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到心理卫生?
做到心理卫生的要点:1.应当从小就有意识地进行良好的心理教育。这主要是指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培养勇敢、坚强、乐观、开朗的健全性格。青年人讲究心理卫生,首先要注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确立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
这样遇事才能站得高、看得远,客观、冷静地观察、分析和处理事情,始终保持乐观主义精神,从而永葆“心理的青春”
延伸阅读
为什么开设大学生心理卫生?
因为大学生要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自信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培养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全面提高心理整体素养,为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健康的心理素质基础。
心理健康的良好保持对大学生来说必不可少。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心理的全面发展,帮助建立健康的心态。大学中大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竞争,压力等等,大学就像是一个小社会,保持一个健康的心态对适应大学生活有着重要意义。
心理卫生科学什么?
心理卫生科学是一种维持心理健康、预防精神疾患、并帮助人们发挥心理潜能的科学。心理卫生学包括所有用以促进或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心理失调的复原、精神疾患的预防以及协助因应外在压力。
社区心理保健学认为心理健康、人口压力及社会不安之间有相互关系,他们也处理某些社会问题,例如药物滥用及自杀防治。
对於各种不同年纪的精神疾患的治疗,他们的方法从较消极的忽视、投药、孤立,到较积极的治疗及社会整合,通常是具理想性的改革者。
精神疾患的预防包括出生前的照护、虐待儿童警示方案以及对犯罪受害人的心理辅导。
治疗方法包括心理治疗(psychotherapy)、药物治疗(drug therapy)、及支持团体(support groups)。
他们还有一项最重要的工作,则是透过大众教育去对抗加诸在精神疾患患者身上的污名(stigma),并鼓励患者去接受治疗。
心理卫生传入中国的时间?
联合国于1960年发起了“世界心理卫生年”活动。
中国从20世纪30年代起在北京等城市开展心理卫生服务。1948年,在南京曾组建过心理卫生学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全国各大中城市普遍开展了纠正有偏差心理行为的儿童教养工作,精神病的防治与康复工作也广泛展开,创造了药物、劳动、文娱、体育四结合的治疗康复方法。
70年代以后,在卫生、民政、公安等部门的协同配合与指导下,着手培训医务和管理人员,进一步开展心理、精神疾病的防治工作,一些城市形成了市、区、街道、居民委员会四级防治网络,90%的居民委员会建立了群众性的精神病患者看护组。许多城市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心理辅导咨询服务。弱智低能儿童的治疗康复和智力开发工作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1985年重建了中国心理卫生学会。
怎么样才能做到心理卫生?
看到这个提问,脑子里突然就蹦出来八个字:非理勿听,非理勿视。也许,一个人如果能够坚持做到这八个字,心里一定会相当地清爽洁净。
“无眼耳鼻舌身意”是佛教经典《心经》中的一句话,和“非理勿听,非理勿视”也似乎有些异曲同工。但是,要做到“非理勿听,非理勿视”很容易,要做到“无眼耳鼻舌身意”则极难。
小时候,奶奶就对我说过:“知道吗,孙子,人人都耳长目短!”我还很好奇地问过奶奶:“什么叫耳长目短啊?”奶奶说:“你不也是一有动静,就跑过去看吗?耳朵能听到的,总会比眼睛看到的要多。”在当年,我还真的似懂非懂。
“无眼耳鼻舌身意”绝不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是人生的极高境界。不该我看见的,即便是我看到了也不存留与心脑。耳听也如是。否则,你就会心神外逸。脑也会追逐“非理”去遐思。人是群居动物,群居就难免被相互同化。如果何时何地都能够做到“无眼耳鼻舌身意”,你就会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标杆,近你者,也都会阳光灿烂起来。
总结一下:一个人如果能够做到“非理勿听,非理勿视”,心理就会很清爽洁净;如果能够做到“无眼耳鼻舌身意”,心理不仅仅会卫生,而且,还会有足够的强大!
什么是心理卫生,学前教育?
心理卫生也称精神卫生,它是关于保护与增强人的心理健康的心理学原则与方法。不仅能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而且可以培养人的性格,陶冶人的情操,促进人的心理健康。
学前教育是指由家长及幼师利用各种方法、实物,有系统、有计划而且科学地对孩童的大脑进行各种刺激,使孩童大脑各部位的功能逐渐完善而进行的教育。
心理卫生名词解释?
心理卫生也称精神卫生,它是关于保护与增强人的心理健康的心理学原则与方法。
心理卫生不仅能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而且可以培养人的性格,陶冶人的情操,促进人的心理健康。
心理卫生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心理卫生的内容也不尽相同。人在不同年龄阶段,各有一定的生理特点与心理特点,并且出现与之相联系的心理问题。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有效地预防一些心理冲突的发生,及时地解决一些心理问题是个体心理卫生的主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