民为首的功臣集团,和以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为首的太子集团,为了争夺皇位继承权,展开了激烈的政治斗争。
李世民先发制人,发动宫廷政变,杀死建成元吉,架空李渊,夺取了最高统治权。
大唐玄武门之变全文?
全文篇幅太长。大唐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诛杀李建成李元吉。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诛杀了太子李建成和三弟李元吉,夺取兵权,不久唐高祖李渊传位给李世民,李世民就是唐太宗。
玄武门之变是谁发动的?
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发动的。
玄武门政变的概况:玄武门政变发生于公元前626年7月2日,博弈双方是秦王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地点位于长安玄武门。
当时在位的皇帝是唐高祖李渊,这场政变实质上是一场夺嫡之战。政变的结果是李世民取得胜利,杀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以及他们的他们的后代,三日后李世民被立为太子,两个月后唐高祖禅让给李世民,以太上皇自称,居住太极殿。
玄武门政变发生的背景:在李氏家族与隋朝抗争的过程中,李世民和李建成的关系很好也多次合作,但在唐朝建立后兄弟二人之间产生了嫌隙。在反隋战争中,秦王李世民以骁勇善战著称,多次取得胜利。身为太子的李建成因惧怕李世民的战功与威望威胁到自己的地位,就与齐王李元吉合作陷害李世民。
高祖李渊也曾怕李世民功高盖主而让大将裴寂代替李世民领兵,以削弱他的兵权,但配给领导的军队多次失败,不得已让李世民继续领兵。唐朝成立后李建成和李元吉多次陷害、诬告、刺杀李世民,并通过一些手段将李世民的心腹都发配出去,最后只剩下长孙无忌还在李世民身边。李世民对李建成的隐忍之心,在这多次的陷害、污蔑和刺杀中消磨殆尽,最后为了自保反击发起了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事变究竟是怎么回事?
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由当时唐高祖李渊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太极宫的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政变。
在起兵反隋的过程中,李氏兄弟二人配合仍算默契,直到建立唐朝。
玄武门之变的原因:
唐高祖李渊即位后,李建成为太子,常驻宫内处理事务,为文官集团代表。李世民为秦王,继续率领武将集团带兵出征,功劳也最大。
太子自知战功与威信皆不及世民,心有忌惮,就和弟弟齐王李元吉联合,一起排挤和陷害李世民;同时李世民集团亦不服太子,双方持续明争暗斗。
经过长期的斗争,在李渊的偏袒下,李建成集团逐步占上风,控制了局面,为了挽回局面,最终李世民搏命一击,在玄武门杀死了自己的长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李世民逼迫唐高祖李渊立自己为新任皇太子,并继承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
玄武门之变过程?
玄武门之变发生于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年)。当时的秦王李世民在长安城宫城北门玄武门杀死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随后,李渊诏立世民为皇太子,下令军国庶事无论大小悉听皇太子处置。不久之后李世民即位,年号贞观。
起因:617年,李渊在李世民支持下在太原起兵反隋并很快占领长安。618年,隋炀帝被杀之后,李渊建立唐朝,并立世子李建成为太子。据说太原起兵是李世民的谋略,李渊曾答应他事成之后立他为太子。
但天下平定后,李世民功名日盛,李渊却犹豫不决。李建成随即联合李元吉,排挤李世民。李渊的优柔寡断,也使朝中政令相互冲突,加速了诸子的兵戎相见。
是年,李建成向李渊建议由李元吉做统帅出征突厥,借此要把握住秦王的兵马,然后趁机除掉李世民。李世民在危急时刻决定背水一战,先发制人。
唐朝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由当时唐高祖李渊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今陕西省西安市)大内皇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流血政变。
玄武门之变背景
李唐开国至于混一海内,都是秦王李世民的功劳,李渊在晋阳起兵,乃是受了李世民的策划和促成,其实并没有多少创业的功劳。
李建成沉湎酒色,本无大功,不过是凭着嫡长子的身份才得以正位东宫。
齐王李元吉与太子李建成一样,并无功勋,性格残暴而又野心勃勃,故二人都不受李渊待见。
因此,李渊曾经多次表示要改立李世民为太子,只是李世民坚决推辞,此事才暂时作罢。
李建成担忧李世民会谋夺自己的太子之位,于是以将来立元吉为皇太弟为条件,与之结盟,共同对抗李世民。
建成、元吉的密谋
李渊年老昏庸,晚年又为女色所惑。建成、元吉于是勾结李渊宠妃,逐渐获得了其父的好感;而李世民刚正不阿,不肯讨好李渊的宠妃,因此遭到她们的忌恨,也逐渐与李渊有了嫌隙。
建成、元吉二人于是趁机中伤李世民,挑拨世民与李渊之间的关系。李渊于是日渐疏远世民,并在二人的怂恿下削弱秦王府势力,将世民的一干亲信都调出秦王府。
之后,二人借突厥入寇之机,说服李渊以元吉代替世民出征。二人打算借机削夺秦王府精兵猛将,彻底剪除世民羽翼,并密谋趁世民为元吉出征践行时,以伏兵杀之,而后逼迫李渊交出政权。
玄武门之变
二人的密谋为世民在东宫的眼线所知,李世民得知后,与长孙无忌等心腹商议对策。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等人都力劝世民先发制人,“行周公之事以安社稷”,谋划发动政变。
李世民随后进宫,密告建成、元吉二人淫乱后宫。李渊听后非常吃惊,令世民第二天进宫与建成,元吉对质。
李世民回秦王府后,领兵埋伏于临湖殿。建成、元吉第二天经玄武门进宫参加会审,不意在临湖殿发现了伏兵。二人欲东归宫府,被李世民和尉迟敬德杀死。
建成、元吉党羽听闻二人被杀,集结两千(一说三千)兵力猛攻玄武门。此时张公瑾一个人及时关闭了城门,宫府兵眼见一时难以攻入,便鼓噪要攻打秦王府,尉迟敬德向宫府兵展示建成、元吉二人的首级,宫府兵于是溃散。
随后世民派尉迟敬德入宫,逼迫李渊交出政权。至此,玄武门之变以李世民的胜利而告终。
玄武门之变的历史评价
尽管,有很多学者提出,胜利者李世民对该事件的美化和篡改,使史书中对此事的记载多语焉不详,玄武门之变的真相是否真如正史所记载,我们不得而知。
但从古至今 ,大部分历史学家对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持理解、同情甚至赞赏的态度,认为李世民为中国带来名垂千古的“贞观之治”,成为治世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