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脉动是什么意思?
时间回溯到1961年6月6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杰克·奥利弗在所处的拉蒙特·多尔蒂地球观测站,通过早期的纸质记录仪,第一次记录下了地球的跳动,也可以称之为地球的脉动,不但记录下了地球会跳动,而且更加奇怪的是每相隔26秒就会跳动一次。几十年以来,地球一直重复着这样规律的跳动,就如同人的心脏一样有序的跳动着。
时间来到1980年,这一年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年,也是具有里程碑的一年。因为在这一年,美国地质学家使用比纸质记录仪更加先进的地震仪,探测并确定了地球跳动的源头。这其实也是科学家一直在努力的方向,毕竟已经知道了地球跳动确实发生了,而且还呈现出每隔26秒就准时跳动一下的规律。那么找到其源头就是首要任务,也是解开这个重大难题的根本所在。
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科学家终于找到了地球跳动的源头,那就是在南大西洋或者赤道附近的某些地方。而且比较有意思的是,地球跳动在北半球的夏季达到峰值,由此可以断定跳动源很可能来源于海洋或者大气中。
在以后的2005年以及2011年经过更加具体的探测,认为几内亚邦尼湾是地球跳动的最接近位置。而引起地球跳动的原因很可能就是来自邦尼湾圣多美岛的一座火山。看到这里的时候不免惊出一身冷汗,天哪,到底是什么样的火山能够使得地球跳动起来?难道说那一座火山就是地球的心脏?
但是虽然如此,科学界也没有达成统一的认识,直到今天,已经过了60多年了,科学家对于具体是怎么引起地球跳动的根本原因仍然是没有答案。或许地球也是有生命的,它本来就是一个活的生命体,看样子我们还真的要好好的保护爱惜地球了。
延伸阅读
《地球脉动》里的雪崩的镜头是怎么拍的?
是摆拍的!!什么雪崩也能摆拍?没错!,听我慢慢说来。
这个雪崩镜头其实是旧镜头,并非新拍的,在《地球脉动1》中就有出现,后来还出现在BBC纪录片《人类星球》上面。其实BBC用老镜头并不少见(也并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比如地球脉动第二季中几个火山熔岩和海水向汇的镜头,也是旧的。因为这些自然场景拍摄造价、难度巨大,许多电影也会买BBC的片段,比如这个雪崩就出现在多个电影大片之中,比如《极盗者》。
至于具体拍摄,在北美和阿尔卑斯山区,每年雪崩会导致大量人员伤亡,特别对于半开发区域(比如有滑雪项目、成熟的徒步路线等),这些山区的管理部门会定期巡逻,但发现有雪崩危险时候,会用炸弹故意在确保无中人的前提下放炸弹引爆,人造雪崩,来减少不期而遇的地质灾害。莫种意义上这就是一次定向爆破。同时也有用于科研用途的人工定向雪崩,规模更大。
先和这些山林的管理部门或者科研机构取得联系,了解到爆破的计划,和雪崩大概出现的方向范围,然后进行选景、构图,预先搭建好镜头,用钢筋固定,并用防弹玻璃玻璃保护摄像机,然后人员离开。那边爆破团队进行爆破,近景无人摄像机/无人机/直升机/远景长焦摄像机一起进行记录拍摄,然后确定安全后再到架相机的点取回相机。
纪录片地球脉动所含地理知识(详细)?
《地球脉动》。片里有一群大象经过500英里的一片干旱荒漠后找到了一条溪水,它们在水里翻过来翻过去,不停地打滚,真的是太快活了!
你知道40万只雪雁在天空飞翔是什么样子么?你知道有鸟类竟然可以飞跃喜马拉雅山么?你知道最大的地下洞穴中的奇妙景观么?看《PlanetEarth》,译《地球脉动》或是《行星地球》——由英国BBC拍摄和制作的11集地球纪录片。维基上说它是对地球空前绝后的礼赞。片子的每一个镜头都可以用来做桌面。我看了后觉得一点也不夸大,零下60度帝企鹅整齐的队伍、新几内亚岛上华丽的天堂鸟起舞、大白鲨跃起一口咬住逃亡的海狗……还有山峦间的颜色如何迅速地由新绿到翠绿到金黄到艳红,直至萧瑟的冬意凛然。
地球脉动:两极之间,在热带雨林里面有出现一种鸟,向雌鸟求爱时翅膀?
蜂鸟只在新北界和新热带界的美洲有发现,大多数生活在北纬10°——南纬25°的热带和亚热带区域。
约有一多半栖居于巴西和厄瓜多尔的热带雨林中。
雄鸟用鸣唱、虹彩羽毛以及炫耀飞行等方式吸引雌鸟。
纪录片地球脉动文案?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我们每个人生活其中,不曾缺席,也并未离开。纪录史片就其本质而言是流动着的、可以触碰的思想史。当自然、思想与历史以光与影的方式不期而遇,我们感受到的将不只是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对话,很可能是现实主义与现实主义的拷问,也或许是我们与自己的一次交谈。
被奉为神作的生态纪录片《地球脉动》,用纤毫毕现的画面、激情洋溢笔触对我们的地球进行了终极描绘与永恒记录,堪比史诗级自然地理教科书。
地球脉动第一季有多少集?
地球脉动第一季有11集
《地球脉动》是由英国广播公司(BBC)制作的电视剧纪录片,由大卫·艾登堡执导并解说,该剧于2006年2月27日在英国首播 [1] 。
该剧是根据英国广播公司系列片《行星地球》改编,讲述了通过三种动物在全球环境日趋恶劣下迁徙的经历,唤醒世人好好珍惜地球,对抗全球气温变暖。
地球脉动周期?
每隔26秒,地球就会脉动一次,很具规律性。但其脉动微弱,人体根本感受不到它的存在。过去60年来,世界地震学家一直在对“地球脉动”进行追踪和研究,但其成因仍是未解之谜。
1961年6月6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杰克·奥利弗在拉蒙特·多尔蒂地球观测站,通过纸质记录仪,第一次记载下了“地球脉动”,每26秒跳动一次。
1980年,美国地质学家使用地震仪,初步确定“地球脉动”源头在南大西洋或赤道附近某个地方。北半球的夏季,“地球脉动”微震强度会有所增加。
同一年,美国地质调查局研究员加里·霍尔科姆称,在暴风雨中,“地球脉动”幅度会加强。1998年,加里·霍尔科姆进一步发现,在北半球的夏季,也就是南半球的冬季,“地球脉动”振幅达到最大。脉动可能来源于海洋或大气。
2005年,科罗拉多大学格雷格·本森利用三角测量法,成功定位脉动震动信号声源位置在非洲西海岸几内亚湾。
2011年的研究进一步缩小了震源范围,认为位于几内亚湾的邦尼湾。
2013年,还有科学家提出,“地球脉动”可能由火山引起,脉动原始点最有可能来自邦尼湾圣多美岛的一座火山。
也有科学家推测,当海浪拍打几内亚湾大陆架这一特别的地方,有规律的脉动就产生了。
但一些科学家对以上解释持怀疑态度,认为全球海浪冲击大陆架的地方很多,各地也有很多火山,为什么只有邦尼湾的大陆架和圣多美岛的火山,会引发这种脉动信号?难道这里的海浪、大陆架和火山与别的地方有什么不同之处?
总之,经过60年努力,科学家已把引发“地球脉动”的地区定位到很小的范围,但引发脉动的原因仍扑朔迷离。
目前,科研人员希望通过加倍努力,仔细检查全球各地地震监测仪,发现更多信号,彻底解开这一发现了60年的地球每26秒脉动一次的神秘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