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张会讲的典故是什么 朱张会讲的典故有哪些

朱张会讲的典故?

公元1167年,理学家朱熹不远千里,偕弟子从福建崇安来到长沙,与岳麓书院主教张栻讲学论道两月有余,留下了千古佳话——“朱张会讲”,开创了中国书院史上不同学派之间会讲的先河,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延伸阅读

湖湘学派?

是一个源远流长的地域性儒家学派。

起于北宋湖南道州人周敦颐,其以宋明理学开创者,而学义励于湖湘。至南宋年间,因著名学者胡安国、胡宏、张栻等人在湖南湘潭讲学著述,弟子千人,使得湖湘学派规模形成。后历“朱张会讲”、朱子岳麓中兴,使得湖湘之学,名扬于当时。

其至元明走入沉寂,但明末清初,衡州王夫之继起,至清末邓显鹤、曾国藩等中兴,影响湖湘千余年,对中国文化发展都具有极大影响。

中国书院制度对我国教育的贡献?

书院制度具有包容性,为学术创新和文化交流提供了空间。书院山长多为名师大儒,倡导合乎传统人文教育理念的教学方法与教育制度。书院的会讲制度为不同学派提供交流的平台,学术大师可自主到各书院讲学,如朱熹、张栻在岳麓书院的“朱张会讲”,朱熹、陆九渊在鹅湖书院的“鹅湖之会”,在争论辩难中将学术发展推向新的高度。

因此,一些书院成为新兴学术思潮的大本营。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乾嘉汉学等学派的发展,都离不开书院制度的创新学风和宽松环境。这可以为当今的学术研究和创新提供有益启示。文化包容是中国书院制度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原因。

为什么岳麓书院讲堂要放两把椅子?

岳麓书院讲堂正中设高约一米的长方形讲坛,为古代老师授课的地方。讲坛上设两把鸡翅木交椅,说明当时是两位老师同台上课,另外也有纪念朱熹和张栻两位大师同堂会讲之意。

公元1167年的秋天,南宋理学家朱熹不远千里,从福建崇安来到岳麓书院,与掌教张栻切磋交流,史称“朱张会讲”,开中国书院会讲制度之先河。新颖的讲学方式给书院的学术发展和人才培养注入了新的活力,岳麓书院也因之形成了传承八百多年的朱张学统。

什么是朱张理学?

乾道元年(1165年)湖南安抚使知潭州刘珙重建岳麓书院,延聘著名理学家张栻主教岳麓。张栻主教期间,以反对科举利禄之学、培养传道济民的人才为办学的指导思想,培养出了一批如吴猎、赵方、游九言、陈琦等经世之才的优秀学生。

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朱熹来访,与张栻论学,举行了历史上有名的“朱张会讲”。前来听讲者络绎不绝,时人描绘“一时舆马之众,饮池水立涸”。

这次会讲,也推动了宋代理学和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所以不仅是长沙,也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一件盛事。

朱张会讲之后,岳麓书院名声更加远播,元代理学家吴澄在《重建岳麓书院记》中说:“自此之后,岳麓之为岳麓,非前之岳麓矣!”

绍熙五年(1194年),在岳麓会讲27年之后,朱熹任湖南安抚使,再次来到潭州,重整岳麓书院,颁行《朱子书院教条》。

经过他的整治,岳麓书院再次进入到繁盛时期。岳麓书院历史上经历多次战火,曾七毁七建,几度兴衰。

朱张会讲中的朱指什么?

朱张会讲,又称朱张岳麓会讲。南宋最早的书院会讲之一,其中的朱指的是南宋大理学家朱熹。公元1167年,朱熹专程自福建去访问长沙岳麓城南书院的张栻,就《中庸》之义与张栻讲论,据称“三日夜而不能合”。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