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闹元宵民俗?
公元前180年的正月十五,汉文帝刘恒登基大赦天下。以后每到元月十五,皇帝都要出宫游玩,张灯结彩,与民同乐。和其他传统节日强调“阖家团聚”不同,元宵节更强调“普天同庆”。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花,猜灯谜,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延伸阅读
正月十五闹元宵什么意思?
这里的“闹”其实不是打闹、争斗的含义,而是“热闹”、“庆祝”的含义,因此闹元宵真正的意义是庆祝元宵佳节,利用这种热闹的氛围驱散旧的一年的不愉快、不顺利,表达对新的一年的深切祝愿,迎接新的一年的开始。
正月十五闹元宵寓意是什么?
元宵节被人们视为春节最后的高潮,因为过了这天,人们就要真正进入新一年的生产生活,所以人们在元宵节全民欢庆,以祈求上苍保佑来年风调雨顺、庄稼丰收,这也表达了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期盼。正因如此,在中国民间有“正月十五闹元宵”的习俗。
正月十五经典民俗闹元宵?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元宵节的由来
公元前180年的正月十五,汉文帝刘恒登基大赦天下。以后每到元月十五,皇帝都要出宫游玩,张灯结彩,与民同乐。和其他传统节日强调“阖家团聚”不同,元宵节更强调“普天同庆”。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花,猜灯谜,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元宵节的习俗
吃元宵
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由来已久。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皆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圆幸福,年年欢聚。
闹花灯
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正月十五晚上,街头巷尾,红灯高挂,兽头灯、走马灯、花卉灯、鸟禽灯等等,不一而足,正如辛弃疾词中所述:“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猜灯谜
猜灯谜又称打灯谜,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把灯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
元宵灯彩,
映照着人间的烟火与团圆。
今夜良宵,全家团聚,尽享天伦。
愿天长地久,
花好月圆!的“上元节”这一天,就有了放花灯、城中不宵禁的习惯。辛劳了一年的百姓们,借由这样一个时刻,释放自己的情感,庆祝春回大地,并以此来调整自己的身心状态,准备新一年的生产劳动。而正月十五的各种节日庆典活动,也吸引着无数的青年男女们走上街头,来一场不经意的邂逅,大词人辛弃疾对此就有生动描写: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正月十五吃元宵的习俗是从宋代开始的。圆滚滚的元宵是用糯米粉“摇”出来的,表面粗糙,煮食汤色浑浊,做成“炸元宵”则独具特色。南方的汤圆则是包出来的,表面光滑,馅料也更丰富,但只限于煮,不能炸。
正月十五闹元宵道具?
我们老家正月十五闹元宵真是热闹,所用道具也很多。比如腰鼓队就要用头上白毛巾,腰上捆绑着红披绸,再带上腰鼓。
旱船队就要用竹条绑成船的模型,外围再用漂亮的床单和花毛巾打扮,划船人再用木板当浆划。
锣鼓队有锣鼓,铜锣,铜小钗等。正月十五元霄彩旗飘飘,锣鼓喧天,还有管乐队演奏,舞蹈队彩扇飞舞,舞狮,高跷等等。
正月十五闹元宵文字?
1.正月十五闹元宵,我的祝福不能落入俗套。今夜圆月如银盘,福泽甘露洒人间;汤圆碗中如银元,滚滚万千财运开。愿你今夜人团圆,梦团圆,好运也团圆。
2.正月里来是新春,十五花灯闹乾坤,汤圆味美香喷喷,祝你佳节福满身,好运和你不离分,万事如意永开心!祝福您传统节日元宵佳节合家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