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伦理学思想对生活的指导?
近年来,我国一些伦理学学者积极关注重大现实问题,使伦理学研究走进了现实生活,起到了引导社会风气、调和社会关系的重要作用。但从总体上看,我国伦理学界面向现实生活的意愿相对还较弱,探讨现实问题的成果不够丰硕,理论研究与现实生活脱节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伦理学研究的发展,限制了伦理学学科规范和完善现实生活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反思伦理学研究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对于正确把握伦理学学科发展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现实生活是伦理学研究的发展动力
伦理学是一门对人类道德生活进行系统思考和研究的学科,进行伦理学研究首先需要思考一个前提性问题:我们为什么要进行伦理学研究?或者换句话说,伦理学研究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一般来说,认知的动力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追求真理、渴望探索世界奥秘的自然天性,一种是寻求智慧、渴望解决生活问题的现实要求。与纯理论研究不同,伦理学研究既离不开求真的天性,又离不开向善的渴求。因为伦理学是一门实践哲学,它不仅涉及纯粹理性的认知,还涉及实践理性的认知,尤其涉及借助意志使认知走向生活的实践活动。伦理学研究的根本任务不只是认识生活,更是改造生活。苏格拉底之所以追问“我们应该过什么样的生活”,孔子之所以通过“仁学”重新诠释礼乐制度,都是为了解决所处社会中出现的道德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理解和应对现实生活中的道德问题,是伦理学研究的根本推动力。
现实生活是伦理学研究的发展动力,意味着伦理学研究归根结底要从现实的生活出发,而不是从抽象的、一般的理论出发。只有从现实生活出发,伦理学研究才能找到自己的生长点,才能找准自己的发力方向。只有从现实生活出发,伦理学研究才能实现自己的存在使命。一旦远离现实生活,一味沉溺于道德推理和道德论证,伦理学研究就有可能沦为学术圈内的自娱自乐。因此,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只有来源于现实生活,伦理学的理论问题才具有真正的生命力;远离现实生活、凭空想象出来的理论问题,有可能像“一个针尖上能站多少天使”之类的神学问题一样毫无意义。
对于我国伦理学界来说,从现实道德生活出发就是要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生活,紧贴中国道德发展的脉搏,构建符合中国实际的道德概念、范畴、话语和理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以我国实际为研究起点,提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构建具有自身特质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当代中国生活实际就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我们的伦理学研究应该从这个生活实际出发,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道德概念、范畴和话语,创造出符合中国发展需求的伦理学理论。
2.现实生活是检验伦理学理论的重要标准
从现实生活出发,伦理学研究最终要走向理论分析,提出相应的伦理学理论。从逻辑上看,一个理论是否为真理,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个是理论要与自身保持一致,即理论内部不会出现逻辑矛盾;另一个是理论要与现实保持一致,即理论必须符合客观事实。相比较而言,后者更为重要,因为逻辑矛盾可能源于论证不合理,这并不意味着结论必然错误;而与客观事实不符,意味着结论必然虚假。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伦理学理论是否具有真理性,具有多大程度的真理性,取决于它是否符合现实生活,在多大程度上符合现实生活。
与自然科学研究相比,伦理学研究具有自己的特殊性。自然科学的认识对象是事实世界,伦理学的认识对象是价值世界。关于价值世界的认识,更多依靠它在社会现实生活中的效果进行检验。也就是说,诉诸现实生活检验道德理论的正确与否,是要将道德理论应用于现实的道德生活,看它能不能合理解释现实的道德现象,能不能切实解决现实的道德问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一切有价值、有意义的文艺创作和学术研究,都应该反映现实、观照现实,都应该有利于解决现实问题、回答现实课题。”
以现实生活作为道德理论的检验标准,意味着我们的伦理学理论应该能够真正解决中国的道德问题。创新伦理学理论需要融通古今,需要借鉴中外各种伦理思想,比如以仁礼为基础的传统儒家伦理思想、以德性和共同体为根基的现代美德伦理思想等。在借鉴吸收各种伦理思想的时候,我们需要重视“现代化”转换和“本土化”转换问题。从古代社会生长出来的中华优秀传统伦理思想,只有经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才能适应当代道德发展的需要。从西方土壤生长出来的现代积极伦理思想,只有经过批判借鉴,结合中国优秀文化基因进行重新创造,才能适应中国道德发展的需要。
3.现实生活是伦理学理论的最终归宿
道德知识不同于自然科学知识,有些自然科学知识能够以纯粹的知识形态停留在头脑之中;道德知识必须走出头脑,从认知领域进入实践领域。伦理学研究成果如果仅仅停留在理论中,只是帮助我们澄清认识,那么它最多只能提供理想生活的知识图景,却不能真正转化为现实生活。相反,它们只有进入到现实生活中,只有现实地转化成我们的行为、德性、人格和生活,才能实现它们的本来意义。也就是说,伦理学研究不仅要告诉我们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应该过什么样的生活,更要现实地指导我们成为有德性的人,过幸福美好的生活。
伦理学理论可以从两个层面回归现实生活,一个层面是进入个人生活。社会由一个一个的人组成,行为由一个一个的人完成。理论要回归现实生活,首先就要进入个人生活。理论进入个人生活,需要经过“由外而内”和“由内而外”两个过程。“由外而内”是指将外在的行为规范内化为个体的道德德性,这个过程包含知情意的统一,即理性的道德认知、情感的道德认同和意志的道德认定这三者的统一。“由内而外”是指将内在的道德德性外化为个体的道德行为,即道德德性在理性和意志的协助下,在特定的生活情境中激发出具体的道德行为。当前中国伦理学研究的重要任务就是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进入个人的现实生活,内化为个体的道德德性,外化为个体的道德行为。这个层面的回归要求伦理学必须研究德性的养成规律和德行的发展规律。
另一个层面是进入社会生活。任何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不同的个人通过各种关系联结为一个社会。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社会是由单个的个体汇聚而成的。各种各样的社会制度,包括成文的、显性的制度和不成文的、隐性的制度,都对社会关系起着非常重要的调节和制约作用。伦理学理论要在现实生活中起作用,就必须进入到社会制度层面。理论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进入社会制度:一是“制度的道德化”,即根据特定的道德标准规范现实的社会制度,使制度本身更具伦理性,使制度的社会后果更合乎道德;一是“道德的制度化”,即将特定的道德要求转化为现实的社会制度,使规范现实化,从而起到更有力的约束作用。只有将道德观念与我国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社会制度、生态文明制度结合起来,道德理论才能真正进入社会生活。
面向现实生活,并不是不要理论研究,而是要把理论研究和现实研究结合起来。研究现实离不开理论,没有系统而科学的理论作支撑,现实研究就无法进行,或者只能浅尝辄止。反过来说,理论研究也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必须回归生活,必须为现实的生活问题提供理论的解决方案。只要现实不要理论,会走向粗糙的经验主义;只要理论不要现实,会陷入空幻的理想主义。从道德生活上升到道德理论,将道德理论应用于道德生活,形成道德理论与道德生活的良性互动,才是二者关系的理想状态。
延伸阅读
伦理学是什么何怀宏读后感?
伦理学依赖于生活、依赖于世界。它研究的问题对象、资源、解决问题的方式等都是从生活实践中来的。而生活依赖于‘伦理’的。‘伦理学’就是分析道德层面上的逻辑、论证行为规范等,解决对某些行为的一些无谓争论。伦理学不仅对行为规范有一定作用,它还试图解决人们安身立命的某些问题:比如生命的意义是什么、需要如何对待朋友等等。
伦理学训练对人生价值和意义?
伦理学的训练内容是以道德现象为研究对象,不仅包括道德意识现象,比如个人的道德情感,而且包括道德活动现象,比如道德行为,以及道德规范现象等。伦理学将道德现象从人类活动中区分开来,探讨道德的本质、起源和发展,道德水平同物质生活水平之间的关系,道德的最高原则和道德评价的标准,道德规范体系,道德的教育和修养,人生的意义、人的价值和生活态度的问题。
对于个体的人而言,伦理学的意义大致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
第一,有助于对社会的认识和把握。社会是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其中的大型复杂系统。它既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还有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等层级结构。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加以认识的,除此之外,社会还有“是好是坏?是优四劣?是先进还是落后?”等价值方面的问题需要我们加以把握,如果说,对社会事实方面的问题要由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文化学去加以揭示,那对社会价值方面的问题,只能由价值哲学伦理学去进行评判。
第二,有助于确立一个好的善恶观,人生观。在现实社会中,人们对善恶的看法是不尽相同的,如对于善,有的说是全身尽年,有的说是感官快乐,有的说是心灵宁静,有的说是知识智慧,有的说是德性人格,有的说是义务责任,有的说是人类幸福等等。
第三,有助于对现实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批判性把握。在现实社会生活中起作用的道德体系及道德原则不止一种,道德规范,更是不计其数,其中既有传统的,也有现代,既有中国的,也有国外的,他们相互之间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甚至还有截然不同、相互反对的。
第四,有助于提高自己在社会道德生活中的识别能力和判断能力。在社会生活中,我们经常要面临道德评价和道德选择的问题,于是呢,就得有一些这方面的专门知识,就得学习伦理学。
第五,有助于改善自己的道德人格。人格有高尚与卑微之分,但无论高尚的人格,还是卑微人格都不是先天生就的,而是后天形成的。所有正直的人都想远离卑微,趋近高尚,于是呢,就有什么是高尚与卑微,应具备哪些品质?怎样判断实有人格的高低优劣?如何塑造理想的高尚人格等问题,而对这些问题,自然只能通过对伦理说的学习和了解来获得答案。
学习伦理学最好的基础书籍?
为方便大家找寻,在此所做的推荐,均为国内可以找到的专著或者译本
导论类的书,就是为了让人能够对于伦理学有一定了解,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在此推荐导论类的书为
伦理学概论,弗兰克·梯利著(也就是写西方哲学史的那个梯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这本既有伦理学原理的讲解,对于历史上的一些伦理学家的思想也做了总结);
伦理学理论 拉福莱特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新伦理学教程(第三版),魏英敏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这本主要是从伦理学原理讲解的,很富有中国特色,对主流伦理学原理略有讲解);
伦理学引论 第2版, 章海山、陈泽勤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讲解了伦理学的原理和伦理学的各个学科分支,因为是引论的缘故,并不特别深入);
伦理学导论,程炼著,北京大学出版社(讲解了伦理学原理, 根据伦理学学科问题的展开与发展为中心进行书写);
伦理学原理 第三版 王海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主要讲解伦理学原理,写得非常深刻,但书中有为集体主义辩护之嫌,却仍不失为一本极佳的伦理学原理讲解著作);
德性之镜:孔子与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 余纪元著(中西伦理学,特别是孔子与亚里士多德思想的比较研究);
伦理学概论 廖申白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伦理学原理讲解,带有作者个人的观点在里面,作为个人专著来看待是非常不错的);
伦理学与生活 雅克·蒂洛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适合作为通俗读物,还有同类别的《伦理学的邀请》、《伦理学是什么》)
还有,就是用的比较广泛地,罗国杰老先生主编的《伦理学》
伦理学史,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伦理思想史,这里推荐几本比较精彩的(这里简单划分为中国伦理思想史和西方伦理思想史);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 朱贻庭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个人感觉有的地方写的很是不严谨,不过还是放在这里推荐了);
中国伦理思想史 罗国杰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很富有中国特色,不是特别推荐,但是书中还是有非常富有见地的讲解,所以放在这里);
中国伦理思想研究 张岱年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伦理思想特点研究,严格上不算伦理思想史);
中国伦理思想史(上中下三册) 沈善洪、王凤贤著,人民出版社( 北京大学著名教授张岱年先生在信中称该书为“传世之作” ,值得推荐看的一部思想史著作);
还有人会看蔡元培所写的《中国伦理学史》,这是带有其个人见解的一本书,还是在这里罗列出来
西方伦理思想史 宋希仁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当代伦理学并没有涉及);
伦理学简史 麦金太尔著,商务印书馆;
现代伦理学 龚群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讲解现代以及当代伦理学思想史);
西方伦理学史 布尔克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通史类著作);
现代西方伦理学史(上下册) 万俊人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当代西方伦理思想研究 龚群、陈真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按照伦理学分支(元伦理学、描述伦理学、规范伦理学、应用伦理学)适合深入阅读的有:
伦理学之后:现代西方元伦理学思想
孙伟平著.修订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西方元伦理学
向敬德著=Meta-ethics in the west,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当代西方规范伦理学
陈真著,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伦理学引论
第2版, 章海山、陈泽勤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编应用伦理学部分)
应用伦理学
卢风著,中央编译出版社
需要阅读的原典(这里罗列西方伦理学著作),推荐如下
柏拉图:《理想国》
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以及余纪元先生对于尼各马可伦理学的讲解的《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一书)
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
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社会契约论》
罗斯:《正当与善》
奥古斯丁:《忏悔录》
康德:《道德形而上学》
休谟:《道德原理研究》《人性论》
摩尔:《伦理学原理》
穆勒:《功利主义》
西季威克:《伦理学方法》
叔本华:《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
伯纳德·威廉斯:《道德运气》
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费希特:《伦理学体系》
弗里德里希·包尔生:《伦理学体系》
尼采:《善恶的彼岸》
弗兰克纳:《伦理学》
斯宾诺莎:《伦理学》
西田几多郎:《善的研究》
罗尔斯:《正义论》
麦金泰尔:《德性之后》
玛莎·纳斯鲍姆:《善的脆弱性:古希腊悲剧和哲学中的运气与伦理》
另外,还有一些描述当代伦理问题和现象的书特别有意思,推荐给大家:
公正——我们如何做是正确的 迈克尔·桑德尔著
后现代伦理学 齐格蒙特·鲍曼著
全球伦理 金伯莉·哈钦斯著
伦理道德在日常生活中具体表现为?
伦理道德作为人类文明的基本因子,是指评价人类行为善与恶的社会价值形态,在日常生活中具体表现为一定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人们常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人,既有自我的要求,又受社会的政治、法律、伦理的支配和约束。为了使人真正成为真正成为人,社会成为真正的理性社会,就必须有道德的自觉规范。作为社会调控体系的重要手段,伦理道德与法律规定共同构成人们的行为规范内容
伦理学在生活中有哪些?
伦理学专业特点,将道德现象从人类活动中区分开来,探讨道德的本质,起源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