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部的发展史简介 拓跋部的发展史简述

拓跋部的发展史?

南北朝时期,鲜卑族的拓跋氏建立了北朝的第一个朝代,根据专家多年的考察,拓跋鲜卑应该起源于大兴安岭北部的山麓,说来也巧,金国和清朝的祖先也是起源于大兴安岭地区。

拓跋鲜卑的远祖最早可以追溯到拓跋毛,他曾收服多个小的部落,并且担任部落的酋长。在东汉初年的时候,拓跋推寅率领拓跋部向西南方向迁徙,并且在大泽定居了几十年。其后拓跋邻统又把拓跋部分为8个部落,继续向南推进,其子拓跋诘汾率领部落翻山越谷来到了匈奴故地阴山一代。

从此之后,拓跋部一分为二,一部分由拓跋诘汾的长子率领,建立了河西鲜卑,南凉政权就是由拓跋诘汾的后代所建。

而另一支由次子拓跋力微率领,早期拓跋力微投奔到没鹿回部,后来他吞并了该部落。到了猗卢统治时期,拥兵40万称霸一方。并州刺史和拓跋部交情很不错,也从这开始,拓跋部与汉族交往日益密切。猗卢也开始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设立官职,拓跋开始出现国家的雏形。

又经过几代人的向南发展,拓跋部更加的强大,在后赵做了十年人质的什翼犍开始掌权,由于深受汉文化的熏陶,所以他开始任用汉人为官,并且仿照汉朝的官制,制定了法律等等,在什翼犍手里,拓跋政权才有了真正国家的规模。

不过由于苻坚的打击,什翼犍大败逃亡到漠南地区,后被其子所杀。经过淝水之战后,苻坚的前秦开始衰弱,而拓跋氏又借此机遇重获新生。就在此时一位复兴拓跋部的英雄出现了,他就是北魏的建立者拓跋珪

延伸阅读

秃姓历史?

基本介绍

秃发姓

秃发

单一渊源:源于鲜卑族,出自汉朝时期鲜卑拓跋氏族秃发部,属于以部落名称为氏,或以指物为氏。 河西秃发鲜卑为拓跋鲜卑的一支,始祖与北魏拓跋氏同源。在鲜卑族拓跋氏部落首领拓跋桔汾长子拓跋匹孤时期率部众自塞北迁入河西,故亦称河西鲜卑。 活跃在河西走廊的鲜卑诸部以拓跋匹孤所部最大。曹魏黄初元年(公元220年),拓跋部大人拓跋桔汾逝世,次子拓跋力微因其母为“天女”,有神异,故得立为首领,即北魏元皇帝,而拓跋匹孤虽为长子不得继位。拓跋匹孤因此愤恨不平,率领一些部族人出走,由塞北阴山、河套一带,沿黄河、顺贺兰山脉东麓南下,至河西、陇西以北,即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至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一带游牧。传说,后来拓跋匹孤的儿子寿阗生于棉被之中,鲜卑语称棉被为“秃发”,寿阗就成为了秃发寿阗,所以这支部落就此得名,称秃发部。族人皆因首领拓跋匹孤不得继位而不平,正好由此皆改姓为秃发氏,摒弃了原拓跋姓。据专家考证,其实“秃发”本就是“拓跋”的异译读音,所以还是拓跋同源。 数年后秃发寿阗逝世,由其孙子秃发树机能接替了秃发鲜卑的大人职位。

帝族是什么?

拓跋诘汾死,五传到了拓跋推寅时候,未获得改姓的权利。该枝系出自帝姓“元”氏,后帝族遂以之为姓,统国三十六,到底源自何源,厥土昏冥沮洳”、光,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拓跋氏寻宗溯源,读音作tuò bá 一,莫不率服”,是北魏孝文帝后裔。西陵氏所生长子昌意,子拓跋力微立:拓跋力微。

3,率王族改为汉字单姓“元”氏,降居若水(由帝子下降为诸侯),拓跋氏历史的序幕是从拓跋毛开始的,有二十五子。 得姓始祖.姓氏渊源,乾荒生颛顼(高阳氏,出自黄帝后裔鲜卑族拓跋(亦称托跋)部拓跋氏,力微是有贡献的,故以“拓跋”为姓,其王族之外德拓跋氏遂成为庶姓,始居匈奴之故地,改为拓跋氏的李氏:昌意。 5、玄嚣;次子名安,先行导引: 第一个渊源、陕西,因年老、基,一说源自回族阿跌失氏:长子名乾荒,五帝之一)、龙苗、庭,于是欲止,传位于子拓跋诘汾,方千余里。鲜卑族人则谓“土”为“拓”。 据史籍《魏书·序纪》记载:源于姬姓,迁居北土。所谓统国三十六,其后裔即为拓跋氏、拓跋氏。大多为北魏孝文帝时皇族远枝或部民,九难八阻,又谋南迁,不与皇室同族,黄帝有四妃,生子昌意。唐代元稹。北魏高祖孝文帝改帝姓“拓跋”为“元”,属于汉化改姓为氏。该源氏始祖为北魏西平王源贺。在拓跋氏历史上,大姓九十九。其居住地也与拓跋氏相近,因此他被称为始祖,大约都是一个氏族部落联盟中的氏族部落、金代元好问等皆出于此。 相传。其族人在广东有分布。其人于湖北,谓“后”为“跋”,拓跋氏开始从原来的居地向南迁徙,黄帝娶妻嫘祖。 4,其后裔为李氏,拓跋力微被称为始祖,他在位五十八年,以所在地荒遐。昌意娶蜀山之女昌仆。黄帝以土德之瑞称王,另外十三个儿子改为姬姓以外的姓,号嫘祖,其声类牛,历年乃出,其中十二个儿子继承父姓姬姓。“山谷高深,后改姓为“袁”。在《魏书·序纪》里。”神兽之说。 第二个渊源,是北魏皇族人的姓 拓跋、拓氏。其次是西魏时期赐予李氏等族姓以“拓跋”的尊姓。其人多分布于甘肃,大姓九十九。昌意的小儿子悃被封在北土(今中国北部地区),正值东汉初年、源氏,称拓跋氏;三子名悃,是拓跋氏早期的神话传说、袁氏,意即黄帝土德后代。其族人分布较分散。而明代湖北公安袁宏道出于此: 1,生子三人。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大张旗鼓地进行汉化改革时。出自西汉时期有李氏者改为拓跋氏,帅部南移,一说源自嬴姓即颛顼帝高阳氏的后裔,仍为拓跋氏,居西土。他为“远近所推,其形似马。“南迁大泽:源于李姓所改。 后裔流传 。大部分由拓跋氏一支发源而来。由拓跋鲜卑一支秃发氏演变而来。 2。拓跋毛之后。 由于李氏有三个主源。元妃西陵氏,为西陵氏女、山西一带为多、邦”者即是),生子三人。有神兽应该指的是鲜卑人皇族拓跋氏,即后来北朝的鲜卑族、元氏,活了一百零四岁,生高阳氏颛顼,威振北方。七传到了拓跋邻、四川有分布(字派中有“德

北魏通婚什么时候开始的?

早期的鲜卑族人居无定所,不断迁徙。

公元258年,酋长拓跋力微由蒙古高原迁徙到阴山南部的盛乐城,并开始定居。

公元398年道武帝拓跋珪建国后,把都城又盛乐迁到了平城。在此后的近百年时间里,平城一直是北魏的统治中心。

到了孝文帝时期,为了进一步向南推进,拓跋宏决定力排众议,迁都洛阳。

他怕大臣们发对迁都,就等到上朝的时候,假装提出要大规模进攻南齐,结果大臣们还是表示反对,最激烈的当属任城王拓跋澄。

假装伐齐

拓跋宏发火道:“国家是我的国家,天下是我的天下,你难道想阻止我用兵吗?”

拓跋澄反驳道:“国家虽然是陛下的,但是我是国家的大臣,明知道陛下做得不对,当然要尽力劝阻。”

拓跋宏想了一下,退朝后就单独召见了拓跋澄,“其实我真正的意思是平城是个用武的地方,不适宜政治改革,现在我要移风易俗进行改革,非迁都不可。现在我主张出兵伐齐,实际上是想借这个机会迁都中原,你看怎么样?”

迁都洛阳

拓跋澄这才恍然大悟,马上同意了拓跋宏的主张。

公元493年,拓跋宏亲自率领步骑兵30多万南下,向洛阳出发。

到了洛阳,正好遇到秋雨连绵,足足下了一个多月,道路泥泞,行军困难。

拓跋宏假装没有停下来休整的意思,命令继续行军。

大臣们本来就不想南下伐齐,这下正好有借口阻止行军了。

拓跋宏假装严肃地说:“这次我们兴师动众,废了老大的力气才到了洛阳,如果半途而废,岂不是要被后代人笑话。如果不能继续南下,不如把国都迁到这里,也算不虚此行,大家认为怎么样。”

大臣们只得二选一,听说可以不用继续行军,只好表示拥护迁都。

于是孝文帝拓跋宏就把都城定在了洛阳。

孝文帝改革

孝文帝改革,推行汉语

北魏自从太武帝死后,政治腐败,鲜卑族贵族和商人压迫人民,不断激起北方人民的反抗。

公元495年,为了北魏能更加强盛,孝文帝决心实行改革。

北魏孝文帝规定了官员的俸禄,严惩贪官污吏,实行“均田制”,把荒地分给农民。成年男子没人四十亩地,妇女没人二十亩地,“使耕者有其田”,让他们种植谷物,另外还分给桑地。

农民必须向官府交租、服役,农民死了,除桑地外,都要归还官府。

这样一来,开垦的田地多了,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稳定了,官府的收入也增加了。

北魏时代

除此之外,孝文帝还强制推行汉语:三十岁以上的人改口比较困难,可以暂缓;三十岁以下,现任朝廷官员,一律改说汉语,违反者降职或撤职。

规定官民一律改穿汉服;鼓励鲜卑族人与汉族通婚;改用汉族的姓。

北魏皇室本来姓拓跋,孝文帝第一个吃螃蟹,改姓元,从此拓跋宏变成了元宏。

孝文帝大刀阔斧的改革,使北魏在政治、经济上有了较大的发展,同时促进了鲜卑族和汉族的融合发展。

姓名中有“力”字的历史名人,如,王力宏?

拓跋力微(174年—277年),约当中国三国时期至西晋初年的索头部鲜卑族领袖,约在200年继任,是南北朝时期北魏皇帝的先祖,称北魏始祖。其父为前任首领拓跋诘汾,其兄为十六国时期南凉国的先祖秃发匹孤。

拓拔家族是被那个朝代灭亡的?

元朝(蒙古)! 三国时期,鲜卑索头部首领拓跋力微在今内蒙地区建立鲜卑拓跋汗国!晋朝时改城代国,后被前秦付坚攻灭!公元386年,拓跋珪重建代国,并改国号为魏,建立北魏帝国,439年统一北方。

孝文帝改革时改拓跋氏为汉姓元,534年北魏帝国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后来东魏被北齐取代,西魏被北周取代!西魏时部分元姓又恢复拓跋氏,东西魏灭亡后拓跋氏族人在西魏与吐谷浑边境建立了一个新政权党项,西魏亡国30年后隋朝时拓跋氏再次出现在历史舞台上。

唐朝时赐拓跋氏为李姓,宋朝时又赐姓赵。

1038年党项拓跋氏首领李元昊建立西夏政权,1227年被元朝前身蒙古攻灭!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