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鲁克目标管理理论?
目标管理法
美国彼得·德鲁克提出的方法
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MBO)源于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他在1954年出版的《管理的实践》一书中,首先提出了“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的主张”,认为“企业的目的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
企业如果无总目标及与总目标相一致的分目标,来指导职工的生产和管理活动,则企业规模越大,人员越多,发生内耗和浪费的可能性越大。”概括来说目标管理也即是让企业的管理人员和员工亲自参加工作目标的制订,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工作目标的一种管理制度。
延伸阅读
目标管理理论核心思想?
目标管理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这种管理方法通过确定目标、制定措施、分解目标、落实措施、安排进度、组织实施、考核等企业自我控制手段来达到管理目的。目标管理的主要特点是十分注意从目标出发,从期望达到的目标出发去采取能保证管理目的和成果实现的措施,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使每个人都为达到自己的目标而主动采取各种可能奏效的方式方法,并成为管理的主动者。这个特点贯穿于整个目标管理过程之中。
目标管理是一个反复循环、螺旋上升的管理方式,因而它的基本内容具有一定的周期性,目标管理正是通过其管理内容的周而复始,实现了管理效果的不断提高。就目标管理的每一个周期而言,其基本内容有制定和分解目标、实施目标过程中的管理、目标成果评价。
1.制定和分解目标
目标包括企业总目标、部门目标和个人目标。总目标确定之后,企业的各部门就要为实现企业总目标而提出本部门的目标。然后,每个员工又要为实现本部门的目标,也就是为最终实现企业的总目标而提出自己的个人目标。
在制定和分解目标过程中,目标管理思想鼓励下级自主提出目标,以配合上级目标的达成。为符合企业经营策略,整合企业力量,主管应以尊重下级的心态,加强与下级的沟通,与下级一起讨论其所提出的目标。借助相互讨论过程,定出理想的目标成为制定目标最为关键的一点。
2.实现目标过程中的管理
目标设定之后,各级主管就要按照目标,制定工作计划,自己负责推行。目标的完成不仅仅是目标责任人自己的事,它需要上级协助完成,那么上级应该如何协助下级执行目标呢?
首先,要有适当的授权。授权就是使下级具有决定权。目标及达到目标的基本方针一经确定,上级就要对下级大胆放手,给每一个基层部门与每一个员工以实现目标所对应的权限,由他们自行选择为实现目标所采取的措施和手段,不要擅自指挥与横加干涉。上级自始至终所要做的是不断检查,对各项工作进行有重点的管理,促进目标执行者实现“自我控制与调节”,并独立自主地实现目标。
适当的授权有利于减少上级管理者的负担,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效果,同时培养了下级管理者,提高了他们的管理水平。目标管理的特点之一,就是注重对各级管理者的培训、锻炼和提高。实行授权,可以使下级管理者对自己的目标任务自觉负责,并自行判断处理问题、自我教育及自我提高。
其次,给予下级支援和协调。在实施目标管理的过程中,主管要根据下级在目标卡上所列的工作条件,给予下级必要的人力、物力上的支援与协助。此外,下级要完成所制定的目标,也需要其他部门的支援,主管应协助进行“横向联系”,以协调部门间的团队合作,共同达到目标。
最后,适时适地地交换意见。目标管理要求执行人以自动自发的精神去推动工作,但这并不代表主管可以放手不管。为使目标执行正确,主管要主动与下级交换意见,更应积极表示欢迎下级提出意见,以便及时掌握信息。
3.目标成果评价
期末进行目标成果评价,主要是检查目标实现的情况,根据不同的情况对执行者给予相应的奖励、表彰、批评与惩罚,达到激励和鼓励的目的。同时,通过成果评价,为下一个周期的目标制定工作做好准备。
通过对上述目标管理的三项基本内容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目标管理重视“人性”,它以人为中心进行管理,这决定了目标管理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目标管理主张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实现自我,即实现管理中的“自我控制”和“自我调整”,因此它具有强烈的自觉性,是一种自觉的管理。无论在制定目标、实施目标还是成果评价阶段,目标管理都十分注重“人性”,始终把握以目标来激励人们,尽量发挥自我的各项能力,最终通过自我控制实现整体与个人的目标。在目标制定时,目标管理以“人”为中心确定目标,特别在实施目标时,目标管理注重给予执行者相当的自主权限而不任意干涉的方式,鼓励个人以实现自我的方式实现目标,也就是通过自我控制来实现目标,因而目标管理是一种以“主动”代替“被动”的管理方式。以自觉的努力追求目标的实现取代麻木的完成工作指标,以自我努力取代被动附属,以自我控制取代任人支配,这就是目标管理的一种自觉管理的重要特征。
第二,目标管理鼓励全体员工都参与管理,且都成为管理者集团的一员,因而具有广泛的民主性,是一种民主的管理。目标管理在任何阶段都十分尊重人,为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它在实施过程中都注意使管理群体化,让全体员工都参与管理,实行管理的民主化。目标管理十分注重协商、讨论、对话、交流这些方式,厌倦命令、干预、指挥及独断,特别是在制定个人目标时尊重目标执行者的意愿,以目标执行者为主制定目标,使员工努力提高实现目标的兴趣与积极性,这使目标管理成为一种民主的管理。
第三,目标管理以目标实现的程度进行管理成果的评价,注重管理的实际成效,因而具有极强的现实性,是一种成果的管理。目标管理也称“根据成果进行管理的方法”,这是因为这种管理最终是以目标的实现作为奖惩的唯一标准,把企业的业绩提高与员工的个人利益密切结合起来,强调成果的取得,主要关注个人的能力、知识和努力,注重成果,不只看资历、年限,使目标管理成为一种实效的管理。
第四,目标管理思想是一个反复循环、螺旋上升的管理方式,要求管理效果不断提高,在这个过程中,目标成果信息的反馈保证了管理效果的不断提高。目标管理的执行按照确定的目标和监督过程,不断将执行结果反馈给各级目标负责人,及时纠正偏差,完善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措施,以最高效率取得最佳效果。目标成果反馈是绝对必要的,这有两个极其重要的理由:第一个理由与以成就为方向的管理者的要求有关;第二个理由是在目标实施阶段,管理者通过临时决定或修正目标,使自己始终按照预定的目标进行工作。
以成就为方向的大量实际经验和知识证明下述两个前提是正确的:①管理者越以成就为方向,就越需要知道对自己工作的反馈情况。他自始至终要了解他自己工作做得好不好,他不愿意在采取行动后,对行动的结果一无所知。②管理者越以成就为方向,就越不能容忍日常文书工作、不必要的日常事务和原始数据。他需要最小量的,但却是经过组织的、有质量的、着重于采取行动的数据,他可以据此决策和采取行动。
德鲁克的目标管理理论有哪些?
德鲁克的目标管理理论的基本内容:
(1)战略目标由组织中的高层管理人员制定;
(2)策略目标是次一级的目标,有复杂程度和层次高低的不同。
(3)方案和任务是指一般工作人员为其本身的工作制定的目标。
目标管理理论是谁提出来的?
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于1954年在 其名著《管理实践》中最先提出了“目标管理”的概念。
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目标管理亦称“成果管理”,俗称责任制。是指在企业个体职工的积极参与下,自上而下地确定工作目标,并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自下而上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管理办法。
目标管理指导思想上是以Y理论为基础的,即认为在目标明确的条件下,人们能够对自己负责。具体方法上是泰勒科学管理的进一步发展。它与传统管理方式相比有鲜明的特点,可概括为:
l、重视人的因素
目标管理是一种参与的、民主的、自我控制的管理制度,也是一种把个人需求与组织目标结合起来的管理制度。在这一制度下,上级与下级的关系是平等、尊重、依赖、支持,下级在承诺目标和被授权之后是自觉、自主和自治的。
2、建立目标锁链与目标体系
目标管理通过专门设计的过程,将组织的整体目标逐级分解,转换为各单位、各员工的分目标。从组织目标到经营单位目标,再到部门目标,最后到个人目标。在目标分解过程中,权、责、利三者已经明确,而且相互对称。这些目标方向一致,环环相扣,相互配合,形成协调统一的目标体系。只有每个人员完成了自己的分目标,整个企业的总目标才有完成的希望。
3、重视成果
目标管理以制定目标为起点,以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为终结。工作成果是评定目标完成程度的标准,也是人事考核和奖评的依据,成为评价管理工作绩效的唯一标志。至于完成目标的具体过程、途径和方法,上级并不过多干预。所以,在目标管理制度下,监督的成分很少,而控制目标实现的能力却很强。
目标管理理论?
目标管理是制定工作的目标,制定以围绕目标开展工作,作为工作得行动指南 的管理方式。
目标管理通常有盈利目标,质量目标,进度目标,安全目标,环保目标。
目标管理的提出基于什么理论?
目标管理理论
目标管理理论是由现代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根据目标设置理论提出的目标激励方案。其基础是目标理论中的目标设置理论。目标管理强调组织群体共同参与指定具体的可行的能够客观衡量的目标。它是在泰罗的科学管理和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一套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