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景抒情是什么意思 借景抒情和寓情于景的区别

借景抒情是什么意思?

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自己的心情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通过景物来抒情,是一种写作手法。它的特点是“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在文章中只写景,不直接抒情,以景物描写代替感情抒发,也就是王国维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延伸阅读

“寄情于景”、“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区别是什么?

“寄情于景”是从景里找情感;“托物言志”是用物表达自己的志向;“借景抒情”是通过景物描写来抒发作者情感。

寄情于景:

寄情于景法,就是将人物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出来的情愫暗含在人物活动场所的景观物象描写之中,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寄寓、烘托着人物的抱负或情感来布局谋篇的一种写作方法。

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托物言志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所谓托物言志,也称寄意于物,是指诗人运用象征或起兴等手法,通过描摹客观上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

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不同于托物言志。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自己的心情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通过景物来抒情,是一种写作手法。它的特点是“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在文章中只写景,不直接抒情,以景物描写代替感情抒发,也就是王国维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怎么写借景抒情的作文?

借景抒情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把??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的?情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起来看看借景抒情的作?,仅供?家参考!谢谢!

  篇?:秋天

  当夏姑娘已经画完了盛夏的画卷,就该轮到秋姑娘来描绘秋天的美景了。

  秋??爽,天空更加碧蓝如洗,云淡风轻,送来阵阵凉风。远?,?阳已经下?了,慢慢地躲到?后去。天空中的?雁?会排成“?”字形,?会排成“?”字形,往南?飞去。?的前?有?个果园,果园?有红彤彤的苹果、黄澄澄的梨、桔红?的柿?、橙?的桔?、紫红?的葡萄……果园?五彩缤纷,把秋天装点得更加漂亮。

  果园的前?,是???阔的?野。稻?结满了沉甸甸的稻穗。稻穗?笑弯了腰。风?吹,稻?就翻起?个个??的波浪,秋天也是个丰收的季节呀!

  ?野边上有?条?河,河?清清,倒映出两岸秋天的美景。河岸上,有棵?树,是银杏树。?黄?的银杏树叶?,随风飘落,落到了河?,落到了菊花丛?,落到了草丛?……?树旁有?簇簇盛开的菊花。菊花旁还有?只?兔?,?兔?被这绽放的菊花吸引住了,?不转睛地赏菊,忘记了它还要找过冬的粮?。草开始枯萎了,草地变黄了,像铺上了黄?的地毯。

  秋天不像春天那样湿润,也不像夏天那样炎热,更不像冬天那样寒冷。秋天?常凉快,?阵阵秋风吹来,让?感到?分凉爽。秋天是多姿多彩的季节,是丰收的季节,也是漂亮的季节。我喜欢这多姿多彩的秋天。

  篇?:秋天来到

  秋天来了,秋姑娘也在不知不觉间悄悄的来到了。她?刻不停地给??然打扮着。??样颜?的外套使天空更加湛蓝,秋姑娘?给?树伯伯穿上衬?,让它们变得?灿灿的。秋姑娘还给花草戴上了漂亮的帽?。

借物抒情,借景抒情区别?

抒发内容不同。借景抒情是作者寓情于景,借助于对客观景物的描写,抒发的是情感,表现的是情绪。托物言志是指作者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对象不同。借景抒情:借景抒情对象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托物言志:托物言志对象是一些具有象征意味的客观事物。

资料拓展

两者都是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写表达思想感情,但是托物言志描写的“事物”往往是一个“事物”,且会被多角度多层次地描写,即便有多个“事物”,也有主次之分。作者借助这一“事物”的某些特性表达有关意志、节操、品德方面的内容。从一定意义上说,作者所托的“物”要和某些“志”有相似点。而借景抒情所描写的“事物”则不止一个,同时它是通过对诸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草木山石等景物的描写,用景物寄托、暗示感情。作者对这些景物的描写往往是单一角度或单层次的,有的甚至将几种景物融合在一个画面中。

优秀的古典诗词作者在创作托物言志这一类作品时,总是能够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悉心的体验,进而准确地寻觅出能表达自己思想情感以及作品主旨的客观对象,即找准言“志”之“物”。

托物言志在诗词、文章中的使用,常常源于作者对某一特定事物内在意义的直觉顿悟,之后再将这种直觉的顿悟进行提炼并完善,最终形成单一而明显的主旨。因此作者必须置身于现实生活之中,在对某一特定事物的特征或特性进行观察、体验、比较的基础上,进而准确地揭示出所咏之物的品性或品质。

有哪些借景抒情的古诗?

一、曹植《七步诗》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丕要曹植在七步内作成一首诗,明显是借此迫害他。曹植心里当然明白这一点,所以他在诗里借咏“萁豆相煎”暗喻曹丕加害于自己。最后两句,表面是感叹豆萁煎豆太不应该,其用心是希望曹丕生出怜悯之情。据说曹丕看了这首诗,面上露出惭愧之色,打消了杀害曹植的念头。

二、陆凯《赠范晔诗》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陆凯与范晔交情很好,但一在江南,一在长安,无法会面。恰巧有驿使要传递公文去长安,陆凯便托他捎上一枝梅花连同这首诗赠给范晔,借此表达自己对于友人的不尽思念和美好祝愿。诗写得自然清淡,感情真挚。

三、孔绍安《落叶》

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

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

诗的前两句以早秋落叶的飘零比喻游子的浪迹天涯;后两句用拟人手法,说落叶留恋故林,寄托自己思念故乡的惓惓深情。全诗紧扣落叶着墨,即景生情,寓托自然。

四、虞世南《蝉》

垂纟委饮清露,流响入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诗中蝉的形象十分清高。它身居高处,吸饮的是不染纤尘的清露,又能不依靠外力而把自己的声音传向远方。诗人以赞颂的笔调写蝉,也隐隐流露出他的人生哲学:一个人只要立身高洁,又有真才实学,就毋须外界揄扬,自能声名远播。

五、王之涣《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前两句诗展示了边地苍莽雄浑的风光,后两句诗用隐喻象征手法,说玉门关外没有春风,是怨怪朝廷对边关将士不关心,不给予温暖。此诗写景气象壮阔,运思独特新颖,在表达对远征士兵的深切同情时,则含蓄深沉,耐人寻味。

六、孟浩然《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首句写春眠初醒的感觉,二、三句从听觉角度着笔,写春之声——鸟啼声和风雨声,末句写心中之想,由风雨声想到花落,抒发爱春、惜春的感情。诗的语言明白如话,意蕴丰厚,表现了诗人对好景不长的无限留恋和惆怅。

七、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前两句交代送别的地点、时令及行人的去向,暗含对朋友的羡慕;后两句着力描写诗人送别时所见到的江上景象,含蓄而生动地表达了对朋友的依恋深情。此诗境界阔远,饶有神韵。

八、李白《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诗的首句描写白帝城的高耸,为全篇写下水船走得快伏笔。次句用“千里”和“一日”作悬殊对比,表现了诗人对船行之速的痛快感受。后两句既是写景,又是比兴,以轻舟瞬息千里的速度衬托遇赦获归时的欢愉心情。全诗气势奔放,笔调轻快。

九、张旭《山中留客》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似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客人想走,主人挽留,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诗人不是用一般的客套话去挽留,而是针对客人的心理,用春山的美景和自己的感受,巧妙地诱导客人留下来。此诗把写景、抒情、说理融在一起,婉转跌宕,语浅情深。

十、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首诗是杜甫寓居成都草堂时所作。诗中铺排描写了四种景象:黄莺在青翠的柳树丛中鸣叫,白鹭向万里碧空飞去,西岭上积聚着千年不化的皑皑白雪,浣花溪中停泊着即将起航的万里行船。这些景象构成了一幅明丽清新、层次分明的图画,寄托了诗人欢悦轻快的思想感情。

借景抒情的意思是什么?

借景抒情

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什么是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是写作手法中的表现手法,指的是借景物描写表达作者的思想或是抒发作者的情绪的表现手法。利用借景抒情这种表现手法可以实现情景交融的效果,让文章的情感表达更加细腻深刻,也就是王国维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表现手法有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衬托,卒章显志。其中托物言志指的是利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的表现手法,从而表达作者的心志。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