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启德国际机场的历史?
完成历史任务
於佐敦谷平山(机场山)远眺东九龙停机坪
前政府飞行服务队总部,现改作多个纪律部队共用的行动基地
1998年7月5日晚上,启德机场终於结束73年的历史任务。最后一班在启德机场降落的航班,为当晚11时38分由重庆抵港的港龙航空 KA841号班机;而最后一班在启德机场起飞的航班,则是7月6日深夜12时02分起飞,从香港前往伦敦希斯路机场的国泰航空 CX251号班机。
最后一班航机飞离启德机场后,机场的搬迁计划全速进行,所有停泊在启德机场的29架飞机全部飞往赤鱲角机场。当所有飞机都离开了启德机场后,当时的政务司司长陈方安生及民航处处长施高理(Richard Siegel)在机场控制塔内主持了跑道关灯仪式。1时17分,施高理以「Goodbye Kai Tak, and thank you!(再见了启德,谢谢你!)」作告别之话,按动按钮熄灭跑道全部灯光,正式替启德机场历史画上句号。客运大厦离境及接机大堂则由警员进行清场,而部份可在新机场使用的设备亦通宵地搬运到赤鱲角。7月6日早上6时30分,机场完成迁移,赤鱲角新机场正式开始运作。7月10日,原为保障启德机场航道安全而订立的建筑物高度限制正式撤销,九龙区的建筑物高度不再受到限制。
启德机场关闭后,客运大楼并未立即拆卸,改作政府部门办公室,并易名为启德政府大楼。客运大楼的出境大堂则以短期租约形式作商业用途,成为汽车展销厅、小型赛车场、士碌架撞球场地、游戏机中心、保龄球场等。启德机场的跑道及停机坪等露天地方,则作为高尔夫球场、烧烤场、「大笪地」跳蚤市场及一些大型活动,如嘉年华及风筝比赛等的举办场地。
1998年10月26日,政府开始在启德机场北停机坪的3个位置清拆建筑物,并开始除污工程,清除跑道地底下面积约11公顷的有毒油污。这些油污是长年累积的飞机燃料渗入地底而造成的,除污工程是香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同类项目。工程於2001年完工。客运大楼、停车场及而接驳富豪东方酒店与客运大楼的行人天桥最后在2003年12月至2004年1月期间拆卸,而原来连接太子道东东行线和客运大楼平台的两条行车天桥则被保留,以便将来改建成连接启德新发展区的道路。同时,以下机场设施被保留及改变用途:
机场客运大楼指挥塔-原件保留,将来觅地重建
机场警署-改作警务处启德行动基地
富豪机场酒店-易名为富豪东方酒店继续营运
空运二号货站-改建为机电工程署总部大楼
政府飞行服务队总部大楼-改作多个纪律部队共用的行动基地
位於祥业街的导航雷达塔-暂时保留
两座机场消防局-暂时保留 [位於启福道的前机场消防总局,於2008年10月18日下午1时23分发生三级火,焚烧至同日下午2时40分,全幢建筑物付之一炬。]
[编辑]特点
延伸阅读
启德机场为什么要拆?
因为周围高楼严重影响飞行安全,而且最重要的是启德机场只有1条跑道,而新机场有可以建2条跑道。
香港启德机场是什么时间建成?
1925年,启德机场建成,一开始是英军的军用机场,后改为民用。1998年启德机场关闭,香港启用赤腊角新机场。
请问香港机场最早叫什么名字?
香港国际机场最早叫启德机场启德机场(1925年1月24日—1998年7月6日)是香港的前民用机场,位处九龙城区。其名称来自20世纪初原址的地名「启德滨」,1962年至关闭期间正式名称为「香港国际机场」或「香港启德国际机场」;至1998年赤鱲角的新机场落成,取代启德成为今日的香港国际机场。原属启德的IATA机场代码HKG及ICAO机场代码VHHH都转移往赤鱲角新机场 。 香港启德机场过去香港的国际机场。以立法局议员、华人何启和区德的名字命名。最初面积不大,后发展成为联系世界各地的重要航空港。每年出入境旅客近千万人次,有37家国际航空公司 提供来往于香港与世界其他75个地方的定期班机服务启德机场曾是全球最繁忙的国际机场之一,国际客运量曾名列全球第三,而货运量更是全球第一。然而极为繁忙的启德机场却是一个坐落于市中心的机场,只有一条跑道,周围更是高密度楼房,空间非常狭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