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举成名的举是什么意思?
一举成名”的“一举”指的是一次科举,拼音是yī jǔ chéng míng,也有举动,行动的意思,意思是一次科举便登第成名,泛称做成一事而因此声名远播,出自《战国策·秦策》:“然则是一举而伯王之名可成也。”并不是什么举高,托高的意思。
例句:
1、这部新音乐片的一举成名给它的作曲人带来了迟到的辉煌。
2、《鸾鎞记·催试》:“你着鞭须及早,行迈好徜徉,但愿一举成名,慰人凝望。”
3、经过多年的努力,这项实验终于成功了,这使他一举成名。
延伸阅读
一举成名天下闻什么意思?
一举成名天下闻,谚语。意思是考中了举人一下子就出了名。今多谓一下子就成了名。
举人是指被荐举之人。汉代取士,无考试之法,朝廷令郡国守相荐举贤才,因以“举人”称所举之人。唐、宋时有进士科,凡应科目经有司贡举者,通谓之举人。至明、清时,则称乡试中试的人为举人,亦称为大会状、大春元。中了举人叫“发解”、“发达”。习惯上举人俗称为“老爷”,雅称则为孝廉。出自《论语·卫灵公》。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是什么意思?
出自元末诗人高明的《琵琶记》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赏析 “一举成名”必然要经历“十年寒窗”。所谓厚积而薄发,不然怎么能“一举成名”呢?不过这是以前的逻辑,现在不一样了,“一夜暴富”、“一夜成名”的人太多了。 “暴富”不一定要苦心经营,只要瞅准了机会,“成名”也不一定要“台下十年功”,只要抓住了幸运。也就是说,只要瞅准机会、再走了好运,就能“一举成名”。这些例子反映出“机会”和“运气”的重要性,但我们绝大部分人是没这种机会跟运气的,所以要“一举成名”,你就得“十年寒窗”,你就得勤学苦练、你就得厚积薄发,这是无庸置疑的。
一举成名的情景?
武昌起义后,袁世凯有些不相信地问:“谘议局推举,那革命党会同意吗?黎元洪是新军协统,革命党如何能够放心?”
杨度解释道:“正是革命党请谘议局推举黎元洪。黎元洪虽是新军协统,却是汉人,革命党要借他的名头,因为起事的革命党在军中只是正目、队长这样的小官。”
“小官能兴此大波澜,真是不可思议!”
袁世凯感叹后又问,“那就是说,如今的湖北,革命党已经与立宪派合为一家了?”
杨度道:“能不能真的合作无间,尚无法得知,不过,两家的确是在共同维持。您当年曾说,朝廷如果不选择宪政,百姓就必定选择革命。
通过袁世凯与杨度的对话,可知,武昌起义,就是所谓的“小人物”最先搞起来!武昌起义后,很多新军中的队长级别的“小人物”,因为勇敢,突然间一举成名天下知。
革命的第一枪。
熊秉坤率领10多名革命士兵,直奔楚望台军械库,守库的本营左队士兵鸣枪配合,顺利地占领了楚望台。
各处闻声响应的起义士兵一齐拥向楚望台,当即决定进攻督署,捕杀总督。
但这时起义规模不断扩大,熊秉坤指挥不了,于是找了工程营左队队长吴兆麟,也就相当连长,他让吴兆麟担任临时总指挥。
在吴兆麟的指挥下,当天夜里11时左右,革命军以工程营为主力,分三路向督署发起猛攻。
督署守兵1000余人以强大的火力阻击各路大军的进攻。午夜时分,革命军发起了第二次进攻,瑞潋听见炮声吓得魂飞魄散,从督署后墙打开一个洞逃跑了!
历史上的这些小人物因为勇敢,确实突然间一举成名天下知,咱们可以从三个角度来看看他们当年的精彩故事!
其一、熊秉坤、吴兆麟等人就是袁世凯所说的“小官能兴此大波澜”的小人物,他们确实是翻江倒海的英雄
据说,武昌起义那天晚上,参与起义密谋的士兵抱着枪,穿着衣服睡觉,令他们的排长产生了疑心。
晚上8点多,二排长陶启胜带2名护兵闯进一排来巡查,看见程正瀛、金兆龙等人正在换枪装子弹。
排长一把揪起一个,厉声道:你们难道要造反吗?
老子就是要造反,你能怎么样?
其中一个战士针锋相对,正目、共进会支队长金兆龙跳下床,陶启胜猛扑过来,抓住金兆龙双手抢夺枪弹。
两人扭打起来,金兆龙同时喊醒了全宿舍的士兵伙计们,他说现在不动手,还等到什么时候,众人立即翻身而起,姓陶的想跑,程正瀛开枪射击,代理管带和队长等以杀家灭族威胁,程正瀛举枪射击,打死了两人。
陶启胜受伤逃跑,震惊中外的武昌起义第一枪就这样打响了。
顿时,营中人声鼎沸,枪声大作,革命党人与前来镇压的敌人混扰在一起。
起义的士兵们蜂拥下楼。
革命党总代表熊秉坤及时赶到,高吹哨笛,集合队伍,连放三枪作为起义信号,然后带着队伍奔向楚望台。
熊秉坤率领工程八营40多人来到楚望台,罗炳顺、马荣等出而欢迎。
后来,武昌城内第29标的蔡济民、胡效骞,以及第30标的方维、吴醒汉等各带100余人来会,测绘学堂的方兴、李翊东也率100余人来会。
尔后,武昌城内外各标营的革命党人,亦纷纷率众起义,一时间,革命军力量大增。
当时,聚集到楚望台的士兵有400多人,公推队官吴兆麟为临时总指挥。
不久,熊秉坤集合队伍讲话后,在8时20分以总代表兼大队长的名义发布命令。命令中说本军应冠以‘革命军’三字,称湖北革命军。
其兵种队号暂袭用旧制,本军今夜作战,应以破坏湖北行政机关,完成武昌独立为原则,本军作战以清督署为最大目标,命令并规定了各排的任务。
他们的口号为“同心协力”。
金兆龙带队离开楚望台,首先抢占中和门。出城之后,在长虹桥与旗人楚英所率人马相遇,双方激战数分钟,楚英见兵无斗志而退。金兆龙率队继续前进,在南湖阅兵亭,与马队哨兵接火,马队不敌后退。
这时,天空飘起了小雨,由于天黑,炮弹难以打准。各路进攻队伍,虽然攻抵督署城墙下,由于督署城墙高大,防卸严密,难以攻克。
吴兆麟亲临前线,组织了100人的敢死队,到督署前放火。
一时间,火光冲天,督署旗杆在火光中映得很清,于是,炮兵向火光处射击,炮弹准确地命中督署目标。
蛇山炮台上的重炮,也开始向督署和司令部发起轰击。
至此,武昌起义顺利成功!
其二、历史上的小人物,谋略却非常高明,武昌起义,各种力量的协调和作战计划,居然都是出于“队长”这个级别的小官
当年,熊秉坤吹响哨子,革命党人立即集中到他身边,他大声道弟兄们,我们举事了。
他们要查革命党,你们的名字都在名单上,走,跟我去军械库取枪,二百余革命党跟在他身后跑向楚望台。
楚望台由工程营左队负责守卫,队长吴兆麟并不是革命党,但平时为人宽厚,又被身边的革命党人劝说,立即打开大门,放大家进去,没进行任何抵抗。
吴兆麟这个队长,比熊秉坤官职要高,又有作战经验,熊秉坤主动让贤,让他出任起义总指挥,并在军械库设指挥部。
军械库被打开,里面军械堆积如山。
与此同时,起义军还获得铜元二百万,官票八百万张,未盖印的官票两千万张,洋元票三百四十万张,库银二十万两,现洋三十万元,累计总数折合四千余万元!
有楚望台的军械,又有巨额银钱,革命军不愁粮饷,但缺乏有威望的领导人。
他们决定推举军政府都督,统一指挥武昌的革命军。
当时无论是队官吴兆麟,还是熊秉坤,官职都太低,不足以出任都督一职。
当时在整个湖北影响最大的人物莫过于谘议局议长汤化龙,革命军希望他能任军政府都督。
其三、武昌起义的实际领导者都是“队长”这个级别的小人物,他们人微言轻,最后决定推举黎元洪我头儿,他们则一举成名天下知,成为铺助黎元洪的开国元勋
起义军要找个有名望的人担任头目,可是,声高权重的人一时找不到,只有黎元洪名声大点,他在哪里?
原来,武昌起义枪炮一响,他担心被清算,躲到了幕友刘文吉家中。革命者找着去,他吓得躲到床底下去了。
吴兆麟和熊秉坤告诉他并无加害之意,而是想请他主持大计,他这才钻了出来。
吴兆麟等人将他带到谘议局,要他当军政府都督。
他吓坏了,惊慌地大叫道我不干啊,你们不要害我,千万莫害我。
汤化龙先开口道黎协统,革命军的目标是驱除鞑虏,你是汉人,所以请你出来主持大计,请协统放心好了!
黎元洪推辞道:你们放我一马就感激不尽了,主持大计实在不敢,也无此能力。
后来,面对起义队伍,黎还坚持说:“我平日待你们不薄,今日为什么要和我为难?”
马荣说:“我们是来请统领到楚望台的。”
黎说:“革命党人才济济,要我何用?”
马荣说:“无论如何请统领去一趟。”
黎无奈,穿一件藕色呢长袍,玄色呢马褂,随众到了楚望台,革命军特鸣枪整队致敬。
黎见到吴兆麟时还说:“你们为什么这样胡闹,革命是要诛戮全家的,你学问很好,资格也深,万不该闹革命!”
黎的话使革命志士很生气,原来黎和吴在参谋学校曾同学四年,黎很佩服吴的学问,但黎在清军地位高,故对吴讲话很随便。
后来,起义军讨论军政府组织条例,由汤化龙和居正起草,宣称是孙中山先生亲自拟定的,因此条文还没有念完,大家就一致举手通过。
根据这个条例,都督为一省最高文武长官,下设军政、民政两大部,军政部设总司令由都督兼任,下设参谋部,部长杨开甲、副部长吴兆麟,军令部部长杜锡钧,军务部部长孙武、副部长蒋翊武。
民政长汤化龙下辖政务司司长汤化龙兼、副司长张知本,外交司司长胡瑛、副司长王正廷,财政司司长胡瑞麟。
那个小队长吴兆麟等人,因此成为封疆大吏。
总而言之,历史上有些小人物确实因为勇敢,突然间一举成名天下知,熊秉坤、吴兆麟等人就是袁世凯所说的“小官能兴此大波澜”的小人物,他们确实是翻江倒海的英雄。
一举成名和风景名胜中的名意思相同吗?
相同,都表示闻名的意思。
一举成名,汉语成语,拼音:yī jǔ chéng míng,旧指一次科举便登第成名。今泛称作成一事而因此声名远播。名胜[ míng shèng ] (名)因风景优美或有古迹而著名的地方:~古迹。有名望的才俊之士。有古迹或优美风景的著名的地方。造句:暑假时爸爸带我到北京旅游,饱览了首都的名胜古迹。
一举成名一举的意思?
一举成名的”举“的意思是行动,动作。
【成语】:一举成名
【读音】:yī jǔ chéng míng
【释义】:原指一旦中了科举就扬名天下。后指一下子就出了名。
【出处】:《战国策·秦策》:“然则是一举而伯王之名可成也。” 唐·韩愈《唐故国子司业窦公墓志铭》:“公一举成名而东,遇其党必曰:‘非我之才,维吾舅之私。’”。”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一下子就出了名。
【近义词】:一鸣惊人
【反义词】:徒劳无功、名落孙山、榜上无名一举成名,的举,刚开始的意思就是说举起了很重的东西!
因为,我们古代好多时候判断人是否有本事,就是靠是否能够有让大家仰望的本事。最初,我们都是崇尚武力的,所以那时的大力士是很吃香的!
再后来,我们就用这个成语来表达某个人因为某一件事的发生而让大家感到佩服。
所以,今天我们也引申为:壮举,举动,针对某件事特别的突出,的意思。
一举成名的举什么意思?
1、一举成名的举释义: 古代指科举取士。一举成名,汉语成语,拼音是yī jǔ chéng míng,旧指一次科举便登第成名。今泛称作成一事而因此声名远播。
一举成名是什么意思? 在古代讲,是中了举人,一下子成功了,大家都知道了,光宗耀祖了。
现在意思扩展了,是表示某人通过某件事情一下子成功或者成名。
2、成语出处:《战国策·秦策》:“然则是一举而伯王之名可成也。”
一举成名,与一步登天的意思?
一举成名[yījǔchéngmíng][解释]原指一旦中了科举就扬名天下。后指一下子就出了名。[出自]《战国策·秦策》:“然则是一举而伯王之名可成也。”
一步登天[yībùdēngtiān][解释]登:上。一步跨上青天。比喻一下子就达到很高的境界或程度。[出自]清·李绿园《歧路灯》:“万望口角春风;我就一步登天;
一举成名的意思是什么,出处是哪里?
yī jǔ chéng míng
成语释义 原指一旦科举及举;就会名闻天下。现在指因某一件事一下子就出了名。
成语出处 唐 韩愈《国子监司业窦公墓志铭》:“公一举成名而东。”
感情色彩 中性
成语结构 偏正式成语
成语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近义词 一鸣惊人
反义词 徒劳无功,名落孙山
成语例句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金 刘祁《归潜志》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