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成就动机训练 什么是成就动机理论

什么是成就动机?

  是个体追求自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并使之达到完美状态的动机,即一种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力求取得活动成功为目标的动机。如:具有这种动机因素的学生,就能刻苦努力,战胜学习中的种种困难和障碍,取得优良成绩。  麦克莱伦认为,各人的成就动机都是不相同的,每一个人都处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成就动机水平。阿特金森认为,人在竞争时会产生两种心理倾向:追求成就的动机和回避失败的动机。  麦克利兰的成就动机理论(情绪激发理论)  认为成就动机是人格中非常稳定的特质,个体记忆中存在着与成就相联系的愉快经验。当情境能引起这些愉快经验时,就能激发人的成就动机欲望。成就动机强的人对工作学习非常积极,善于控制自己尽量不受外界环境影响,充分利用时间,工作学习成绩优异。  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期望价值理论)  认为动机水平依赖于3大因素:一是成功诱因值(Is),即对实现目标的价值判断;

二是在某任务中成功的可能性大小(Ps);三是成就需要,即主体追求成功的动机强度(Ms)。这3个因素发生综合影响,其结果使个人接近与成就有关的目标倾向(Ts)。  成就动机的基本特点  ①人的活动总是指向一定的目标,总是力图在某些方面取得成就的。 ②在克服障碍和困难的过程中,成就动机使人正视所遇到的挫折和失败,表现出极大的韧性和毅力,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③成就动机具有复杂的多级性,从幼儿到儿童、青少年、成人及至老年,出现许多不同情况。儿童幼小时,言语学习、生活自理、游戏等是主要活动,他们的成就动机就表现在努力做好这些事情上;入学后的儿童其主要活动是学习,取得优良学习成绩是他们成就动机的主要目标;到了青少年时期,成就动机逐渐复杂化,除了仍追求好的学习成绩外,也追求文娱、体育、团体活动上的成功;至于成年人和老年人,他们追求的主要是在劳动、工作、学术等方面有所成就。 ④人的成就动机是整个动机体系中的一种动机,它与求知、自我提高、创造以及赞誉、遵从、归属等动机交织在一起,相互渗透,相互作用。  影响成就动机的因素有:  1、成就动机的高低与童年所接受的家庭教育关系密切。  2、教师的言行影响学生成就动机的强弱。  3、经常参加竞争和竞赛活动的人比一般人的成就动机强。  4、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其成绩动机呈正相关。  5、个人对工作难度的看法影响成绩动机。  6、个性因素影响成绩动机。  7、群体的成绩动机的强弱与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条件有关。  一个拥有这种驱力的个体希望能够达到目标,并且向着成功前进。成功对于个体的重要性主要在于其本身的原因,而不是随之而来的报酬。  许多特征可以用来描述成就取向型员工。当他们觉察到付出的努力所带来的个人荣誉和失败的风险只是一般水平,并且可以获得关于过去绩效的反馈,那么,他们将会更加努力地工作。成就取向型的人选择助手时,更多考虑技术上的能力,而较少考虑对他们人的感觉。  成就取向型的管理者,往往希望他们的员工也是成就取向的。有时,这些较高的期望会使得成就取向型管理者很难有效地分配工作,一般水平的员工难以满足这种管理者的需要。

延伸阅读

成就动机和权力动机的区别?

成就动,是个体追求自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并使之达到完美状态的动机,即一种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力求取得活动成功为目标的动机。如:具有这种动机因素的学生﹐就能刻苦努力﹐战胜学习中的种种困难和障碍﹐取得优良成绩。

权力动机是社会心理学中的术语,与亲和动机、成就动机同属于社会动机的类型。权力动机指的是对权力的欲求,它是人类竞争和冲突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其重要程度取决于它所处的社会环境。

成就动机理论最早由谁提出?

成就动机理论,戴维·麦克利兰提出的心理学理论。成就动机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David·C·McClelland)通过对人的需求和动机进行研究,于50年代在一系列文章中提出的。麦克利兰把人的高层次需求归纳为对成就、权力和亲和的需求。他对这三种需求,特别是成就需求做了深入的研究。

奥苏贝尔成就动机理论?

奥苏贝尔的成就动机理论是指一种学生渴望了解和理解,要求掌握知识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倾向。

这种内驱力,一般说来,多半是从好奇的倾向中派生出来的。在有意义学习中,认知内驱力是最重要而稳定的动机。

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个体要求凭自己胜任工作的才能和工作成就而赢得相应地位的愿望。

自我提高内驱力与认知内驱力不一样,它并非直接指向学习任务本身。

自我提高内驱力把成就看作是赢得地位与自尊心的根源,它是一种外部的动机。

个人成就动机理论?

一、自我效能理论

自我效能感由班杜拉首次提出,是指个人对自己能否通过努力成功完成某种活动的能力所持有的从的主观判断和信信念。班杜拉认为,人类的行为不仅受行为结果的影响,而且受通过人的认知形成的对自我行为能力与行为结果的期望的影响。当个体认为自己有能力完成某一活动时,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且努力完成这一活动。人的行为既受结果期望的影响,更受自我效能期望的左右,自我效能是人类行为的决定性因素。

1.结果因素即强化,强化分为三种:

直接强化:通过外部因素给予强化;

替代性强化:通过榜样来强化;

自我强化: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从而进行强化。

2.先行因素即期待,期待分为两种:

结果期待: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某种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或判断;

效能期待: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成功实施某种行为的能力的推测或判断。

二、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

①个体自身的成败经验:影响自我效能感最主要的因素是个体自身的成败经验。个体以往的成功经验越多,自我效能感越强;个体以往的失败经验越多,自我效能感越弱。

②替代性经验:替代性经验是指个体看到替代者(和自己相似或不如自己的人)成功时,就会增强个体的自我效能感;个体看到替代者(和自己相似或比自己还强的人)失败时,就会减弱个体的自我效能感。

③言语暗示:积极的言语暗示能够提高个体的自我效能感;消极的言语暗示会降低个体的自我效能感。

④情绪唤醒:通过调整个体的情绪状态,减轻紧张和负面的情绪倾向,可以提高个体的自我效能感。

三、自我效能感的作用

班杜拉的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是学习行为的决定因素之一,自我效能感在学习活动中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具有多方面的影响。

(1)决定学生对学习活动的选择及对活动的坚持性:自我效能惑高的学生会选择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并期望获得成功。反之,学生就会逃避那些自已感到不能胜任的活动。

(2)影响学生对待学习困难的态度:具有高度自我效能感的学生会有较强的学习自信心,在困难面前不会退缩逃避,面是以自己坚定的意志力克服困难,努力实现既定的目标;相反,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会因怀疑自己的能力,在困难面前缺乏自信,畏首畏尾,不敢向困难挑战。

(3)影响学习任务的完成: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相信自己的学习能力,再加上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就很容易掌握和领会所学的知识,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从而完成学习任务:反之,如果总担心失败,总看到自己的不足,就丧失学习的自信心,从而不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4)影响学习时的情绪状态: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在活动时情绪饱满,信心十足,较少体验到紧张或焦虑,将注意力集中于问题情境的解决。而自我效能感低的人总是垂头丧气, 内心充满着紧张、焦虑、担忧甚至恐惧。

成就动机理论

一、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理论的代表人物是麦克利兰和阿特金斯,它是指激励个体对自己所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乐意去做,并努力达到完善地步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阿特金森把个体的成就动机分为两类:力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

(1)力求成功的动机:力求成功的动机的目的是获取成就,即通过各种活动努力提高自尊心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力求成功者最有可能选择成功概率为50%的任务。

(2)避免失败的动机:避免失败的动机的目的是避免失败,即通过各种活动防止自尊心受伤害和产生心理烦恼,避免失败者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者非常困难的任务。

二、成就动机理论的教育启示

(1)在教育实践中对力求成功者,应通过给予新颖且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安排竞争的情境,严格评定分数等方式来激起其学习动机;

(2)对于避免失败者,则要安排少竞争或竞争性不强的情境,如果取得成功则要及时表扬并给予加强,评定分数时要求稍稍放宽些,并尽量避免在公共场合下指责其错误;

(3)由于力求成功的动机比避免失败的动机具有更大的主动性,因此,对学生还应增加他们力求成功的成分,使他们不以避免失败为满足,而以获取成功为快乐,这样才能真正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

成就动机和交往动机的区别?

成就动机和交往动机被认为是两种主要的社会性动机。1、成就动机成就动机指个体在完成某种任务时力图取得成功的动机。

麦克莱伦认为,各人的成就动机都是不相同的,每一个人都处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成就动机水平。

阿特金森认为,人在竞争时会产生两种心理倾向:追求成就的动机和回避失败的动机。影响成就动机的因素有:①成就动机的高低与童年所接受的家庭教育关系密切。

②教师的言行影响学生成就动机的强弱。

③经常参加竞争和竞赛活动的人比一般人的成就动机强。

④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其成绩动机呈正相关。

⑤个人对工作难度的看法影响成绩动机。

⑥个性因素影响成绩动机。

⑦群体的成绩动机的强弱与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条件有关。2、交往动机交往动机指个体愿意与他人接近、合作、互惠,并发展友谊的动机。

(二)长远的、概括的动机和暂时的、具体的动机(三)高尚动机和低级动机(四)主导动机和辅助动机(五)意识动机和潜意识动机

成就动机是内在还是外在?

从成就动机的社会来源和社会后果看,可分为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

外在动机是指人为了某些外在结果而从事某项活动的动机.例如,学生为了得到父母或教师的嘉奖而学习。

内在动机,是指由个体的内在需要而引起的动机.例如,儿童认识到学习的意义或对学习本身产生了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对外在动机而言,行为是为了获得外界奖赏或应付外界要求的工具;而对内在动机而言,完成行为本身即是一种快乐和奖赏,除此以外没有其他目的.

比如,工作可以出于内在动机,这时个体对所从事的工作深感兴趣;工作也可以出于外在动机,如为了获得某个职位或赢得某种奖励等.学习也是这样

什么是成就动机,高成就动机的人有什么特征?

1、乐意选择有难度、有把握的目标。对人人都能取胜的目标不屑为之。

2、有冒险精神,对学习、工作全力以赴,为了成功能约束自己的行为,希望得到公正的评价。

3、在失败面前不低头,乐观地对待挫折,对未来充满信心,对成功有自豪感。

4、工作效率高,能科学地运筹时间,不轻易浪费时间,珍惜时间。

5、能抓住机遇,创造机遇,获得成功。

三种常见的社会性动机包括?

成就动机和交往动机被认为是两种主要的社会性动机。

1、 成就动机

成就动机指个体在完成某种任务时力图取得成功的动机。麦克莱伦认为,各人的成就动机都是不相同的,每一个人都处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成就动机水平。阿特金森认为,人在竞争时会产生两种心理倾向:追求成就的动机和回避失败的动机。

影响成就动机的因素有:①成就动机的高低与童年所接受的家庭教育关系密切。②教师的言行影响学生成就动机的强弱。③经常参加竞争和竞赛活动的人比一般人的成就动机强。④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其成绩动机呈正相关。⑤个人对工作难度的看法影响成绩动机。⑥个性因素影响成绩动机。⑦群体的成绩动机的强弱与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条件有关。

2、 交往动机

交往动机指个体愿意与他人接近、合作、互惠,并发展友谊的动机。 (二) 长远的、概括的动机和暂时的、具体的动机 (三) 高尚动机和低级动机 (四) 主导动机和辅助动机 (五) 意识动机和潜意识动机

成就动机名词解释?

成就动机(achievement motivation),是个体追求自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并使之达到完美状态的动机,即一种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力求取得活动成功为目标的动机。

如:具有这种动机因素的学生﹐就能刻苦努力﹐战胜学习中的种种困难和障碍﹐取得优良成绩。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