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远庖厨读音?
[ 君子远庖厨 ]拼音如下:
汉语拼音:君(jūn) 子(zǐ) 远(yuǎn) 庖(páo) 厨(chú) / jūn zǐ yuǎn páo chú
君子远庖厨是什么意思
君子远庖厨的意思是君子要把厨房安在离自己较远的地方。出自,战国,孟子《孟子梁惠王上》,原文选段,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君子远庖厨的现代含义?
现代含义:君子远庖厨是一句比喻,指大家别害怕承担比较重责任,勇攀高峰,在挑战中成长,在复杂而又充满机遇的时代里勇于迎接机会,克服困难,追求卓越。
延伸阅读
原来,我曾经相当反感“君子远庖厨”这句话;但开始读懂孟子的时候,我便觉得这句话实在是可敬又可爱。
之所以反感,主要是古代和现代有很多“一知半解”的人借着这句话的名义,让堂堂七尺男人有了冠冕堂皇不踏入厨房的理由。
那么,这句话是孟老夫子在什么情况下说出来的呢?
今日,咱们就把这句话的内幕“扒”一“扒”!
故事要追溯到2400多年前。
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个国家是齐国。齐国位于现在山东省的北部,也是周武王给姜子牙的封地。
齐国有一位君主叫齐宣王的。就是上篇文章《两千年前他的父亲杀死母亲,他成世人眼中“逆子”,孟子却非常尊敬他,到底为何?》中提及的齐威王的儿子。
齐宣王继承王位之后,经常去向孟子请教治国之道。
某一天,他再次向孟子请教:什么样的品德,可以称霸为王者呢?
孟子说:能够保黎民百姓安稳生活的。
齐宣王接着问:那,您看像我这样的人,可以保民吗?
孟子说:可以!
齐宣王说:您怎么知道的呀?
孟子说:我曾经听胡告诉过我一件事,说是大王您有一天坐在大殿上有人牵着牛从殿下走过,您看到了,便问:‘把牛牵到哪里去?’牵牛的人回答:‘准备杀了取血祭钟’。您便说:‘放了它吧!我不忍心看到它那害怕得发抖的样子,就像毫无罪过却被判处死刑一样。’牵牛的人问:‘那就不祭钟了吗?’您说:‘怎么可以不祭钟呢?用羊来代替牛吧!’—–不知道有没有这件事?
齐宣王说: “是有这件事。”
孟子说:“凭大王您有这样的仁心就可以统一天下了。老百姓听说这件事后都认为您是吝啬,我却知道您不是吝啬,而是因为不忍心。”
宣王说:“是,确实有的老百姓这样认为。不过,我们齐国虽然不大,但我怎么会吝啬到舍不得一头牛的程度呢?我实在是不忍心看到它害怕得发抖的样子,就像毫无罪过却被判处死刑一样,所以用羊来代替它。”
孟子说:“大王也不要责怪老百姓认为您吝啬。他们只看到您用小的羊去代替大的牛,哪里知道其中的深意呢?何况,大王如果可怜它毫无罪过却被宰杀,那牛和羊又有什么区别呢?”
宣王笑着说:“是啊,这一点连我自己也不知道到底是一种什么心理了。我的确不是吝啬钱财才用羊去代替牛的,不过,老百姓这样认为,的确也有他们的道理啊。”
孟子说:“没有关系。大王这种不忍心正是仁慈的表现,只因为您当时亲眼见到了牛而没有见到羊。君子对于飞禽走兽,见到它们活着,便不忍心见到它们死去;听到它们哀叫,便不忍心吃它们的肉。所以,君子总是远离厨房。”
没错,就是孟夫子在跟齐宣王谈经论道的时候,最后说了那句“君子远庖厨”。
其本意并非:君子都不进厨房哦…这背后深意可不一般。
我们来看看东汉赵岐先生是如何给这段内容做注解的吧。
赵岐先生如是说:
无伤于仁,是王乃为人之道也。时未见羊,羊之为牲次于牛,故用之耳。是以君子远庖厨,不欲见其生食其肉也。
不伤害仁德,是大王的为人之道。当时您没有看见羊,所以,羊便成为了替代牛的祭祀品。君子远离厨房也是不想看到他们被杀死而吃他们的肉啊!
如此来看,赵岐先生对孟子的注释也好,其他历朝历代读书人做的注释也都没有表达过“君子不要去厨房做饭”的意思。
孟夫子说过此话之后,中华后世累代子孙每个朝代都有一些人在未见其背景渊源、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就开始大肆宣扬“君子远庖厨”之观点理论,并且照诸行斯。现在21世纪,依然有人,不论是男女都有,孩子不断的宣扬这样的观点。
比如,我家就发生过这样的事情。我婆婆不允许我公公、丈夫、儿子进厨房做饭。我说,怎么他们就不能进厨房做饭呢?
婆婆说:你没听过君子远庖厨这句话吗?男人志在四方,不能下厨房!
我很是无语,问婆婆:那我们没结婚之前,您生病了,家谁做饭?
婆婆说:生病了,也是我做,忍着病痛去做饭。
我:……
君子远庖厨是因为不舍得杀生,于心不忍,是君子重仁德的一种“不得已才远离厨房”的表现啊!并不是,男人下厨房了就不是君子了,就没有出息了。相反,男人如果经常做饭,且不杀生那才是真君子呢!
读古人的经典著作,最怕的就是:误读、歪解、曲解古人真正要表达的智慧真理。
可惜的是,这种情况历朝历代并非少数。
经过2300多年,历代学者的【注】、【疏】、【正义】、【傳】等等均有对此有解释说明,可是依然没有改变一些人先入为主的观点。片面的将“远离厨房”看成是“君子之风”,这样的理解未免太歪曲孟夫子的真实意思了。
孟夫子是想通过对动物尚且有恻隐之心的仁德,去启发齐宣王对天下百姓也有如此恻隐之心,护黎民百姓,安居乐业…
中华文化发展走到21世纪,随着白话文的发展已经鲜少有年轻人主动愿意去读古人的典籍了。更多的人,是道听途说。从不知道哪个“所谓传统文化老师”那里听了一耳朵就觉得自己懂了中华传统文化……
呜呼!!!害群之马!!!不学之人,无可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