緌的简体字?
已是简体字。
緌,该字未收录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中,属于生僻字,普通话读音为ruí,最早见于秦篆中。
“緌”的基本含义为古时帽带打结后下垂的部分,如“葛履五两,冠緌双止”;引申含义为像缨饰的下垂物。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緌
四角号码 22944
部首笔画 6笔
仓颉码 vfhdv
组词 緌緌
字源演变
緌,最早见于秦篆,从纟委声。后逐渐演变为楷书体及简化版的“緌”字。
详细释义
拼音
ruí
名词
缨子
tassels hanging from a hat or cap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唐·虞世南《蝉》
古指有虞氏旌旗,以旄牛尾注于竿首为之。后泛指旌旗或旗帜的垂游
flag
緌章、緌旌
动词
系结
tie
蹑履緌冠。——宋·佚名《沁园春·寿东屏》
继续
continue
緌,继也。——《尔雅》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未集中】【糸】緌·康熙筆画:14·部外筆画:8
《广韵》《集韵》《韵会》儒隹切《正韵》如隹切,音蕤。《说文》系冠缨也。《诗·齐风》冠緌双止。《传》冠緌,服之尊者。《仪礼·士冠礼》其緌也。《注》緌,缨饰。
又《礼·檀弓》范则冠而蝉有緌。《注》蝉,蜩也。緌为蜩喙,长在腹下。
又《周礼·天官·夏采注》緌,以旄牛尾为之,缀于橦上,所谓注旄于干首者。
《释名》緌,有虞氏之旌也。注旄竿首,其形橤橤然也。《集韵》緌,或作绥。详绥字注。
说文解字
系冠缨也。从纟委声。儒隹切。
说文解字注
(緌)系冠缨者。各本作系冠缨也,韵会无也字,皆非。今正。緌与缨无异材,垂其馀则爲緌,不垂则臿于缨卷閒。
内则冠緌缨注曰:緌者,缨之馀也。正义曰:结缨颔下以固冠,结之馀者散而下垂谓之緌。按玉藻曰:有事然后緌。檀弓曰:丧冠不緌,扱其馀也。
引申之爲旌旂之緌。以旄牛尾爲之。古字或作蕤,或叚绥爲之。从纟委声。儒徍切。古音在十六部。
延伸阅读
垂緌饮清露读音?
緌饮清露读音是chuí ruí yǐn qīng lù。
緌[ruí]汉语汉字
緌(rui2),系冠缨也。——《说文》。谓(wei2)缨之垂者。
康熙字典《广韵》《集韵》《韵会》儒隹切《正韵》如隹切,??音蕤。《说文》系冠缨也。《诗·齐风》冠緌双止。《传》冠緌,服之尊者。《仪礼·士冠礼》其緌也。《注》緌,缨饰。又《礼·檀弓》范则冠而蝉有緌。《注》蝉,蜩也。緌为蜩喙,长在腹下。
角丝旁+委,这个字什么字?
左边一个绞丝旁,右边一个“委”字是:緌 ruí 緌ruí
1.<名> 1)缨子 丧冠不緌。–《礼记·檀弓》 2)古代冠带结在下巴下面的下垂部分 冠緌缨。–《礼记·内则》。孔颖达疏:”结缨颌(e4)下以固冠,结之余者,散(san4)而下垂,谓之緌。” 3)似缨饰的下垂物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唐·虞世南《蝉》 4)古指有虞氏旌旗,以旄牛尾注于竿首为之。后泛指旌旗或旗帜的垂游 。如:緌章(古代旗竿顶端所饰的染色鸟羽或旄牛尾,用以别贵贱);緌旌(垂旒舒展的旗幡)
2.<动> 1)系结 蹑履緌冠。–宋·佚名《沁园春·寿东屏》 2)继续 (1) 緌,继也。–《尔雅》 (2) 緌,于是乃有曾参、孝己之美,而生盗跖、庄蹻之邪。故有大路龙 (3)旌,羽盖垂緌,结驷连骑,则必有穿窬拊楗,抽箕逾备之奸;–《淮南子 齐俗论》 相关诗句: 唐朝虞世南有一首名为《蝉》的五绝,全诗如下: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此处的”垂緌”即是指蝉,因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所以就用”垂緌”代指蝉。 注释: 1、本以两句:古人误以为蝉是餐风饮露的。这里是说,既欲栖高处,自难以饱腹,虽带恨声,实也徒然。 2、一树句:意谓蝉虽哀鸣,树却自呈苍润,像是无情相待。实是隐喻受人冷落。 3、薄宦:官卑职微。 4、梗犹泛:这里是自伤沦落意。 5、芜已平:荒芜到了没胫地步。 译文: 你栖身高枝之上才难以饱腹;你虽含恨哀鸣徒然白费神劲。五更以后疏落之声几近断绝。大树依然苍翠却无丝毫同情,我官职卑下象桃梗漂流不定,家园早已荒芜杂草埋没脚胫。烦劳你的鸣叫我得借以自警,我也举家操守象你高洁不佞。
緌怎么组词?
缨緌
[yīng ruí]
释义
亦作“ 缨绥 ”。冠带与冠饰。亦借指官位或有声望的士大夫。
缋緌
[huì ruí]
释义
有画纹的帽带。
翠緌
[cuì ruí]
释义
翠羽所制的緌。緌,冠缨下垂的部分。
蝉緌蟹匡
[chán ruí xiè kuāng]
释义
《礼记·檀弓下》:“ 成 人有其兄死而不爲衰者,聞 子皋 將爲 成 宰,遂爲衰。成 人曰:‘蠶則績而蟹有匡,范則冠而蟬有緌,兄則死而 子皋 爲之衰。’”后以“蟬緌蟹匡”比喻事物间互相矛盾。 清 赵翼 《五人墓》诗:“媚奄翻奉擊奄人,蟬緌蟹匡理難悟。”
緌字新华字典为什么找不到?
緌因为是繁体字
拼 音
ruí
〈名〉
缨子 [tassels hanging from a hat or cap]
古代冠带结在下巴下面的下垂部分
似缨饰的下垂物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唐· 虞世南《蝉》
古指有虞氏旌旗,以旄牛尾注于竿首为之。后泛指旌旗或旗帜的垂游 [flag]。如:緌章(古代旗竿顶端所饰的染色鸟羽或旄牛尾,用以别贵贱);緌旌(垂旒舒展的旗幡)
〈动〉
系结 [tie]
继续 [continue]
古诗《蝉》中的“緌”是什么意思?
【ruí】释义:1.古时帽带打结后下垂的部分2.像缨饰的下垂物3.古代指有虞氏的旌旗,后泛指旌旗或旗帜的垂流4.系结5.继续典故:緌,系冠缨也。
——《说文》。谓缨之垂者。
丧冠不緌。
——《礼记·檀弓》冠緌缨。
——《礼记·内则》。孔颖达疏:“结缨颌下以固冠,结之余者,散而下垂,谓之緌。”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唐·虞世南《蝉》组词:缋緌 隈緌 缨緌 冠緌 蝉緌 修緌 翠緌 緌緌 绅緌 蟹匡蝉緌蝉緌蟹匡
绞丝旁加委读什么?
緌拼音:ruí,简体部首:糹部,部外笔画:8画,总笔画:14
古时帽带打结后下垂的部分,像缨饰的下垂物。
组词
1、冠緌[ guān ruí ]
古代公侯礼帽的帽穗緌,帽带的下垂部分。
2、缨緌[ yīng ruí ]
亦作“缨绥”。冠带与冠饰。亦借指官位或有声望的士大夫。
3、緌章指古代旗竿顶端所饰的染色鸟羽或旄牛尾,用以别贵贱;緌旌指垂旒舒展的旗幡。
4、绅緌shēn ruí:绅,大带;緌,冠带之末梢下垂部分。借指有官职的人。
5、修緌xiū ruí:指蝉的长嘴。
蝉古诗虞世南里的緌为啥是繁体?
蝉古诗虞世南里的緌字本来就是简体字,不是繁体。
垂緌(ruí):古代官帽打结下垂的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也指蝉的下巴上与帽带相似的细嘴。
《蝉》是唐代诗人虞世南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咏物诗通过对蝉的居所、姿态、习性、鸣叫声的描写,赞颂了蝉的清高风雅和不同凡响的品德,暗喻自己立身高洁,并不需要凭借某种外在力量自能声名远扬,表达出对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
谁会把“緌”字的绞丝旁变成简体?
“緌”本身就是简体字,把偏旁换为简体形式,是另外一个字:“绥”。
緌
读音
ruí
释义
似缨饰的下垂物
示例
冠緌缨。——《礼记·内则》。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唐·虞世南《蝉》
旌,羽盖垂緌,结驷连骑,则必有穿窬拊楗,抽箕逾备之奸;——《淮南子 齐俗论》
绥
读音
suí;ruí
释义
本义为绳索,表示有了这绳索,人就稳妥了。
安定, 安抚人心以保持平静。
临阵退军,向后撤。
制止。
舒缓的。
平安;安好;安泰。
示例
负良绥君升所用、又、以散绥升。——《礼记·少仪》
子良授太子绥。——《左传·哀公二年》
孔子“升车必正立执绥。”——《我国古代的车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