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民族政策的核心内容 党的民族政策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党的民族政策?

我们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实际上是有关少数民族的政策。它是党和政府根据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结合我国多民族的基本国情和民族问题长期存在的客观实际制定的,其本质是促进各民族平等团结、发展进步和共同繁荣,是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问题的重要行为准则,是我国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延伸阅读

党的民族政策带来的好处?

充分体谅和照顾了少数民族同胞,大大加快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效保护了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体现了民族平等的原则,增强了各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的情谊,增强了少数民族同胞的国家归属感,大大有利于维护广大少数民族地区的和平与安宁,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的领土完整,有效地孤立和打击民族分裂势力,抵御境外反华势力对广大少数民族地区的渗透。

党的民族政策导向是什么?

我国少数民族的政策导向主要包括:开展民族识别 、建立民族自治地方、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民族地区干部待遇。

民族政策啥时提出?

进入解放战争后期,提出党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政策。1945年10月25日,党中央关于内蒙古的政策提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新时期我国建立了怎样的民族政策?

一、坚持民族平等团结

二、民族区域自治

三、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

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五、发展少数民族科教文卫等事业

六、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七、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八、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

试述我国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我国的民族政策

1.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征程中,我国民族关系实现了新世纪新阶段的新发展。

我们党明确提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我国民族工作的主题,为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党把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进一步概括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明确指出,平等是基石,团结是主线,互助是保障,和谐是本质。把和谐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本质属性,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对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从根本上维护民族关系健康发展的重要制度。实践证明,这一制度适合中国国情,巩固了民族团结、维护了祖国统一,得到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内容有哪些方面?

党的民族理论的核心内容主要有:

1. 发展是民族地区的核心要务,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发展民族地区的生产力。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社会事业,促进各民族的全面进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关键在于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加强民族地区的干部队伍建设.

3. 只有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才能真正维护我们的共同利益,才能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共同发展。全国各民族人民”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核心范畴。

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的核心内容是:

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作为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问题的重要行为准则;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制度。

党和国家根据国情制定的民族政策主要有哪些?

(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2)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加速发展经济文化的政策.(3)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政策.(4)尊重少数语言文字的政策.(5)尊重少数民族习惯的政策.(6)尊重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7)同少数民族上层爱国人士建立统一战线的政策.(8)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民主改革的政策.(9)民族识别政策.(10)少数民族婚姻与人口政策.

党的民族政策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1.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平等的含义是指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异同,都在社会生活中,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

2. 维护民族团结:民族团结是国家稳定的基础,是各项事业取得胜利的保证。

3、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是党和国家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也是国家基本的政治制度之一。实践证明,在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我国的具体实际,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充分尊重、保障各民族管理自己内部事务的权利,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积极性。要继续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经济发展是各民族自身发展的基础,也是民族关系和谐发展的保证。在新的历史时期,做好民族工作,增强民族团结的核心问题,就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这既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也是我们社会主义民族政策的根本原则。国家采取多方面的措施,如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投资力度、实施对口支援与合作等等,扶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

5、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大力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党和政府根据民族工作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专业院校教育以及社会实践等多种渠道,培养了大批民族干部,促进了民族地区社会主义事业的快速发展。实践证明,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是加强党的领导,做好民族工作,增强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有效途径,是推动少数民族各项建设事业发展的可靠保障。

6、尊重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语言文字平等是民族平等的重要标志和体现,我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都明确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民族自治地方有使用民族语言文字的自治权,各民族公民有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诉讼的权利,各类学校可以使用民族语言教学和开展双语教学,国家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和发展实行扶持政策,鼓励各民族互相学习彼此的语言文字。

7、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风俗习惯是民族特点的一个重要内容,表现在饮食起居、节日庆典、婚姻和丧葬习俗等方面。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有利于促进民族平等与团结,有利于各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我国尊重各民族保持或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防止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事情发生。对严重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8、尊重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宗教在少数民族中有广泛影响,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各民族公民有宗旺信仰的自由,信教与不信教的人地位平等。国家机关、社会团仁和个人都不得以各种方式和手段强制任何人信仰宗教或不信仰丢教。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