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有机质概念是什么 土壤有机质的基本概念

土壤有机质概念?

土壤有机质是泛指土壤中来源于生命的物质。土壤有机质是土壤固相部分的重要组成成分,是植物营养的主要来源之一,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促进微生物和土壤生物的活动,促进土壤中营养元素的分解,提高土壤的保肥性和缓冲性的作用。

它与土壤的结构性、通气性、渗透性和吸附性、缓冲性有密切的关系,通常在其他条件相同或相近的情况下,在一定含量范围内,有机质的含量与土壤肥力水平呈正相关。

延伸阅读

如何提高土壤有机质求解答?

土壤有机质泛指土壤中以各种形式存在的含碳有机化合物。对低产田来说,通过下列途径可以增加有机质含量,以培肥地力。对高产田来说,由于有机质不断分解,也需要不断补充有机质。

  一、增施有机粪肥。堆肥、沤肥、饼肥、人畜粪肥、河湖泥等都是良好的有机肥。

  二、提倡秸秆还田。研究表明,秸秆直接还田比施用等量的沤肥效果更好。目前,大力提倡以小麦高茬为主要措施的秸秆还田技术,小麦收割时,留20—30厘米高麦秆,经一个雨季的风吹日晒雨淋,到小麦再播种时,已变成半分解状态,成为上好的有机肥料。秸秆还田简单易行,省力省工,但在还田时,就应加施化学氮肥,避免微生物与作物争氮。

  三、粮肥轮作、间作,用地养地相结合。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复种指数越来越高,致使许多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肥力下降。实行粮肥轮作、间作制度,不仅可以保持和提高有机质含量,还可以改善土壤有机质的品质,活化已经老化了的腐殖质。

四、栽培绿肥。栽培绿肥可为土壤提供丰富的有机质和氮素,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及土壤的理化性状。主要品种有苜蓿、绿豆、田菁等。苜蓿可在春、夏、秋三季播种,一般每亩用种1—1.5公斤,在盛花期压青。绿豆、田菁3—6月均可播种,一般每亩用种3—5公斤,在初花期压青。

土壤有机质如何形成?

通过农作物秸秆,草等腐殖质等形成。

土壤有机质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施肥,二是原本地面生物腐植转化。

土壤中有机质的形成靠农家肥或桔杆还田。

土壤中的有机质是,秸秆还田所形成的。

土壤有机质是由地面生物腐殖质转化而来。

土壤中有机质是植物秸秆腐烂及动物粪便和尸体腐烂形成的。

土壤的有机质是先前植物残体经过n年腐化形成的

土壤中的有机质是怎样被植物吸收的?

土壤里面的有机质主要来源是动植物的残体,这类有机质成分复杂,一般的分子量都很大。根部缺少相应的载体蛋白,所以原始的有机质是不能被植物吸收的。有机质只有通过分解和转化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一方面,有机化合物进入土壤后,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释放出二氧化碳,水和能量,氮、磷、硫、钾等营养元素通过一系列的特定反应,释放成植物可利用的矿质元素。

另一方面,各种有机物通过微生物的合成或者聚合转变成为更复杂的有机物,称为腐殖化过程。土壤学上,腐殖质是衡量土壤肥力的主要指标之一。

土壤有机质标准?

按全国统一划分的六级制分级。一级:有机质含量(%)>4.00;二级:有机质含量(%)3.01–4.00; 三级:有机质含量(%)2.01–3.00; 四级:有机质含量(%)1.01–2.00;五级:有机质含量(%)0.60–1.00; 六级:有机质含量(%)。

土壤有机质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土壤有机质是由土壤中含碳的有机化合物构成。土壤有机质可分成腐蚀质和非腐蚀质。

一、植物残体。植物残体包括各类植物的凋落物、死亡的植物体及根系。这是自然状态下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来源。对森林土壤尤为重要。森林土壤相对农业土壤而言具有大量的凋落物和庞大的树木根系等特点。

二、动物、微生物残体。动物、微生物残体包括土壤动物和非土壤动物的残体,及各种微生物的残体。这部分来源相对较少。但对原始土壤来说,微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最早来源。

三、排泄物和分泌物。排泄物和分泌物在土壤有机质中来源虽然量很少,但对土壤有机质的转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废水废渣。废水废渣是人为施入土壤中的各种有机肥料(绿肥、堆肥、沤肥等),工农业和生活废水,废渣等,还有各种微生物制品,有机农药等。

土壤有机质结构?

土壤有机质绝大部分集中于土壤表层,含量变化很大,占土壤干重的1%~10%,它们的含量虽然不高,但是土壤中比较活跃的部分,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土壤有机质按其分解程度转化所形成的胶体物质,一般占土壤有机质总量的85%~95%以上,主要是由碳、氢、氧和氮等元素组成,是具有多种功能团、芳香族结构的酸性高分子化合物,呈黑色或暗棕色胶体状,主要含有胡敏酸和富里酸。

胡敏酸是两性有机胶体,通常带负电电荷,在土壤中可吸附部分金属离子,如Mn2+、Cd2+、Hg2+、Fe3+、Al3+等离子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