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评价历史人物(为什么人们对曾国藩的人品事功好评如潮?)

01
为人处世,最重要的莫过于人品,人品可以说是做人的底子。
在管理中,有这样一句话“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录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据说,这是牛根生说的。虽然出处无法考证,但是这句话还是非常有道理的。可见,一个人的人品有多重要!
在生活中也是如此,我们都不愿意跟人品不好的人交往,忘恩负义的,刻薄寡情的,自私自利的,见利起义的,没有底线的,没有原则的……这些人品不行的人,统统都会被我们拉进交往的黑名单,哪怕迫不得已要交往,也得时刻警惕着他们。
我们自然愿意跟人品好的人交往,不必小心翼翼地警惕对方,不必担心对方从背后捅刀子,很多时候我们可以放心跟人品好的人合作,我们可以放心把一些重要的事情交给他们。
人品好,就是成大事的一个重要的通行证。
02
读曾国藩家书,经常看到一些小片段,让我有所感触。
在人品这块,曾国藩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有说服力的例子。
早年曾国藩在京城为官的时候,碰到跟朋友争吵几句,他回家后都要反省反省自己,自己哪里做错了,自己为什么做错了,然后第二天,诚恳地上门跟人道歉。
每当看到这些片段,我常想:一个懂得自我反省的人,人品一定不会差。
曾国藩在家书中,常说自己的为人处世的感悟。
在一封家书中,他跟弟弟说到,早年哥哥我自以为很厉害,看谁也不如自己,看不起人家。后来才明白,凡事要看看人家的长处,所以,我现在跟四十岁之前不同了,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心得“立者,发奋自强,站得住也;达者,办事圆融,行动通也”。
我的看法是:立者,发愤图强,人品过硬,不断提升自己的修养和能力,这样才能真正立得住。达者,为人处世,要懂得圆润,不能太方,太方则四处碰壁,可以圆,但不能滑,太滑了,人品就会受到质疑。
03
圆融通达,这也是我们今天要说的第二个内容。
曾国藩二次出山后,周围的人都感受到了他的变化。他突然从一个不懂得应酬,厌恶官场那要逢迎、谄媚和腐败的人,变成了一个左右逢源、善于周旋的“老油条”。他这是经历了什么事情?
连他自己也承认,原话就不搬了,大意是:我这次出山,已经满十个月了,说起伐贼的志气,不如从前了,但是说到应酬周到,公务处理,与官员打交道,远远胜过从前。
为什么曾国藩会有这么大变化?
引用一下他的说法,大意是:我当官多年,在京城见惯了达官贵人,在翰林院清贵,跟地方上这些乌烟瘴气的东西完全不一样。遇到看不惯的事,心中有一股不平之气,不吐不快,所以,早年四处碰壁。现在看来,稍微纠正一下自己过去三四十年的旧习,避免矫枉过正,避免意气用事招来怨愤。
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自省自悟之后,曾国藩在为人处世这块有了很大的变化,所以,复出之后,不再锋芒毕露,变得圆融通达。
04
曾国藩正是通过这种兢兢业业,在道德修养方面不放松的磨炼,也赢得了世人的一致好评。
左宗棠、李鸿章、满清朝廷等在曾国藩死后都给了极高的评价。
曾国藩的同僚薛福成有一段话可以说高度概括了曾国藩的人品,尤其是他为人处世的哲学,摘录如下:
曾国藩自通籍后服官侍从……讲求先儒之书,剖析义理,宗旨极为纯正,其清修亮节,已震一时。平时制行甚严,而不事表暴于外;立身甚恕,而不务求备于人。故其道大而能容,通而不迂,无前人讲学之流弊。继乃不轻立说,专务躬行,进德尤猛。其在军在官,勤以率下,则无间昕宵;俭以奉身,则不殊寒素,久为众所共见。其素所自勖而勖人者,尤以畏难取巧为深戒,虽祸患在前,谤议在后,亦毅然赴之而不顾。与人共事,论功则推以让人,任劳则引为己责。盛德所感,始而部曲化之,继而同僚谅之,终则各省从而慕效之。所以转移风气者在此,所以宏济艰难亦在此!
人品事功,能有如此高的评价,着实不易,这就是曾国藩。
05
人品是成大事的通行证,也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曾国藩在“做人以德为先,待人以诚为先,做事以勤为先”,这三个方面可以说给我们做了最好的诠释。
如何做一个高尚的人,如何待人,如何做事,多读读曾国藩,一定会从中受益。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