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半衰期是什么意思?
药物的半衰期一般指药物在血浆中最高浓度降低一半所需的时间。
药物的半衰期反映了药物在体内消除(排泄、生物转化及储存等)的速度,表示了药物在体内的时间与血药浓度间的关系。例如一个药物的半衰期(一般用t1/2表示)为6小时,那么过了6小时血药物浓度为最高值的一半;再过6小时又减去一半;再过6小时又减去一半,血中浓度仅为最高浓度的1/8。药物的半衰期的长短是决定给药剂量、次数的主要依据,半衰期长的药物说明它在体内消除慢,给药的间隔时间就长;反之亦然。消除快的药物,如给药间隔时间太长,血药浓度太低,达不到治疗效果。延伸阅读
一次用药后,多少个半衰期?
首剂加倍,在临床上也是偶尔使用的一种做法
我们假设每次服药量为1,每个半衰期服用一次药物,简略计算,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第一次服药,经过1个半衰期,代谢为0.5,刚好此时服用第二次,药量为1.5,一个半衰期后为0.875……以此类推,大约5个半衰期后,药量基本趋于稳定,每次服药量为1,每个半衰期代谢掉的也基本接近于1,这种现象在药动学上叫做
稳态
。而首剂加倍的药物,则会出现这种情况即首次加倍后,理论上1个半衰期便可达稳。实际上,由于服药间隔未必刚好等于半衰期,以及药物吸收过程、房室模型不同等的影响,以上理想状况未必能够达成,药动学上有更加详细的达稳时间计算公式,在此不进行深入讨论。临床工作中,诸如四环素类抗菌药物和三唑类抗真菌药物,由于半衰期较长(大多可达10-30小时),达稳时间慢,有时会采取首剂加倍的做法,尤其感染危重的患者。
药物半衰期名词解释?
药物的半衰期是指服用药物后药物在体内的吸收消除的过程,以消除快慢来表示。指药物从体内消除一半所需的时间,也就是指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时所用的时间。药物的种类不同在体内半衰期差别也各不相同,因此长期用药的患者要注意药物的半衰期情况,以免引起药物在体内蓄积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