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式文化?
英国文化
其他含义
【大本钟】 作为伦敦市的标志以及英国的象征,大本钟巨大而华丽,重13.5吨,四个钟面的面积有两千平方米左右。大本钟从1859年就为伦敦城报时,至今将近一个半世纪,尽管这期间大本钟曾两度裂开而重铸。现在大本钟的钟声仍然清晰、动听。
基本信息
中文名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人口64,447,000人(2014年年中)别名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著名旅游
【议会大厦】 依泰晤士河而建的议会大厦是英国的政治中心。它不仅外表雄伟壮观、内部装饰华丽,而且其建筑结构和内部设计也能充分地体现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立宪政体。据说英国国会开会时,国王应坐在上议院的国王宝座上,但首相和议员需从下议院进入自己的席位,普通公民也可在旁听席观看议会进程。
【西敏寺】 西敏寺是英国皇家教院,是欧洲最美丽的教堂之一。西敏寺建成后即成为英国国王加冕典礼的场所。它是一座壮丽的哥特式教堂,它无论在世界建筑史上,还是在英国过去九个世纪的悠长年代中,都占了举足轻重的位置。英国王室成员、政治家、宗教界名人以及著名诗人都有不少葬在此处。
【白金汉宫】 自19世纪以来,白金汉宫成为英国王室的活动场所。尽管整个王宫的多个房间多数是由王室工作人员居住的,这里仍是王室的象征。白金汉宫前的广场上有精美的维多利亚女王纪念碑。
白金汉宫广场是伦敦观光客最为集中的地方,每天中午11:30有卫士换岗仪式(10月至5月为隔日)。尽管交换钥匙已成为纯粹的仪式,但士兵王家风范的动作和军乐队的表演总换来不停的闪光的快门声。
【唐宁街10号】 唐宁街10号是英国首相官邸。门口除了有一名警察站岗外,看不出来这里与其他街巷民居的差别,但它却是世界出镜率最高的门口。
【塔桥】 与伦敦塔采用一致的哥特式风格,已有一个世纪的历史。桥内的电力设计可使桥面打开,使过往的大船顺利过。伦敦桥成为泰晤士河上绚丽的一景,塔桥本身也成为欣赏泰晤士河风光的好去处。
【伦敦塔】 伦敦塔的历史已近千年,它的作用却不断地在变化:城堡、王宫、宝库、火药库、铸币厂、监狱、动物园直到现在伦敦观光区。
伦敦塔中间的城堡称为白塔,是最早的王室居所。据说塔壁有15英尺厚,坚不可摧。王室的传统在这里依然保持至今,身着传统服装的皇家卫兵每天举行国王钥匙交接仪式。一些最珍贵的王室用品也在此展出,可令游客眼界大开。
【大英博物馆】 以收藏古罗马遗迹、古希腊雕像和埃及木乃伊而闻名于世的大英博物馆是一座人类文化遗产的宝库,是世界是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显赫一时的日不落帝国从世界各地斥夺来的宝物,汇集此处向世人展示。除了欣赏展品外,游客还可以领略英国人在博物馆设计方面的过人之处。
【特拉法加广场】 特拉法加广场在国家美术馆的南侧,广场中央为纪念英国海军纳尔逊将军的石柱,下方有四只威坐的雄狮塑像,柱基为青铜浮雕,反映了1805年英国海军战胜法国海军的场面。
特拉法广场因为经常有大量鸽子驻足,所以又称“鸽子广场”。为了感谢二战时伦敦接纳流亡至此的挪威王室,盛产木材的挪威王国每年圣诞节会送一株高大美丽的圣诞树放在鸽子广场,使这里成为伦敦庆祝圣诞的主要场所。
【伦敦蜡像馆】 蜡像馆展示江泽民主席在内的世界名人的蜡像,蜡像馆的逼真程度甚至可让游客产生与名人相逢的幻觉,不可不去。2001年6月,又新增了著名影星成龙的蜡像。
【圣保罗大教堂】 圣保罗大教堂是伦敦的宗教中心,建筑为华丽的巴洛克风格。1981年戴安娜同查尔斯王子的婚礼就是在 举行的。
【格林威治天文台】 地处伦敦市东南郊,英国皇家天文台曾设于此。经过格林威治的经线为本初子午线,作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和时区计算和零点。格林威治风景优美,在天文台可观伦敦市的全景。
【伦敦城区】 伦敦城区是现代伦敦地发祥地,在这块不到三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近千家金融机构,是世界上最大的货币、保险和黄金市场,第二大的证券和外汇市场。这里是欧洲的华尔街,投资银行家的一方乐土。
【英格兰银行】 英格兰银行是伦敦城区最重要的机构和建筑物之一。自1694年英国银行法产生,英格兰银行开始运作,之后逐步转换职能,1964年至今作为英国的中央银行,是全世界最大、最繁忙的金融机构。游客在英格兰银行的博物馆中可以领略其发展过程,不枉“金融中心”一行。
【劳埃德大厦】 著名保险公司劳埃德公司采用了世界级建筑大师里查德·罗杰斯(曾设计香港汇丰银行、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的设计方案。这的独特风格使劳埃德大厦成为伦敦城区甚至全球最引人注目的建筑,每年来这里参观的人超过20万。
【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 博物馆以维多利亚女王和阿尔伯特人公爵命名,专门收藏美术品和工艺品,包括珠宝、家具等等。它在伦敦诸多博物馆中拥有重要的地位,是因为其藏品美轮美奂所致。特别推荐的是欧洲服饰发展史的展厅,即使在服装业发达的法国和意大民没有与之成为现代伦敦文化中心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维多利亚河岸】 从白厅到西斯敏斯特桥,泰晤士河畔林荫道是游人尽可休闲的地方。视野中丰富的景象包括置于河畔的有3500年历史的古埃及及方尖碑。
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英国文化的象征与骄傲
在英国,时时处处都可以感受到英国文化界弥漫着的浓郁的莎士比亚氛围,莎士比亚已经像养料一样融入了英国文化的血脉,不仅成为英国人的骄傲,也成为了英国文化的象征。
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是英国文坛的巨星,在世界文化史上地位崇高,影响巨大,是公认的欧洲三大诗人(莎士比亚、歌德和但丁)之一,他的戏剧生动地描绘了欧洲17世纪的社会生活、思想政治和民族风情,受到世界各国各时代人民的普遍喜爱,是全世界出版最多,流行最广,演出也最多的戏剧。同时,莎士比亚也是被各国专家学者研究得最多的戏剧家,这使得“莎学”成为了世界上一门广有影响的“显学”。
英国对莎士比亚的尊崇首先体现在从未间断地上演莎氏的经典剧作。出生于破败的商人之家,从幼年起即跟随剧团在各地巡回演出,只受过小学教育的莎士比亚,凭借聪颖和勤奋,学会了编剧,并创作了37部悲剧、喜剧和历史剧以及一百五十多首十四行诗,仍是英国戏剧表演团体热衷上演的剧目。
其次,英国对莎士比亚的尊崇还体现在积极挖掘、保护和修建与莎氏有关的文物和建筑。莎士比亚环球剧场的修建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莎士比亚创作剧目的首场演出大都在环球剧院里举行。1599年,莎士比亚环球剧院首次对外开放,1613年被大火焚毁,1614年莎士比亚剧场得以重建并使用至1644年,后来因为建新房而被拆毁。
修建的莎士比亚环球剧场(Shakespeare Global Theatre),是美国电影演员萨姆·沃纳梅克于1986年在得到许可后,在位于泰晤士河南岸,原莎士比亚剧场的附近按照原样重建的,是一座专为欣赏、研究莎士比亚及其同时代优秀剧作家的作品而修建的剧场,重建工作持续了10年之久,于1997年6月完成并对外开放。剧院高13.7米,内外结构设计力求再现莎士比亚时代环形剧场的原貌,以帮助观众体验和欣赏莎士比亚时代的戏剧表演艺术。莎士比亚环球剧场的戏剧演出一般都安排在下午和晚上,剧场内部用人工照明,以取得同白天一样的效果,剧场最多能容纳1600人。1997年重新建成并投入使用以后,每年都在这里举行莎士比亚戏剧节,上演莎士比亚及其同时代剧作家的作品,观众的上座率达90%。
1996年12月,莎士比亚剧场尚未完全建成之际,就被欧洲旅游记者协会授予欧洲旅游促进金星奖,并被评为欧洲最佳旅游景观。1999年10月,江泽民主席在访问伦敦时,在莎士比亚环球剧场观看了专场演出,可见,莎士比亚在英国文化中的地位和政府对莎士比亚和与其有一切关系的文物的重视程度。
延伸阅读
英国风土人情及文化?
英国是绅士之国,讲究文明礼貌,注重修养。同时也要求别人对自己有礼貌。注意衣着打扮,什么场合穿什么服饰都有一定惯例。见面时对尊长、上级和不熟悉的人用尊称,并在对方姓名前面加上职称、衔称或先生、女士、夫人、小姐等称呼。
亲友和熟人之间常用昵称。初次相识的人相互握手,微笑并说:“您好!”在大庭广众之下,人们一般不行拥抱礼,男女之间除热恋情侣外一般不手拉手走路。
英国人不轻易动感情或表态。他们认为夸夸其谈是缺乏教养的,认为自吹自擂是低级趣味的。人们交往时常用“请”、“对不起”、“谢谢”等礼貌用语,即使家庭成员间也一样。
英国的“烤牛肉加约克郡布丁”被称为是国菜。这是用牛腰部位的肉,再把鸡蛋加牛奶和面,与牛肉、土豆一起在烤箱中烤制的菜肴。上桌时,还要另配些单煮的青菜,即为“烤牛肉加约克郡布丁”。普通家庭一日三餐(即早餐、午餐、晚餐)。他们是以午餐为正餐。阔绰人家则一日四餐(即:早餐、午餐、茶点和晚餐)。
不愿意吃带粘汁的菜肴;忌用味精调味;也不吃狗肉。口味不喜欢太咸,爱甜、酸、微辣味,对烧、煮、蒸、烙、焗和烘烤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喜欢中国的京菜、川菜、粤菜。
他们普遍喜爱喝茶,尤为妇女嗜茶成癖。“下午茶”几乎成为英国人的一种必不可少的生活习惯,即使遇上开会,有的也要暂时休会而饮“下午茶”。不喝清茶,要在杯里倒上冷牛奶或鲜柠檬,加点糖、再倒茶制成奶茶或柠檬茶。如果先倒茶后倒牛奶会被认为缺乏教养。他们还喜欢喝威士忌、苏打水,喝葡萄酒和香槟酒,有时还喝啤酒和烈性酒,彼此间不劝酒。
从时代角度分析英国文化特征?
英国文化产生的群体主体为两个部分,贵族和平民。英国的贵族最初是从西欧大陆上来的,他们带来了骑士精神,后来骑士阶级受到种种因素的干涉逐渐变成了贵族,骑士精神也变成贵族精神的一部分,工业革命后,新贵族和资产阶级崛起,绅士阶级就开始发展壮大。
因为英国人普遍具有贵族崇拜的心理,在英国贵族精神的发展过程中,普通的英国民众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逐渐的,绅士精神与贵族精神包含的一些精神内涵不再是贵族的专属,而是构成了英国人普遍的价值取向,成就了英国人的民族性格。
英国文化的五大象征是哪些?
英国文化的五大象征分别是:大本钟、牛津大学、莎士比亚、白金汉宫、伦敦塔桥。
1、大本钟 Big Ben
作为伦敦市的标志以及英国的象征,大本钟巨大而华丽,重13.5吨,四个钟面的面积有两平方米左右。大本钟从1859年就为伦敦城报时,至今将近一个半世纪,尽管这期间大本钟曾两度裂开而重筹。现在大本钟的钟声仍然清晰、动听。
2、牛津大学(世界顶级学府)
牛津大学,满载着英格兰近900年的历史,她曾经培养出53任总统首相以及47位诺贝尔奖得主。几个世纪以来,牛津大学一直在英国社会和高等教育领域占据崇高地位。作为一所世界闻名学府,牛津大学不仅因其卓越的科研成就和培养出的杰出人才而蜚声全球,更因那代代相传、不离不弃的人文精神而璀璨夺目。
3、莎士比亚(世界顶级文人)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家、诗人。
4、白金汉宫(Buckingham Palace)
是英国君主位于伦敦的主要寝宫及办公处。宫殿坐落在威斯敏斯特,是国家庆典和王室欢迎礼举行场地之一,也是一处重要的旅游景点。
5、伦敦塔桥
伦敦塔桥(Tower Bridge),是一座上开悬索桥,位于英国伦敦,横跨泰晤士河,因在伦敦塔(Tower of London)附近而得名,是从泰晤士河口算起的第一座桥(泰晤士河上共建桥15座),也是伦敦的象征。
对英国文化的评价?
首先还是基本观点:客观。
1.英国从宗教文化可以说是清教,宗教的一般教义大家都很清楚有好有坏。
2.英国主要还是得力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开创了工业文明。
3.英国的地理大发现促进文明发展。 4农业文明,圈地运动的发展。 5文艺复兴 从这些角度考虑,逐渐就会发现一国文明成就,这些都建立在牺牲其他国家和本国农民的身上发展起来的。 总之文明是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精神,文化的结果,狭义的定义。广义太广了。
英国十大禁忌文化?
英国文化禁忌
1.对于被视为死亡象征的百合花和菊花,英国人十分忌讳。
2.动物中的孔雀和猫头鹰,在英国名声不佳。
3.英国人平时十分宠爱动物,其中猫和狗都为其喜欢。只是对于黑色的猫,他们是十分厌恶的。此外,他们也不大喜欢大象。
4.遇上碰撒了食盐或是打碎了玻璃一类的事情,英国人都是认为很倒霉的。
5.在色彩方面,英国人偏爱蓝色、红色与白色。它们是英国国旗的主要色彩。英国人所反感的色彩,主要是墨绿色。
6.英国人在图案方面忌讳甚多。人像以及大象、孔雀、猫头鹰等图案,都会令他们大为反感。在握手、干杯或摆放餐具时,无意之中出现了类似十字架的图案,他们也认为是十分晦气的。
7.英国人忌讳的数字主要是“13”与“星期五”。当二者恰巧碰在一起时,不少英国人都会产生大难临头之感。对“666”,他们也十分忌讳。
8.在排列位次时英国人则认定“右高”。在英国,“左撇子”被视为“笨人”,而走路时,人们则讲究先伸出右脚。
9.与英国人打交道时,需要了解的英国人的主要民俗禁忌还有下列五条:一是忌讳当众打喷嚏,二是忌讳用同一根火柴连续点燃三根香烟,三是忌讳把鞋子放在桌上,四是忌讳在屋子里撑伞,五是忌讳从梯子下面走过。
10.在人际交往中,英国人不欢迎贵重的礼物。涉及私生活的服饰、肥皂、香水,带有公司标志与广告的物品,亦不宜送给英国人。鲜花、威士忌、巧克力、工艺品以及音乐会票,则是送给英国人的适当之选。
11.与英国人交谈时,切勿涉及英王、王室、教会以及英国各地区之间的矛盾,特别是不要对女王、王位继承和北爱尔兰独立问题说三道四。
12.在英国,动手拍打别人,翘起“二郎腿”,右手拇指与食指构成“V”形时手背向外,都是失礼的动作。英国人用食指将下眼皮往下微微一扒时,表示自己所作的事被人识破了。当他们用手敲鼻子时,表示的是秘密;而耸动肩部,则表示疑问,或者不感兴趣。
英国的文化?
英国人的特色文化
1.追求简单舒适的生活。
2.喜欢公园和绿地。
3.喜欢在业余时间自己做事。
4.非常喜欢运动。
5.非常喜欢养宠物,并且非常爱它们。
6.生活离不开“卡”,就像信用卡、购物卡等各类卡。
语言与交流隐私对英国人来说也十分重要。个人问题,例如婚姻、有无孩子、恋爱关系、个人经济状况、健康等涉及私人的话题在相互不熟识的情况下应当尽量避免。
英国的传统文化是什么?
英国的传统文化特点:
1.
浓厚的宗教色彩。英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英国,人人都有信仰宗教的权利,社会和政府不得干涉。他人可以随意改变宗教信仰,可以在布道,礼拜和仪式中表明他的信仰。
2.
贵族等级制。英国社会一直存在着明显的等级区分,贵族等级制一直在英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以至在资产阶级革命后的一百多年依然被称为“贵族的世纪”。
3.
自由主义文化。在英国,时常看到一些学生做出放浪形骸的举动,比如他们晚上会在路边席地而坐,喝酒交谈,比如他们会走着走着就发出肆无忌惮的笑声。
4.
崇尚的传统文化英国历史演变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其文化传统有较大的连贯性,这种连贯性必然导致英国人坚持一种传统观,即崇尚过去的智慧和成就,崇尚蕴涵传统的制度和生活方式。
英国文化特色简短?
英国文化特点,自由主义文化特点:西方的自由主义早在古希腊城邦政治中就深人人心,到了16世纪以后,欧洲资产阶级为反对封建专制和教会的权威,发展了自由主义的政治学说。
其一,贵族等级制文化特点。
英国社会一直存在着明显的等级区分,这主要是由于贵族制强大而持久的影响造成的,虽然英国较先进行了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但是贵族制从未被彻底否定过,贵族等级制一直在英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以至在资产阶级革命后的一百多年依然被称为“贵族的世纪”。
贵族文化能成为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是因为:
第一,英国贵族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无论是抗击外敌还是反对封建王权,贵族都带头参与;
第二,相对欧洲大陆贵族而言,腐化堕落、荒淫无耻、无所作为等现象在英国贵族中较为少见;
第三,英国贵族有崇尚勇敢、公正、理智、自制、喜爱乡居等品性。
其二,自由主义文化特点。
西方的自由主义早在古希腊城邦政治中就深人人心,到了16世纪以后,欧洲资产阶级为反对封建专制和教会的权威,发展了自由主义的政治学说。由于英国历史进程的独特性和洛克等人的倡导,英国的自申主义文化在观念和实践都形成了与欧洲大陆国家不同的传统。
与法国和德国的情况相反,英国人的“自由传统”在反封建的斗争中却得到强化。历史学家E一吉本在《罗马帝国衰亡史》中称他们“英勇”、“热爱自由”。英国贵族制盛行,单个贵族的力量相对薄弱,不能独立为王或制服国王,但是大小贵族间却因之成为平等关系,能自由行动,并且国王违反法律时,贵族们能联合起来与国王抗衡,因而形成了国王享有权利,但必须履行义务,臣民服从义务,但以享有自由权利为前提的格局。
其三,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祟尚传统的文化特点。
英国历史演变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其文化传统有较大的连贯性,这种连贯性必然导致英国人坚持一种传统观,即崇尚过去的智慧和成就,崇尚蕴涵传统的制度和生活方式。加上英国历史上属于农耕社会,乡绅观念影响深远,必然造成英国人生性保守。
对大多数英国人来说,古老是一种资产,而不是负累,远古的时代可能是最美好的时代。英国人不希望剧烈的社会变革来打乱他们宁静的生活、威胁到他们优越的特权地位,迫不得已时总是千方百计把变革控制在自己可接受的范围内。时至今日,在英国许多古老的制度和观念仍然盛行,如王室、贵族制度、公学、绅士风度等。
出国留学,短期深造等,还是要早准备早申请有利于增大录取概率,毕竟同样的背景和成绩,学校肯定会优先择录早申请的学生。如果早申请的学生背景和条件普遍偏高,也会在无形中会增大后期录取的难度,本来条件不错的学生可能会因为没赶上第一轮申请,随着水涨船高的录取条件而无法获得O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