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懂朱元璋的故事 解读朱元璋

一文看懂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1]原名朱重八、朱兴宗。濠州(今安徽凤阳)钟离人。

明朝开国皇帝(1368年—1398年在位),[256]年号“洪武”。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至正四年(1344年)入皇觉寺,云游四方,增长见闻。二十五岁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至正十六年(1356年)攻占集庆路,改名应天,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称吴王。他陆续消灭陈友谅、张士诚等割据势力,并在吴元年(1367年)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 为号召,派遣徐达、常遇春举兵北伐,以推翻元朝统治。

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即皇帝位于应天府,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同年秋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其后平定西南、西北、辽东等地,最终统一全国。朱元璋在位期间,政治上,强化中央集权制度,废除丞相和行中书省,设三司分掌地方权力,严惩贪官和不法勋贵;军事上,实施卫所制度;经济上,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兴修水利,减免赋税,丈量全国土地,清查户口等;文化上,紧抓教育,大兴科举,建立国子监培养人才;对外关系上,确立“不征之国”。[11]在他的统治下,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史称“洪武之治”。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病逝,享年七十一岁,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庙号太祖,葬于明孝陵。传位太孙朱允炆。

本名朱元璋

别名朱兴宗、朱洪武、朱重八

字国瑞

所处时代元末明初

民族族群汉族[3]

延伸阅读

朱元璋是明高祖还是明太祖?

朱元璋 庙号:太祖 即朱元璋是明太祖高祖和太祖,通常用在开国皇帝身上,略有区别。

庙号为高祖的皇帝,通常其在位时已经追封了他的某一个祖先为太祖(通常此祖先已有很高的地位和声望,被认为是家族兴旺的奠基人),当他驾崩后,后人便不能再追封为太祖,改为使用高祖。

比如李渊登位后,李虎(李渊祖父)被尊为皇帝,庙号唐太祖。 庙号为太祖的皇帝,通常是没有靠祖上的基业,较近的几代祖上也没有太显赫的人物,得天下后,同常被称为太祖。

比如刘邦,庙号为太祖,就是汉太祖(刘邦也有被称为高帝的说法,但高是谥号,不是庙号,不要搞错)。

另一个例子是,明太祖,朱元璋啦。

朱元璋做了几年皇帝?

朱元璋做了30年皇帝,他在1368~1398年在位。

  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 原名重八, 后取名兴宗。汉族,濠州钟离人,明朝开国皇帝。

  1368年(至正二十八年)朱元璋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后,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后结束了蒙元在中原的统治,平定四川、广西、甘肃、云南等地,最终统一中国。

  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于应天,享年71岁,庙号太祖,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葬南京明孝陵。

唐太宗李世民和明太祖朱元璋哪个更伟大?

唐太宗李世民要比明太祖朱元璋伟大许多,理由如下:

1、从统一天下所用的时间来比较:

唐太宗李世民跟随唐高祖李渊统一天下只用了6年时间(唐朝有一多半的江山都是李世民打下来的),统一全国速度之快,在历史绝无仅有。

而明太祖朱元璋统一天下却用了16年。

2、从治理国家来比较:

公元627年至公元649年,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执政的23年,期间军事实力强盛,综合国力强大,万邦来朝。由于百废俱兴,政通人和,乃至出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社会大治景象,官员们廉洁成风,贪官几乎为零。史称这个时代为“贞观之治”。

公元1368年至公元1398年,是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执政的30年,朱元璋勤于政事,是皇帝中的劳动模范,虽然他杀了很多贪官,甚至将贪官剥皮装上稻草进行悬挂,但贪官依然是前赴后继,贪污腐败没能得到有效遏制。

3、从杀功臣来比较:

唐太宗李世民几乎没有杀过功臣,就连总是提出反对意见的魏征都没有去杀,除了侯君集因谋反而被杀掉之外,其余功臣都得到了善终。

而明太祖朱元璋却大杀功臣,刘伯温、李善长、李文忠、蓝玉等功臣全部被老朱整死。

4、从国家的强大来比较:

李唐统治下的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超级大国),而朱明统治下的中国则相对逊色很多。

因此,唐太宗李世民要比明太祖朱元璋伟大许多,二人不是一个段位的,如果说李世民是九段高手,那么朱元璋顶多算是六段。

朱元璋为什么叫洪武帝?

 “洪武”这个年号是朱元璋本人亲自创制的,因为历代开国初期兵事最盛,洪武含义是洪大的武功,有张显武事之威的意思,从字面看亦不失淮右豪杰之气。明太祖朱元璋,字国瑞,原名朱重八,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至正四年入皇觉寺,云游四方,增长见闻。二十五岁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

你怎么评价明朝的朱元璋?

朱元璋开创的明朝是汉人最后统中国的一个朝代。如果朱元璋没有大量除掉开国功臣,我想他的名声一定和唐太宗齐名。但是,他确实是一位雄才伟略的帝皇。

朱元璋是得国最正的皇帝,比如唐高祖李渊逼迫隋恭帝杨侑禅让,比如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强制周恭帝禅让等,这些是得国不正。只有明朝和汉朝得国比较正,他们都通过武力来得到自己的王朝。

汉人被蒙古人残暴统治后,汉人一直都属于低微的贱民身份,汉人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后来,实在忍受不住就揭竿而起,一起推翻残暴的元廷。尤其是朱元璋,表现最为突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陈纲立纪,救济斯民”这是朱元璋伐元的口号。这个口号得到汉人的认可和支持,最终推翻了元朝,建立了明朝,让汉人露脸了!

所以我们就明白为什么朱元璋那么打压官员,却没有一人出来造反,除了朱元璋的威信之外,还有他得国最正,因此官员们也就逆来顺受了。更何况,朱元璋打压都是骄兵悍将和贪官污吏,一般官员他是不会打压的。朱元璋最痛贪官污吏,因为他穷人出身,很多穷人都是因为贪官污吏造成的。为震慑那些贪官污吏,他制定了很多残酷的刑法,但是贪官污吏还是一往无前的踏进鬼门关,因为人性贪婪。

而朱元璋杀掉功臣,就是为了自己的子孙的皇权不受威胁。他在世的时候,骄兵悍将自然不敢动歪心思,但是谁敢保证他死后那些骄兵悍将不作乱,如果再来一个黄袍加身,那他一手创建的王朝岂不是落入他人之手。有这个想法,作为一个开国皇帝是无可厚非的。毕竟人是自私的,更何况是皇帝也是人。而朱元璋的污点是为了除掉骄兵悍将而制造出不少的冤案,比如蓝玉案就杀了一万多人,胡惟庸案也杀了几万人。这是无法辩解的事实,但是终其一生,他没枉杀一个百姓。

最后,评价朱元璋的一生。朱元璋赶走残暴的元朝,建立汉人最后一个王朝,使得水深火热的百姓解脱出来,还天下一个太平世界;朱元璋一生雄才伟略,尤其军事才能无与伦比,真是百年不遇的军事奇才,所以他才能在义军脱颖而出,最后打败了元廷;朱元璋是一个勤俭节约的皇帝,最痛恨的是贪官污吏,他对贪官污吏从不手软;朱元璋还是一个生性多疑的皇帝,为巩固皇权制造了不少的冤假错案。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