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鉴译文 以人为鉴的译文

以人为鉴译文?

《以人为鉴》

原文

郑公魏征卒。征寝疾。上与太子同至其第,指衡山公主欲以妻其子叔玉。征薨(hōng),上自制碑文,并为书石。谓侍臣曰;人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鉴以防己过。今魏征没,朕亡一鉴矣。朕比使人至其家,得书一纸,始半稿,其可识者曰:‘天下之事有善有恶,任善人则国安,用恶人则国弊。公卿之内,情有爱憎。憎者唯见其恶,爱者止见其善。爱憎之间,所宜详慎。若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去邪勿疑,任贤勿猜,可以兴矣。’其大略如此。朕顾思之,恐不免斯过。公卿侍臣可书之于笏(hù),知而必谏也。”

译文

郑国公魏征死了。当魏征还卧病在床时,皇上(李世民)和太子一起来到他的府第看望他,并将衡山公主指定给魏征的儿子叔玉做妻子。魏征死了以后,皇上亲自撰写碑文,并且刻于石碑上。皇上对侍臣说:“人以铜镜作为对照,可以把衣服、帽子穿戴得整齐端正;以历史作为对照,可以知道国家的兴衰更替;以他人作为对照,可以知道自己的成功失败。我曾经以此三件事物来防止自己出现过失。现在魏征死了,我就失去了其中的一样了。我最近派人到他家,寻得一本文稿,才写了一半,那些可以认识的是‘天下的事情有好有坏。任用好人那么国家就会安定,任用坏人那么国家就会衰败。爱憎之间,应该仔细谨慎。假如喜爱的人而能了解他的缺点,憎恶的人而能了解他的长处,去除邪恶不迟疑,任用贤能不猜疑,可以兴盛了。”那本书的大致内容就像这样。我总是思考这件事,唯恐免不了犯错。公卿侍臣,可以书写在笏板上,知道可以进谏的一定要进谏。”

延伸阅读

以人为鉴以己为鉴是什么意思?

“以人为鉴”的意思是,以他人的得失作为自己的行动规诫。出自《新唐书·魏征传》:“帝后临朝叹曰:‘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

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孔子怎么讲?

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论语中孔子的话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唐太宗的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这里的“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意思是:把人作为镜子,可以知道自己的得失。

在《论语》中孔子的名言是,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意思就是,孔子说:“看到有德行有才能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在其中和他看齐;见到没有德行的人就要在内心反省自我的缺点。”

以人为鉴明得失以史为鉴知兴衰意思?

意思是说把人作为镜子,可以明了本身得失,把历史作为镜子,可以知道一个国家的兴亡繁盛和衰弱的原因。这句话是唐太宗李世民对丞相魏征说的话。出自《新唐书·魏徵传》。

《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一一零·列传第二十二魏徵》

原文:

“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鉴,内防己过。今魏徵逝,一鉴亡矣。

鉴:在这里是镜子的意思。

翻译:

唐太宗叹息说:“把铜作为镜子,可使穿戴之时,端庄齐整;把历史作为镜子,可以知道历朝以来,存亡兴替;把人作为镜子,可以明了本身得失,我经常保持这三面镜子,来防止自己的过错。如今魏征已经死了,我丢失了一面镜啊。

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答:唐太宗的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这里的“以人为鉴”泛指:人的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

《论语》中孔子的名言“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里的“贤”与“不贤”是指:人的能力水平。

而《论语》中另一句孔子的名言“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里的“善者”与“不善者”,是指人依据道德规范所表现出来的优点和缺点

唐太宗的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把别人的成败得失作为自己的借鉴,就可以知道自己该怎么做。

语出:《旧唐书·魏徵传》,全句是“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这句话是在魏征去世后唐太宗说的。魏征是历史上有名的贤臣。有一次魏征进谏的很激烈,把唐太宗气得半死,于是想要杀了魏征,长孙皇后看到他气得半死,心知只有魏征能让他这样,便马上去换了非常端庄正式的衣服,然后走到唐太宗面前跪下来跟他说:“恭喜皇上!贺喜皇上!”唐太宗本来气得半死,对皇后这个举动觉得莫名其妙。然后皇后就说:皇上,一定有明主出现,明君圣主出现才有臣子敢这样直言不讳。结果唐太宗一听转怒为喜:那我是明主。就这样,魏征的命才保住。后来,魏征去世,唐太宗哭得很伤心,他说:我有三面镜子,“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可以把他的衣服、帽子戴好;“以史为镜”,用历史来观照自己的施政,“可以知兴替”,怎么做才可以让朝代兴,怎么做会让朝代败,他可以从历史观照的到;“以人为镜”,用到一个贤良的大臣来劝诫他,“可以明得失”,可以了解到他所有的政策的得跟失,进而去修正。唐太宗说他有这三面镜子,魏征死了,也就坏了一面。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