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货币价格双轨制?
价格双轨制是指同种商品国家统一定价和市场调节价并存的价格管理制度。因同时实行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两种运行机制而形成。主要涉及粮食价格及生产资料价格。
粮食收购制度改为合同定购后,国家规定“倒三七”比例价格收购,属于国家定价,合同定购以外的粮食,由农民和粮食部门协商制定价格,属于市场调节价;生产资料作为商品进入市场后,属于计划调拨或计划统一分配的,由国家统一定价,继续实行指令性计划价格,而把计划内生产的允许自销的一定比例及超产部分的生产资料价格放开,实行市场调节价格。
延伸阅读
猪肉统购统销哪一年结束的?
1985年结束
198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了对已经实行32年之久的农产品统购统销政策进行改革的方向。从此粮油等农产品从单一的统购统销转向计划定价与市场定价结合的价格“双轨制”。
全称“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所采取的主要经济政策之一。目的在于打击城乡资本主义势力,保障人民生活的基本需要,稳定市场物价与供求关系。所以,国家对关系国计民生的最重要的商品实行有计划的统一收购和统一供应。
什么是双轨货币制?
双轨制,双轨制即是人民币汇率双轨制。是指同种商品国家统一定价和市场调节价并存的价格管理制度。因同时实行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两种运行机制而形成。
主要涉及粮食价格及生产资料价格
双轨制是哪年由谁搞起来的?
国家取消价格双轨制没有具体一刀切,是逐步取消的,主体存在的时期是1979年到1993年。1992年9月1日,国家物价局宣布将571种产品定价权交给企业,22种产品产价格下放给省级物价部门,代表价格双轨制走向了尾声。?但仍然有不少的双轨制,比如煤电,赔偿金,养老金,医药,盐,劳动力,土地、资本、国有企业产权等等,电煤是2013年取消双轨,养老金是2014年。
货币双轨制什么意思?
1981-1984,开始尝试对人民币汇率制度进行改革,但并没有明确的改革方向,采用了对外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和官方公布牌价并存的双轨制;
1985-1993,人民币汇率制度进入实质性改革和典型的价格“双轨制”时期;
1994-2005.7.21,汇率并轨,形成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2005.7.21-现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