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制盐业的迅速发展是在什么时候?
清代盐业的较大发展是在康熙之后。清代的食盐生产是一种严格的计划性生产,在各产盐区及各盐场都有“额定产额”。随着经济的逐步恢复,清代的盐业开始呈现繁荣的景象。有人推算清代食盐产量最高可能突破20亿公斤。
从制盐方法上看,清代的海盐生产有煎有晒,池盐全是晒制,而井盐则全是煎制的。清代井盐的钻井技术达到前无古人的成就,大约在乾隆嘉庆时期,在今天的四川省自贡市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钻井技术。在这种钻井技术中,包括了定井位、开井口、下石圈、凿大口、下木柱、凿小眼和修治井等各种技术,已能够成功开凿深达千米的盐井和处理井下事故,以1835年燊海井钻深度达1001.42米为标志,确立了中国井盐钻井技术在当时世界上的领先地位。清代盐业生产的发展使盐税收入遽增,与田赋、关税、厘金一起构成清后期财政收入的四大支柱。
晚清以后中国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制盐业也一再受到摧残,在这一时期制盐方法主要沿袭了过去传统的手工操作的煎晒方法。不过在1912年由欧阳显荣等工匠研制成功的立式蒸汽汲卤车使中国的制盐业进入了一个新时代,生产效率大为提高,引发了行业内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上的巨大变革。在盐业小生产者中间开始分化出一部分用雇工经营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但是在整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中国盐业始终不能充分发挥其生产潜力,仍然是大量的小生产和少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同时并存。这样一直持续到新中国成立,制盐业才迎来广阔发展的春天。
延伸阅读
谈谈对当前我国盐业改革的看法?
尽管食盐价格已经很低,但由于产能过剩、供大于求,未来1年至3年普通食盐可能还会降价。
价格放开后,一些企业为吸引消费者,会把更多的精力用于研发新产品,拓展细分市场。眼下最担心的,就是下一步盐业市场的监管问题,看到盐业改革激发市场活力的同时,也要警惕私盐贩子浑水摸鱼,希望有关部门尽快出台与改革相配套的监管体制。
中国食盐由谁经营?
中国的盐务管理局管盐。
盐务管理是盐业管理机构和政府盐业主管部门的组织形式。主要负责辖区内的盐业管理、食盐专卖和执法工作。在一些地方,也叫盐政局和盐政局。它是我国盐业垄断体制下一种独特的盐业经营形式。
在盐业管理体制上,普遍实行以省级管理为主体的垂直管理体制。省级事业单位的组织体制由正厅级向正厅级转变。在隶属关系上,省级盐务管理局一般隶属于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
2001年,在政府改革过程中,国家经贸委在经济运行局设立了盐业管理办公室,负责行使盐务管理职能,实现了政企分开。
2003年8月,国家经贸委撤销后,国务院授权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为国家盐务管理部门。盐务管理处划归国家发改委工业司作为具体办公室。
中国盐业总公司协助国家发改委盐务管理办公室实施食盐专营。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委托,编制国家年度计划提案草案,负责组织实施国家食盐计划。
承担着国家食盐生产经营职能。是全国食盐专卖的主体。2008年3月,国务院机构改革将国家发改委承担的盐业管理工作交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具体办公室为消费品工业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