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东北军抗战的小说?
1、《重生之1931》,作者:凌风大少;2、《抗战之铁血雄兵》,作者:痴冬书亦。
3、《抗日之1931》,作者:精灵之歌;4、《抗战之东北王》,作者:成吉思汗的多瑙河;
5、《重生之抗日军阀》,作者:铁骑绕龙城;
6、《重生之抗日1937》,作者:火烈1989;
7、《抗战特种兵》,作者:寂寞剑客;8、《我的东北军》,作者:飞星骑士;9、《穿越时空之抗日特种兵》,作者:烈阳化海;
10、《抗日之兵王纵横》,作者:雄起。
延伸阅读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的东北军去向如何?
西安事变后,东北军接受了改编,分别被编为四个军,分别由于学忠、何柱国、吴兴仁、王铁汉任军长。
其中吴兴仁部在淞沪会战中被消耗殆尽,吴军长也殉国了,于学忠、何柱国分别开赴山东、江苏抗战,并分别任苏鲁战区司令长官,但也被先后吞并只有万毅部加入八路军成立了滨海军区。
王铁汉部因投靠陈诚得以保留,后在辽沈战役中覆灭
918事变东北军在干嘛?
1931年9月18日晚,九一八事变爆发。
日本关东军用拙劣的表演,诬陷东北军炸毁了南满铁路部分路段,甚至还带来了他们所谓的“炸毁铁路的东北军的尸体”。
当时的东北军,有十万余人驻守在平津地区,八万人在关内参战,而这些是东北军最精锐的部队。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军在关外的力量损失大半,而关内力量则基本无恙,总兵力保持在20万以上,且以主力居多。
日本早就有觊觎我中华之心,九一八事变将日本的野心暴露无疑。当晚,日军开始炮轰东北军在沈阳的北大营。东北军第七旅退到沈阳东山嘴子,日军占领北大营。
战斗中,东北军伤亡300余人,日军伤亡24人。
四个月以后,东北彻底沦陷,成为日本的殖民地。此后的十四年里,东三省在日本的控制下被奴役,被统治。
按理说,当时东北有军队二十万左右,没道理日军仅用了四个月时间,就将东北三省收入囊中。
这其实和东北军的不抵抗政策有直接关系,可这并不是九一八事变的全部事实,因为北大营的少量部队,是进行过抵抗的。
日军的《北大营作战形势图》里说到这样一件事:“620团激烈抵抗”。结局就是日军死了两个人,伤了二十三人。可是这支抵抗的部队宛如杯水车薪,根本解决不了当时北大营的困境。
日军彻底占领了北大营,驻扎在此的东北军最后撤离了这里。
直到半年以后,东北军少帅张学良才发表了抗日演说。那么在这段时间,东北军在做什么?
答案就是什么都没做!眼睁睁的看着东北三省沦陷!
当时身在北平的张学良给镇守沈阳的荣臻发布的命令是:“不准抵抗,不准动,把枪放在库房里,挺着死。大家成仁,为国牺牲。”
很明显,张学良的意思是放弃抵抗,枪支回仓,束手就擒。
要知道,如果把蒋介石算在里面,当时各路军阀的实力,就数东北军实力强,仅次于蒋介石的中央军。并且东北军还有其他部队没有的一个优势,那就是东北军是一个海陆空三军配齐的军队,实力之强,可见一斑。
有一部分人认为,张学良的这个命令其实是蒋介石给他下的,他只负责转达。
因为在九一八事变发生之前,蒋介石曾经致电张学良:“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如果蒋介石真这么说过的话,那么东北军不抵抗,大抵就是蒋介石的责任。不过后来有人对这个命令提出了质疑,认为它的真实性还有待考究。
个人认为,这个命令或许真不是蒋介石下的。如果真是蒋介石下的命令,东北军居然听命,有点说不过去。虽说表面受国民政府的领导,但实际控制权是在自己的手上。
众所周知,民国时期军阀混战,蒋介石政府只是名义上统治全国,而东北军的建立和发展与蒋介石没有关系。
张作霖是绿林出生,东北三省可以说是他的私人地盘。东北军相当于是张作霖的私人军队,蒋介石是没有权力和能力指挥这支队伍的。
从这点上看,东北军是完全不需要听从蒋介石指挥的。而且在蒋介石和东北军之间,还存在着张学良,张学良对东北军的话语权,一个蒋介石是根本没得比的。
退一万步讲,即使蒋介石给张学良发布了命令,东北军是否会执行,就另当别论了。
又传,蒋介石在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下了这样一道命令,“各省文武官吏若遇外侮入侵,应做正当防卫,严守疆土,与城存亡,不得放弃职守。”
是不是意味着当时发出不抵抗命令的人,其实就是张学良?
历史对张学良充满了同情,因为他发动西安事变,被蒋介石软禁台湾几十年。直到1990年恢复人身自由,随后侨居美国夏威夷,2001年在美国去世。
九一八事变之前,张学良还是一个政治上不怎么成熟的纨绔子弟。多少人说起他,首先想到的就是他丰富的情史。
我们也可以从他在西安事变后,对待蒋介石的态度可看出,他这个人很不适合搞政治,有点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
一心想成大事,可是能力不足,耳根子软,容易听信别人的建议,受舆论左右的情况比较多。
他晚年时接受采访,谈到了这个很敏感的话题。他说:
“不抵抗是我们东北军自己选择的,我当时判断日本人不会占领中国,我没有认清他们的侵略意图。所以尽量避免刺激日本人,不给他们扩大战事的藉口。‘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是我下的指令,与蒋介石无关。”
有人认为,他当时说这番话是迫不得已,因为他还在台湾被软禁。见什么人,谈什么话,都有可能被提前设计好。所以他的话,可能是在给蒋介石开脱,将责任揽到自己身上。
个人认为,他这时候为蒋介石开脱已经完全没有必要了。蒋介石已死,历史的发展已然被定论。就是因为东北军的不抵抗,所以才让日军不费吹灰之力便占领了东三省。
正如前面分析的那样,蒋介石指挥不了东北军,他下不下命令,对于东北军而言,根本没有什么需要在意的。但是张学良就不同了,他可是东北军的实际控制人。
张学良晚年,曾多次谈及九一八事变的不抵抗责任问题。他反复说明,九一八事变时下令不抵抗者,是他自己,而不是国民政府中央,更与蒋介石无关。
1990年,张学良那一年刚获得人身自由。曾接受日本广播协会采访时说:
九一八事变时,“我认为日本利用军事行动向我们挑衅,所以我下令不抵抗命令。我希望这个事件能和平解决。……我对‘九一八事变’判断错了。”“是我自己不想扩大事件,采取了不抵抗政策。”
诸如此类的话,张学良在公众场合承认了不止一次。
至于张学良为何要下这样的一个命令,说白了还是自身在政治上、军事上的不成熟。对东北军没有信心,亦或是他清楚自己的能力,对自己没信心吧。
只是可怜了我东三省数千万同胞,遭受日本长达14年之久的残酷统治和掠夺。
后来,苏联出兵中国东北。苏联的军纪是出了名的差。消灭日本关东军后,苏联人对东北进行了大规模的经济掠夺。
而这一切的屈辱,都源于1931年9月18日的东北军不抵抗!
如今已经过去了89年,但我们不会遗忘。牢记历史,吾辈自强
东北军都是东北人吗?
不是,当时的东北军组成人员有好几个省份的,最开始征兵都是东北人,因为张作霖最开始发家起源地就是东北,所以都是家乡子弟兵为主,后来占领了内蒙与外蒙,组建骑兵就是蒙古认为主,加上当时山东人开始闯关东,部队里面也有很多山东人,而俄罗斯跟咱们搭界,也有很多人在部队服役,被称为白俄武装,后来张作霖入关占领了大半个中国,兵源扩充就直接就地征兵,有河北的,热河的,安徽的,河南的,浙江的,上海等等。
张学良被软禁之后谁接管了东北军?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1936年12月25日,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从此一去不复返,于是轰轰烈烈的壮举之后便揭开了千古遗恨的悲剧序幕。近20万东北军群龙无首,并在主战主和问题上发生严重分歧,最后竟发展到内部残杀。1937年2月2日,不顾大局的东北军少壮派应德田、苗剑秋、孙鸣九等人杀死东北军元老派67军军长王以哲、西北总部参谋处处长徐方、副处长宋学礼和交通处长蒋斌等人。血案发生后,王以哲的至交、第105师师长刘多荃为了替王以哲报仇,将部队开进西安搜捕少壮派军官,诱杀了对促成东北军联共抗日有功的旅长高福源,致使内部残杀的悲剧愈演愈烈。危急关头,中共代表周恩来苦口婆心多方做工作,才避免了事态的进一步扩大。1937年3月东北军高级将领轻率地接受了蒋介石提出的东北军东调的“乙案”,钻入了各军不相统属、部队分割使用的圈套。东北军遂东调,分驻豫南、皖北、苏北地区。4月到6月,南京政府对东北军进行整训、缩编,化大为小,化强为弱,由每军四师的甲种军缩编成每军二师、每师二旅的乙种军编制,仅骑兵第2军保留三个师。整编后的东北军有6个军:第49军,军长刘多荃,辖第105师(师长高鹏云)和第109师(师长赵毅);第51军,军长于学忠,辖第113师(师长周光烈)和第114师(师长牟中珩);第53军,军长万福麟,辖第116师(师长周福成)和第130师(师长朱鸿勋);第57军,军长缪徵流,辖第111师(师长常恩多)和第112师(师长霍守义);第67军,军长吴克仁,辖第107师(师长金奎壁)和第108师(师长张文清);骑兵第2军,军长何柱国,辖骑兵第3师(师长徐良)、骑兵第4师(师长王奇峰)和骑兵第6师(师长刘桂五)。西安兵谏后叛离东北军的第106师(师长沈克)、骑兵第10师(师长檀自新)、炮兵第6旅(旅长黄永安)、炮兵第8旅(旅长乔方)均依附蒋军另立门户。原由东北义勇军编成的冯占海的第63军番号被撤销,仅保留了第91师。另外,抗战爆发后,马占山还受命组建了一支新的部队——东北挺进军。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东北军被蒋介石分割使用于各个战场,逐步被削弱、肢解、消灭,也有一部分在战场上起义,走向了新生。
第49军
1937年8月中下旬,日军开始沿津浦路大举南犯。刘多荃率第49军进驻沧县及静海附近。8月21日,由日军第10师团步兵第10联队主力组成的右侧掩护队,开始向静海前进。49军之一部立即加以阻击,与敌发生激烈战斗。日军以猛烈的炮火向静海轰击,49军守军奋力抵抗不支,被迫向南撤退。
1937年10月底,49军被调到淞沪战场。105师在钱江弄、江桥一线坚守阵地,遭到日军重火力猛攻,626团团长顾忠全阵亡,该团一营伤亡过半。109师在纪王庙、马同桥一线与数倍日军苦战,四个团长中高睦姻、姜奎举等三个团长相继阵亡,营长伤亡了2/3。109师一个整师基本打光了。
尽管第49军损失惨重,但蒋介石在战后根本不理睬其整补的要求。万般无奈之下,刘多荃带着109师师长赵毅亲自到武汉去活动,花了好大一笔钱才打通了门路,调来了全部徒手的预5师补充109师。预先讲好条件,赵毅仍为109师师长,原预5师的团长以上主官全部留任。刘多荃将张学良当年留用的一部分武器装备该师。补充后的109师一式捷克式步枪,每连六挺捷克式轻机枪,每营配有重机枪连,团有迫击炮,堪称装备精良的生力军。然而刘多荃、赵毅高兴得没多久,在一次下命令让109师开拔时,原预5师留任的四个黄埔生团长全部告长假,部队一点也开不动。事情反映到蒋介石那里,蒋介石非但不处分故意捣蛋的团长,反而借机将赵毅撤职,换上了嫡系李树德,刘多荃任命的其他东北军军官也都被撤换掉,接着又将109师划归第1战区刘峙指挥。49军的一个整师就这样被剥离。1939年大批日军猛攻南昌,刘多荃率部守御松山、万家埠一线。由于修水作战失利,又被蒋介石借题发挥,揪住不放,对49军大加挞伐,刘多荃由中将军长降为上校军长;105师师长王铁汉撤职留任,责令戴罪立功;副军长高鹏云、参谋长秦靖宇相继调离,另派中央嫡系林耀堂和凌振仓分别继任。谁能料到,东北军整整一个第49军就此名存实亡了!
1941年12月,王铁汉升任第49军军长。1947年9月,第49军被调往东北参加内战,后来在辽沈战役中被人民解放军全歼。王铁汉在大陆解放前逃往台湾。第49军前军长刘多荃则留在大陆,全国解放后曾任政务院参事室参事和全国政协委员。
第51军
1937年8月,第51军被调往山东,负责海防守备,于学忠任第3集团军副司令兼第51军军长。1938年1月升任第3集团军总司令,不久又改任第5集团军总司令。
1938年1月,日军调遣16个师团共计23万兵力,沿津浦铁路一南一北,分两路夹击战略重地徐州。于学忠以51军两个师的兵力约2.5万人,死守蚌埠,血战临淮关,顶住了日军3个师团共计4万人的疯狂进攻。在连续8天的防守中,51军伤亡七千余人,但他们守住了淮河,日军的伤亡达九千人以上。
淮河战役后,于学忠率领疲劳之师增援台儿庄,任中央兵团副总指挥,在率部智取韩庄、争夺贾家埠、血战禹王山的战斗中再立战功。徐州撤退时,于学忠率部殿后,该部被敌人分割包围,切成数段,但他指挥部队浴血奋战,终于杀出重围,胜利完成了掩护任务,受到第5战区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传谕嘉奖,并晋升为一级上将。
l938年6月,51军奉命参加武汉会战,于学忠任第3兵团副总司令兼第5集团军总司令,在大别山麓与日军激战。武汉失陷后,于学忠率部开往大别山打游击,袭击敌人后方,并在金家寨一带进行休补。
1939年2月,于学忠被任命为鲁苏战区总司令,指挥东北军51军、57军到鲁南山区打游击。此间他不再兼任51军军长职务,114师师长牟中珩升任军长。从1939年到1943年,在鲁南抗战5年中,于学忠部伤亡惨重。
1944年3月,于学忠被免去苏鲁战区总司令的职务,任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副院长,从此失去军权。牟中珩在1944年12月调任第10战区副司令长官后,原113师师长周毓英继任第51军军长。
解放战争时期,第51军被改为整编第51师,周毓英任中将师长,驻守枣庄。1947年1月,周毓英率整编第51师师部向我华东野战军投降。牟中珩在1946年出任第二绥晋区副司令,1948年9月在济南战役中被俘。1949年初,蒋介石曾胁迫于学忠去台湾,在中共地下党人的帮助下,他避居四川重庆乡间。建国后,于学忠曾任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河北省人民委员会委员、河北省体委主任等职。
第53军
“七七”事变后,万福麟任第1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53军军长,负责平汉线以北永定河及大清河一线的防守。在日本侵略军的猛烈攻击下,万部损失惨重,被迫退出战场,孤军游击于太行山区。1939年2月,万福麟重整部队,参加了豫北、豫东的对日作战。6月,武汉会战开始,万福麟任第26军团军团长兼第53军军长,负责防守德安、星子一线。9月,在鄂东南大冶、阳新一线抗击来犯日军,苦战数日,敌人受到重创,其本部亦伤亡惨重。武汉会战后,第53军奉命休整补充,万福麟调赴重庆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军长职务由周福成接任。1943年,53军被编入远征军第20集团军对日作战,为打通中国云南至缅甸的国际交通线滇缅公路作出了突出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1948年11月,周福成在辽沈战役中率53军官兵投诚。万福麟则在1949年逃往台湾。原53军副军长黄显声,在西安事变后为营救张学良将军奔走呼号,1938年被国民党逮捕,1949年11月27日在重庆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值得一提的是,1937年10月10日,第53军116师346旅691团在华北战役中完成掩护主力部队撤退任务后,与大部队失去联系,在团长、共产党员吕正操的带领下,于晋县小樵镇改编为人民自卫军,毅然北上在冀中平原打游击。后来这支部队正式编为八路军序列。吕正操创建的冀中平原抗日根据地,在反“蚕食”和反“扫荡”斗争中,创造了平原游击战争史上辉煌灿烂的一页。
第57军
1937年11月,缪徵流的第57军奉命驻防南通、启东、海门、如皋、靖江一线的江防要点。112师在无锡附近与敌接战,紧接着又参加了巩卫江阴、固守镇江的战斗,损失较大,师长霍守义负伤,全师撤往江北。12月10日,112师开赴南京前线。12日,日军向南京发起总攻,112师671团、673团在南京城北长江一线阵地阻击日军,伤亡惨重。第112师副师长李兰池在率队冲锋时于南京太平门附近中弹壮烈牺牲,后被国民政府追谥为少将。
11月间,第57军的第111师在靖江、扬州一线抗击登陆日军,打响了靖扬之战,几次战斗均极为激烈。11月25日拂晓,日军以猛烈炮火轰击长江北岸111师阵地,占领施家桥,掩护大批日军登陆,旋又占领了都天庙。111师333旅的万毅部全部退守横沟桥。上午8时,日军沿扬州城公路向333旅阵地冲击,111师师长常恩多亲率两营官兵与敌浴血奋战。酣战之际,常师长又果断地命令662团出击,连续击退日军步兵的三次反攻。日军遂调来坦克在前面开路,后继以步兵再次冲向111师阵地。常师长指挥士兵以平射炮和集束手榴弹向敌坦克猛轰,并以猛烈火力向日步兵射击。战至下午4时,日军狼狈逃窜。111师乘胜追击至施家桥。
1938年3月,在台儿庄战役中,57军的333旅奉命驰援守卫山东临沂的庞炳勋部。面对日军精锐坂垣师团,333旅官兵毫不畏惧,血战15昼夜,先后攻克敌人三个据点。战斗中,333旅伤亡官兵一千多人,有的营只剩下十余人,有的连队军官全部伤亡,由军士自动代理连长作战,前赴后继,战斗不止。日军亦伤亡惨重,伤亡2000多人。为此,333旅受到会战总指挥部的通电嘉奖,57军亦通令全军,称之为“解临沂之围,壮本军之誉”。
1939年2月,57军被调到鲁苏战区,在于学忠指挥下在敌后进行游击战。在此期间57军的高级将领开始走向反动。1940年9月15日,57军军长缪徵流同日军代表谈判,商定了“互不侵犯,共同防共”的秘密协定。这件事被111师师长常恩多和333旅旅长万毅获悉,常恩多和万毅都是中共地下党员,两人秘密拟定了除奸方案。9月22日晚,常恩多和万毅带人抄了军长缪徵流的军部,抓获了副军长朴炳珊及与日军签订协议的谈判代表,缪徵流仓皇出逃。但蒋介石不仅不将通敌人员严办,反而斥责常恩多“不识大体”,还撤销了57军番号,111师、112师直接由鲁苏战区指挥,并阴谋瓦解111师。1942年8月3日,111师一部在常恩多、万毅和鲁苏战区政务处长郭维城的率领下,在日伪顽反共嚣张的严峻时刻,毅然宣布起义,参加八路军。在奔赴解放区的途中,常恩多牺牲在担架上。为维护统一战线,起义部队仍用第111师番号,师长为万毅,副师长为郭维城。1944年10月20日,该部队正式改编为八路军滨海支队,万毅为滨海军区副司令员兼滨海支队支队长。1945年8月,滨海支队与其他山东的八路军部队组建成“东北挺进纵队”,在纵队司令员万毅指挥下挺进东北。部队克服重重困难,配合周保中同志率领的抗日联军,肃清敌伪势力,建立民主政权。以后又和兄弟部队并肩作战,在解放战争中三下江南,四保临江,血战四平,参加了伟大的的辽沈战役、平津战役,一直打到海南岛。抗美援朝时又作为38军的组成部分,在松骨峰战役中痛歼美军,打出了中国军人的威风!志愿军彭德怀司令员在嘉奖通电最后特意加了两句:“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38军万岁!”
第67军
1937年8月下旬,吴克仁满怀报国之志昂然请缨,率67军奔赴华北前线的河北大城,在西起姚马渡、中经马厂迄小卫庄一线构筑阵地防守。9月1日,日军第6师团在飞机、重炮掩护下,猛攻67军的大城防线。吴克仁指挥全军与敌血战十日,日军屡遭重挫无法前进。当日军增派二十余艘汽艇,载有山炮、机枪等重武器溯子牙河偷袭时,又被67军预先埋伏在姚马渡的部队兜头猛击,第一艘汽艇首先被击沉,后续敌艇也被分段截击。日军船队虽凭借重火器反扑,又派飞机助战,但在67军沉重打击下,终于溃不成军,被击沉汽艇五艘,毙伤三四百人后狼狈逃窜。日军恼羞成怒,又调集二十余门火炮、五架飞机,出动三千余人,于20日再次猛攻67军正面。吴克仁亲临前线,指挥御敌,敌我双方竟至演成肉搏。67军官兵终以重大牺牲压倒敌焰,粉碎了日军强大攻势。大城防线鏖战月余,67军以伤亡两千余人的代价重挫敌锋,歼敌数千,并阻扼敌军南犯,掩护了友军安全撤退,受到最高长官部的通电嘉奖。
1937年10月底,淞沪战场中国军队处于不利地位,蒋介石急从华北战场抽调第67军南下增援。11月5日,67军临危受命,协同第43军郭汝栋部“抢占松江,死守三日”,掩护主战场上的中国军队撤退。8日夜12时,“死守三日”的军令已经完成,吴克仁让郭汝栋率百十人的43军残部先撤,他亲自率67军在后掩护。经一路突围苦战,9日下午吴克仁率部到达苏州河边白鹤港。不料苏州河大桥被炸断,吴克仁冒着敌机狂轰滥炸指挥属下先行泅渡。傍晚时分突有一支日军便衣队袭至,交战中吴克仁不幸中弹落水,光荣牺牲,时年43岁。这是抗战开始后正面战场上第一位为国捐躯的国民党军中将军长!整个保卫松江和突围战役,67军光荣战死的还有军参谋长吴桐岗、师参谋长邓玉琢、322旅旅长刘启文、321旅旅长朱之荣和王熙瑞等八名团长以及绝大多数的营、连、排长,107师损耗殆尽,108师也伤亡惨重。然而令人愤慨的是,这样一支忠勇报国的部队,不仅没有得到应得的褒奖表彰,却被别有用心的宣传机构诬蔑为“吴克仁率部叛乱,67军临阵投敌”,蒋介石乘机取消了67军番号,缩编为108师,师长为张文清,拨归中央军王敬久的第25军。
后来,张文清升任第25军军长。1940年,108师参与了围剿新四军的皖南事变。解放战争时期,108师所在的25军归黄百韬指挥,淮海战役期间,在大兴庄、两台子、大小牙庄、碾庄等地分别被华野4纵、13纵先后打击,直至全军覆没。
骑兵第2军
1937年8月下旬,骑兵第2军调晋绥前线与日军作战。军长何柱国率骑3师(骑6师在绥远作战,归马占山指挥;骑4师一直驻河北,1938年因缺少马匹,骑4师被改为步兵第24师,至此骑4师番号被撤销)从陕西经同蒲路北上,增援大同,归第18集团军总司令朱德指挥。大同失守后,骑兵第2军退到晋西北平鲁一带抗日。9月下旬在井坪镇一役中,骑兵第2军被日军击溃,损失很大。1939年冬,骑兵第2军奉令换防到豫皖边的沈邱、项城一带,归第1战区前方指挥官孙桐萱指挥。1940年,何柱国升任第15集团军总司令,由骑3师师长徐良接任骑2军军长。以后骑6师归还建制,又合并骑3师和骑6师,保留骑3师番号,由王照问的暂编第14师廖运泽部拨归骑兵第2军建制。1944年,徐良升为第15集团军副总司令,骑兵第2军军长由非东北军系的暂编第14师师长廖远泽升任,骑3师师长王照骑2军副军长,所遗骑3师师长由徐长熙升任。
抗战胜利后,骑兵第2军开赴济南。1946年,王耀武任第2绥靖区主任,将骑兵第2军改为第96军,仍以廖远泽为军长,所属的骑3师改为暂编第15师,这样,骑兵第2军的番号不复存在,东北军骑兵军也就名实全亡了。
何柱国在抗战胜利后双目失明,退役养病。建国后历任全国政协委员、常委等职。
建国后的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授衔时原东北军出身的将领有25名被授予将衔,其中上将1人:吕正操;中将1人:万毅;少将23人:解方、陈锐霆、贾陶、沙克、封永顺、赵东寰、于权伸、赵承金、高存信、李觉、徐明、宋学飞、金振钟、张志毅、杨有山、张加洛、罗文、纪亭榭、管松涛、郭维城、王振乾、江潮、张学思。
魂穿张学良身上的小说?
我的东北军2之龙战于野 作者:飞星骑士状态:连载中类型:军事战争 简介: 东北,是中国的能源基地、资源基地、工业基地、农业基地;张学良,是张作霖的长子、奉系军阀的继承者、蒋介石的义弟,麾下四十万东北军,统领中国北方半壁江山,是民国时期中国的头号高富帅,并且民国时期东北的工业水平以及东北陆军的装备精良程度、东北海空军的规模都雄踞全国第一。
只可惜,张学良这个二世祖白白糟蹋了东北的大好河山。九一八,中国人永远的痛!就让我们跟着新少帅一起彻底改变历史吧! 魂穿张学良身上 孟翔感到胸口沉重得几乎透不过气,一阵阵头昏眼花。他挣扎着从床上站起来,谭海、崔成义、寿夫人、张作相急忙上前扶住他。孟翔手足无措地摸了摸脑袋,又试探着问道:“我是张学良?我真的是张学良?那张作霖…不,那我父亲的遗体现在哪里?”
重生东北带领民族崛起的小说?
有小说《我的东北军》,该作是铁血读书签约作者飞星骑士创作的一部以穿越为背景的长篇军事小说。第二部《我的东北军之龙战于野》正在创作中。
小说简介:主要讲述了主人公穿越到过去,率领东北军浴血奋战保家卫国,促进中华民族统一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