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写议论文( 议论文不会写?大宋主考官欧阳修亲自来示范)

欧阳修,唐宋八大家之一,千古文章四大家之一,北宋文坛一代领袖,被称为“史上最牛语文老师”,手握“成名魔法棒”,成为北宋的“官梯”,在北宋及之后千年的历史中,凭实力圈粉无数。

与此同时,欧阳修还曾做过大宋主考官。有诗为证:

礼部贡院阅进士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能主持这样级别的考试,必定是既懂写作也懂考试的实力派大咖。下面,让我们通过欧阳修的这篇《伶官传序》,来学习大宋主考官为我们示范的议论文写作技法。

《伶官传序》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中的《伶官传》所作的序,带有任务驱动型作文的色彩,是一篇很典型的议论文。文中回顾了后唐庄宗李存勖从取得成功到迅速转为失败的经历,得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

我们来看第一段: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这一段提出盛衰与人事关联的论点,并明确了立论的根据,为我们展示了议论文很好的一种开头方式。具体说来,有以下两点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01 开头简洁明了、重点突出

开头段除了“呜呼”这个感叹外,只有两个句子,一个明确了论点,另一个指出立论的根据,高度凝练,无一字多余,让读者从一开始就清晰地领会了作者的用意、明确了文章的观点。

比起开头就来一大段,让读者找不到重点、摸不着头脑的写法,《伶官传序》的开头太赞了,非常值得我们写议论文时进行学习和借鉴。

02 论点客观而合理、科学且严谨

议论文的论点很重要,如何用语言表达更是考验写作功力。“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一“虽”一“岂”,既没有草率地否定“天命”这种传统说法,又突出强调了“人事”的作用,做到了客观而合理、科学且严谨。

我们在写议论文时,也一定要花心思、下功夫,仔细锤炼、琢磨论点句,力争让这个句子成为客观合理、科学严谨的格言警句。

第二段: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这一段叙述庄宗得天下的艰辛过程,同样有两点值得学习借鉴:

03 例证叙述简明扼要

作者选择了“晋王三矢”的故事作为本文中心论点的主要例证,以“三矢”贯穿前后,分“庄宗接受遗命”和“庄宗执行遗命”两个层次来写,三言两语便把事情介绍得清清楚楚。

在议论文中,可议论,亦可夹叙夹议,却不可进行详细的描写和记叙,否则就会造成“文体不明”的问题。所以我们在议论文中陈述事例性论据时,一定要注意简明扼要。

04 陈述论据时,要有指向性、针对性

故事不能讲得太详细,却可以写出重点、写出指向性和针对性。文中用“受”“藏”“遣”“告”“请”“盛”“负”“驱”“纳”等一系列的动词,描绘出了庄宗的用心和尽力,体现了这一过程中的“忧劳”,表现了“人事”的作用。

我们在写议论文的时候,也要明白论据是为论点服务的。在陈述论据时,要带着这种目的,在语言表达上注意指向性和针对性。

第三段: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 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这一段先盛赞庄宗的成功,继而感叹他的失败,大起又大落,在“可谓壮哉”与“何其衰也”的鲜明对照中,得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结论。

这种内容上形成对比、语言上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能让我们的议论文具有更鲜明的态度,扬和抑之间,文章观点自然而出、自信而立。

第四段: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最后一段引出教训,总结全文。

文章结尾回扣全文,更与开头的“盛衰”“得失”相呼应,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好结尾必备的特点。

与此同时,一句“岂独伶人也哉”,又拓展了文中观点的现实意义,使文章阐述的事理更加具有普遍性,也为我们示范了如何让结尾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如何让文章给人启迪、让人深思。

从总体上看,《伶官传序》也有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之处。

首先,立论高远,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不仅是给北宋统治者最好的讽谏,也是给后世社会中贪图安逸、不思进取现象的一剂良药,可以称之为千年不朽的励志名言。有了好观点,议论文便成功了一半。

其次,议论的语言骈散结合,富有表现力。文中有对仗工整的骈句,也有调节语势的散句,张弛有度而不失节奏感,更以反问句、疑问句等句式,使说理委婉而引人深思。

同时,文中金句频出,使得文章关键位置都有亮点。无论是引用的“满招损,谦得益”,还是创作的“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都体现了平日里阅读、摘抄和思考的意义。

再次,论证方法灵活运用,行文自如。文中有举例、有说理,有对比、有引用,各种方法运用得恰到好处而游刃有余。

最后,论证结构不散不乱、气脉中贯。全文结构严谨、行文规范,作者情感的起伏流动更是贯穿全篇,让作品浑然一体,有了生命力和感染力。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