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郑和生平简历是什么?
郑和(1371-1433),明朝太监 ,原姓马,名和,小名三宝, 又作三保,云南昆阳(今晋宁昆阳街道)宝山乡知代村人。中国明朝航海家、外交家。
郑和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出生,是马哈只第二子,郑和有姐妹四人 。洪武十三年(1381年)冬明朝军队进攻云南,马和仅十岁,被明军副统帅蓝玉掠走至南京, 阉割成太监之后,进入朱棣的燕王府。永乐元年(1403年),姚道衍和尚收马和为菩萨戒弟子 ,法名福吉祥 。
永乐二年(1404年),郑和立下赫赫战功。明成祖朱棣在南京御书”郑”字赐马和郑姓,以纪念战功,史称”郑和”。并升任为内官监太监,官至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郑和有智略,知兵习战,明成祖对郑和十分信赖 。1405到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壮举,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郑和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国去世,赐葬南京牛首山。
延伸阅读
郑和是哪族人?
色目人(即回族)郑和(1371-1433),原名马三保。出身云南咸阳世家,明朝伟大的航海家。1381年(洪武十三年)冬,明军进攻云南。10岁的马三保被掳入明营,受宫成为太监,后进入朱棣的燕王府。在靖难之变中,在河北郑州(今河北任丘北)为朱棣立下战功。1404年(永乐二年)明成祖朱棣认为马姓不能登三宝殿,因此在南京御书“郑”字赐马三保郑姓,改名为和,任为内官监太监,官至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1405-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壮举。1431年(宣德六年)钦封郑和为三宝太监。
郑和是什么民族?
回族
郑和,1371年生于云南昆阳州(今昆明晋宁县)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族家庭,原名马和,小字三宝,十一岁时在明太祖朱元璋发动的统一云南的战争中被俘进宫,后当朱元璋四子燕王朱棣的近侍。1403年朱棣登基,史称明成祖。次年正月初一,朱棣念他有勇有谋,屡立奇功,便赐姓“郑”,改称郑和,并提拔为内宫太监,于永乐三年(1405年7月11日)率领庞大船队首次出使西洋。自1405年到1433年,漫长的28年间,郑和船队历经亚非三十余国,涉十万余里,与各国建立了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完成了七下西洋的伟大历史壮举。
郑和一生的时间线?
郑和原来姓马,小字三保,出生于明壤武四年(1371年)。云南昆明人。曾祖父伯颜在元大德十一年( 1307年)任中书平章,曾祖母马氏,祖父米的纳哈只,祖母温氏。父马哈只(原名米里金)封滇阳候,母温氏。
族人自称咸阳世家。米里金生马三宝,袭封滇阳候。其父亲和祖父均曾去过麦加朝觐。 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曾去过红海之滨的回教圣地麦加朝圣,使郑和从小听惯长途旅行的惊险故事,心中充满好奇和景仰。
郑和洪武十三年(1381年)冬,明朝军队进攻云南。马三保10岁,被掳人明营,被阉割成太监,之后进人朱棣的燕王府。在靖难之变中,马三保在河北郑州(在今河北任丘北,非河南郑州)为燕王朱棣立下战功。
永乐二年(1404年)明成祖朱棣认为马姓不能登三宝殿,因此在南京御书“郑”字赐马三保郑姓,改名为和,任为内官监太监,官至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1405年7月,郑和率领62条海船、2万多名人员,船上装着金、银、瓷器和丝绸,从刘家港出发(今江苏太仓县浏河口),开始了万里远航。
船队经历千辛万苦,战胜了风浪和疾病,打垮了凶恶的海盗,牺牲了不少船员和士兵。他们先后到了占城(今越南南方)、锡兰(今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古时候的“西洋”是指南海以西的沿海一带),成功地开辟了从中国到东非海岸的航线,直到第三年10月才回来。
这次航行使皇帝得到很多好处,所以不久又派郑和多次出海。 自1405年到1433年的近30年中,郑和率领船队七下西洋,规模宏大,船队最多时达200多艘船,其中长148米、宽60米的大型船只60余艘。
使用了罗盘、测深器、牵星板等世界先进技术,航程10万余里。先后到过印度支那半岛、阿拉伯半岛以及非洲东岸的索马里,足迹遍及30多个国家,为中国对外交流开辟了航线,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联系。 郑和还将他近30年的航海经验和收获,编撰成了《航海地图》和《针位编》两本书。
郑和航海比哥伦布的探险航海早87年,技术水平、规模和航程也都超过哥伦布。领先于西方的航海家。但是郑和航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宣扬国威,而不是发展贸易、促进商品经济发展。每次航海耗资巨大,七次远航以后国库空虚,财源枯竭,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这样,郑和七下西洋也就成为中国航海事业从繁荣鼎盛走向衰落的转折点。宣德八年( 1433年)四月郑和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赐葬南京牛首山。
郑和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什么家?
郑和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航海家、外交家,他先后七次下西洋,率领船队最远到达了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有效促进了对外经济、文化交往。
郑和是云南人,被世人称为三保太监。洪武十四年,朱元璋派傅友德、蓝玉、沐英统兵出征云南,郑和可能在明军平定云南的过程中被掳,于洪武十七年跟着来到京师,进入皇宫,成为一名小宦官,此时他可能十三岁。
后来郑和到了北平,在朱棣的燕王府服役。
建文元年七月,朱棣起兵,郑和在“靖难之役”中立功,被提升为太监,这说明郑和具有一定的军事才能。
建文四年六月,朱棣率兵进入京师,不久登基为帝,十二月,郑和奉命去祭祀朱棣的乳母冯氏。
永乐元年,郑和已经被赐姓郑,此时他可能三十二岁。
朱棣有意加强与其他国家的沟通,建立联系,登基后不久便派人出使古里、爪哇、苏门答剌等地。
永乐三年七月,朱棣任命郑和为正使,与王景弘等人率船队出使西洋。郑和的宝船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有余,据说船上可以行马,由此可见当时造船技术的先进程度。
郑和自苏州刘家河航海至福建,又从福建五虎门出发,先到达占城。
船队到达爪哇时,西爪哇正与东爪哇交战,东爪哇被西爪哇所灭,郑和派人登陆进行贸易,却被当成东爪哇的兵马,一百七十人被害。
这个突发事件考验着郑和的智慧,郑和遇事沉着冷静,没有贸然出兵回击,最终和平解决。
此后,郑和先后到达苏门答剌、满刺加、锡兰等地,最后到达古里,郑和在这里树立石碑:“去中国十万余里,民物咸若,熙嗥同风,刻石于兹,永示万世”。
永乐五年九月,郑和率船队回到京师,各国使者跟着来到京师朝见朱棣。
不久,郑和再次奉命出使西洋,他专程到锡兰山佛寺布施,用汉文、泰米尔文、波斯文三种文字立碑为文,这块碑现保存在斯里兰卡国家博物馆。
永乐七年九月,郑和第三次下西洋,从太仓刘家港出发,先后抵达越南、马来西亚、印度,锡兰山国王亚烈苦奈儿企图加害船队,郑和发觉后,离开锡兰山。
回航时,郑和途径锡兰山,亚烈苦奈儿把郑和骗去,出动五万兵马突然袭击,并且切断郑和的归路。
郑和处变不惊,对部下说:亚烈苦奈儿出动主力围攻,都城必然兵力空虚,如果出其不意,攻打其都城,必能一举获胜。
然后,郑和趁机率领两千随从,对锡兰山都城发起突然袭击,攻入城内,亚烈苦奈儿及其家人被擒。
永乐九年六月,郑和回到京师,朱棣“赦不诛”(《明史》),下令释放亚烈苦奈儿,让他返回锡兰山。
永乐十年十一月,郑和第四次下西洋,首次到达东非麻林迪。在航行中,苏门答剌前伪王子苏干剌图谋夺位并派军偷袭郑和船队,郑和将其击败并生擒。
不久,东非沿岸国家麻林国派使者前来献上长颈鹿,即“麒麟”。
永乐十五年秋,郑和第五次下西洋,从长乐港扬帆起航,护送满剌加、古里等十九国使者回国。
永乐十九年正月,郑和第六次率船队下西洋,正式到达祖法儿。
朱棣于永乐二十二年病逝后,朱高炽下旨停止下西洋,任命郑和为第一任南京守备太监,让他带着部下镇守南京。
朱瞻基即位后,遵照朱高炽的遗诏,准备还都南京,令郑和修缮南京宫城,后来逐渐放弃回迁。
宣德五年闰十二月,郑和第七次奉命下西洋,出使忽鲁谟斯等十七国,于返航途中在古里去世,终年可能六十二岁。
郑和数次出使西洋,促进了明朝与西洋各国,尤其是与沿途诸国的贸易往来、文化交流,而且开辟了亚非的洲际航线,搜集了很多海洋数据,丰富了明朝海洋知识
有关三宝太监郑和的资料?
郑和(1371年 – 1433年),原名马三宝,回族人,中国明代航海家、外交家、太监。郑和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航海家。郑和的才能在他一生所做的各项伟大事业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他在航海、外交、军事、建筑等诸多方面都表现出卓越的智慧与才识。他是太监,却是宋元明清几个朝代少有的精神上没有被阉割的中国名人。1405年7月11日,中国明朝皇帝朱棣派遣郑和率领船队从太仓出发,出使西太平洋、印度洋沿岸国家,史称郑和下西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