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二则的写作手法?
本文主体部分的特点是:以新闻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依据逐步推进,直至现在的“进击中”,脉络清晰,节奏明快,富有视觉动感。
《消息二则》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两则消息选自《毛泽东新闻作品集》(新华社出版2014年版),分别刊载于1949年4月22日、24日的《人民日报》。
延伸阅读
消息二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表现了作者对敌人的讽刺和鄙视,对我军的信心.以高屋建瓴的姿态,赞扬了我军英勇无敌,嘲讽了敌人的自大和无能.
仿照消息二则写一篇作文350?
消息一则
今天,我看到一则令人震惊的新闻。新闻内容是这样的:20xx年3月27日,肇庆市端州区出头三年级学生,年仅9岁的苏耀强与同学刘志超徒步上学,途经伴月湖公园湖心亭附近,被两个身穿衣服的大男孩勒索要钱,当两人说没有钱时,两个大男孩便把手上的烟头向他们扔去。
刘志超拔腿就跑,苏耀强却被他们捉住。两大男孩见一无所获,竟反绑苏耀强的双手,将他按倒在地,然后拿出打火机点燃苏耀强的裤子。后来苏耀强被送到医院抢救,虽然脱离了危险,但腿部被烧成重伤。
读到这里,引起了我的深思:我们小学生应该增强安全防范知识。在上学或放学的路上不要走偏僻的小路,应走大路;如果发生危险,想办法扑灭火苗;外出不要带贵重物品,以免引起不法分子,惹祸上身。只要我们懂得自我保护,就可以避免再有类似的悲剧发生。
让我们共同努力,把犯罪分子绳之以法,为悲剧敲响丧钟,让明天的世界真正成为一个和谐的社会!
消息二则我开头的句子感受?
今天我们学习的两则新闻,高屋建瓴,大气磅礴,是新闻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瑰宝,它出自一代伟人毛泽东之手。
毛泽东,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国家主席。
他的讲话稿收在《毛泽东选集》里,他的
诗歌收在《毛泽东诗词文集》里,他撰写的新闻收在《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里。
《消息二则》表现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大无畏精神,高度赞扬了人民解放军“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表达了作者对渡江战役取得伟大胜利的自豪感。
八年级上册消息二则是文言文吗?
不是。八年级上册消息二则是毛泽东于1949年4月22日撰写的二篇新闻稿。
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悍然拒绝签订和平协定。4月21日, 毛泽东和朱德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22日2时, 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撰写的消息《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报道了中路军战况。22日夜,毛泽东又写了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消息二则第二则主体部分作者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叙述?
《新闻两则》的主体部分中按中、东、西三路大军的顺序叙述。
因为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的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合在一起,可以议一议,最后说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
第一层:(“二十日夜起……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叙述中路军渡江情况.
第二层:(“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不起丝毫作用.”),写西路军渡江情况.
第三层:(“汤恩伯认为”至结束),叙述东路军作战情况.
是按时间顺序叙述的
八年级上册消息两则主要内容?
第一则消息报道了我三十万大军渡过长江的战况,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
第二则休息报道了前线战况,赞扬了人民解放军司令部和各路军指挥部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指挥才能,表现了全党全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八年级上册《消息两则》中心思想是什么?
第一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这则消息既体现出毛同志作为一位战略家的大帅风范,也表现出他作为一位文章高手的大家手法。
第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全面报道渡江战役第一阶段的情况,反映了这一伟大战役的磅礴气势,表现出恢宏的气度。
消息二则层次划分?
这篇新闻的主体,三路三个层次,看三个层次的衔接,就可以悟出全文一气呵成的道理。
中路和西路,都从时间说起,中路一层开头是“二十日夜起”,西路一层开头是“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这样并列,层次分明,又紧相衔接。
说了西路战况之后,又合起来有所议论,议论最后一句是“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话题从“西面”转向“东面”,很巧妙很自然地转到了下一层。可见,作者是很注意一层与一层之间的衔接的,所以全文流转顺畅,一气呵成。
消息两则课文赏析?
《消息两则》是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同志所写的两篇新闻报道,目的在于鼓舞士气,激发斗志。
这两则报道目光如炬、高屋建瓴,今天读来,那场惊心动魄、气吞山河的战争犹历历在目,令人荡气回肠。
两则新闻有鲜明特色。通过以时间为序,具体的详细的数据,区域范围,部队行军路线,战况等,非常直观,多用短句,气势磅礴,豪情万丈。
从课文中,我们可以学习审视历史、反思历史、接受和借鉴历史经验、增强爱国主义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