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士是什么官职 清朝官职一览表

大学士是什么官职?

大学士: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又称内阁大学士(明及以后)、殿阁大学士等,也有协办大学士。

补充:明清时流行的中堂一称,一般是指大学士或首辅大学士。此外,越南的后黎朝和阮朝也曾模仿中国,设立大学士之职。

内阁大学士是皇帝的参政顾问和最高幕僚,负责起草诏令及审议奏章,其职权大致与唐朝的中书舍人相当。内阁大学士的“票拟”权,即唐朝中书舍人的“参议表章”权。内阁大学士的品级低于唐宋的中书舍人,但巅峰之时的权位与唐宋的中书舍人相当。

延伸阅读

内阁大学士和宰相是同样级别吗?

内阁大学士和宰相是同样级别的。宰相跟内阁大学士,这是中国历史上很有意思的一对关系。宰相的来源,最早可以追述到商朝。它是辅佐君王的最高行政官员,统领百官,参与国家重大决策,凡是与国家大政利益相关的事务,宰相都有权处置。

确切的说,宰相并非是一个具体的官职,而是职权,以及背后的制度。

在整个中国历史,只有辽代真正用过宰相这一称呼。

其余时候,宰相都有其他称呼,如相国、丞相、大司徒、同平章事,都同属于此。扩展资料:宰相制度在明朝时,发生了一次重大转变。

明太祖朱元璋诛杀丞相胡惟庸,并废除了丞相制度,独揽大权。

朱元璋本人确实是历史上少有的劳模皇帝,且精力十分旺盛。可是朝廷事务实在繁杂。

这时的朱元璋或许可以体会到,为什么那么多皇帝都不敢轻易废除丞相制度的原因了。

无奈之下,朱元璋只好再设立内阁大学士,充当顾问,担任秘书工作。

虽然朱元璋不愿意给予大学士太高的地位。但是,随着后来明朝皇帝不再像朱元璋这么勤政,开始把大事托付给内阁大学士。

由此,内阁大学士地位抬高。它是朝廷中地位最高的官员。

即便清朝设立军机处后,军机大臣分走了内阁大学士的实权,但它依然地位最高。

理论上来说,内阁学士也掌握着宰相的实权。

内阁大学士在清朝有多大?

清朝入主中原后,效仿明制,将原来的内三院改为内阁,并设立内阁大学士之职。顺治十五年(1658年)规定,大学士以殿阁名入衔,分别为:中和殿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乾隆十三年(1748年),乾隆皇帝下令将原来的“四殿二阁”改为“三殿三阁”,按实际权力和地位排名依次为:保和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

清朝内阁大学士的官阶最初定为满人一品,汉人二品。顺治十五年(1658年)后都改为正二品。雍正八年(1730年)又都提升至正一品。

内阁大学士是文官之首,相当于古代的宰相,被授予此项职务者不仅位极人臣,而且享有极高荣誉。无论是同僚还是下级,都会尊称内阁大学士为“中堂”,即便大学士还有爵位头衔,依然会以“中堂”相称。

内阁大学士的主要职能是辅佐皇帝,处理机要事务,随时备皇帝召见。此外,内阁大学士还充当着协调者的角色,平衡内廷皇帝和外廷官员集团之间的关系。此外,内阁大学士一般还兼任六部尚书。不过后来军机处成立,内阁大学士处理机要事务的权力都移交至军机处,大学士遂变成没有实权的荣誉头衔。

从行政级别上来看,清朝的内阁大学士相当于现在的总理。从实际职能上来看,内阁大学士又相当于现在分管各个部的副总理。

大学士是何职位?

大学士是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又称内阁大学士(明及以后)、殿阁大学士等,也有协办大学士。明清时流行的中堂一称,一般是指大学士或首辅大学士。内阁大学士是皇帝的参政顾问和最高幕僚,负责起草诏令及审议奏章,其职权大致与唐朝的中书舍人相当。

起源:大学士一职乃唐中宗时,原职为协助皇帝批阅奏章,起草诏书等。《春明退朝录》卷上载:“唐制,宰相四人,首相为太清宫使,次三相皆带馆职,洪(弘)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集贤殿大学士,以此为次序。本朝置二相,昭文、修史,首相领焉;集贤,次相领焉。三馆职,惟修史有职事,而颇以昭文为重,自次相迁首相乃得之。”宋代就常以大学士作为贴职。

古代的翰林院大学士与内阁大学士都是干什么的?

翰林是皇帝的文学侍从官,翰林院从唐朝起开始设立,始为供职具有艺能人士的机构,但自唐玄宗后演变成了专门起草机密诏制的重要机构,院里任职的人称为翰林学士。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明清时流行的中堂一称,一般是指大学士或首辅大学士。

内阁大学士有几位?

内阁大学士,官名,明代为正五品,包括中极殿大学士(旧名华盖殿大学士)、建极殿大学士(旧名谨身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主要职责包括票拟批答、上传下达等。

清初,曾设置内三院大学士,后改为内阁大学士,品级和员额屡经变迁,雍正八年(1730)以后均为正一品,乾隆十三年(1748)以后定为“三殿三阁”。此外,还有“协办大学士”。由于军机处的设置等因素,内阁大学士的权力有所削弱。清末新政时,改设内阁总理大臣及内阁协理大臣,大学士改在翰林院排列班次。

清代文官最高品级为内阁大学士,秩正一品。不过,这种制度的形成是在雍正八年以后,在此之前,内阁大学士的品级多有变化,且内阁的职能也在不断地完善当中。

清内阁的前身是内三院,最早形成于皇太极时期。顺治十五年七月,清王朝参照明制,改内三院为内阁,大学士加殿、阁衔,称中和殿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乾隆十三年裁撤中和殿,增入体仁阁,成为三殿三阁。

顺治十五年以后,大学士的品级也改为正五品,这也是参照明制,是担心内阁权力过重,威胁皇权,故降低大学士品秩,借以抑制。原来合并于内三院的翰林院,这时被分出,成为了单独的衙门。

内阁的人数,据《大清会典》、《清史稿》等书的记载,规定为:大学士满、汉各二人;协办大学士满、汉各一人;学士满六人、汉四人;典籍满、汉、汉军各二人;侍读学士满四人、蒙、汉各二人;侍读满十人,蒙、汉、汉军各二人。此外还有委署侍读、中书、贴写中书、撰文中书、供事等,总人数为二百八十八人。

内阁大学士相当于什么?

内阁大学士是我国古代官职名。明清时代皆为正一品,属大臣中的高官。

明成祖即位后,以侍讲、侍读学士等翰林官参预机务,入内阁,至明中叶,遂以大学士为内阁长官,替皇帝起草诏令,批条奏章,商承政务,其本身官阶在尚书、侍郎下,但实权甚重。稍后,以尚书、侍郎入阁办事,兼大学士,加官至于一品,位望益尊,乃成为事实上的宰相。清代设立军机处,大学士职权为军机大臣所代替,其称仅作为荣衔,授予军机大臣及内外各官资望特高者,为正一品。大学士皆以殿阁名入衔,明有中极、建极、文华、武英等殿和文渊阁、东阁大学士,并正五品,无定员;清隆十年(公元1745年)以后,大学士专以三殿(保和、文华、武英)三阁(文渊、体仁、东阁)入衔,满、汉各二人;协办大学士满、汉各一人。均为文臣最高官位,汉人一般非翰林出身不授此官。

明朝内阁大学士排名?

明朝时内阁大学士都是正五品,但排名的先后顺序从大到小依次为:华盖殿(后改中极殿)大学士(首辅)、谨身殿(后改建极殿)大学士(次辅)、文华殿大学士(群辅)、武英殿大学士(群辅)、文渊阁大学士(群辅)、东阁大学士(群辅)。内阁在明朝时期,最初是明成祖的秘书机构,仅备顾问兼协理章奏,并不参与决策。但国事繁忙,明成祖一人无暇顾及偌大的国家。内阁作为秘书处,便依照皇帝的指示来替皇帝处理国政。自从明成祖归天后,一直到明王朝灭亡,内阁实际上成为全国最大的权力机构,但地位依旧很低。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