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全诗解析?
出自唐代诗人元稹的《离思》,原文: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解析:
曾经到临过沧海,别处的水就不足为顾;若除了巫山,别处的云便不称其为云。仓促地由花丛中走过,懒得回头顾盼;这缘由,一半是因为修道人的清心寡欲,一半是因为曾经拥有过的你。
延伸阅读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见云什么意思?
此句出自于元稹《离思五首》中的第四首,全诗为: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此为诗人悼念亡妻韦丛(字蕙丛)之作。其原意为:“见过沧海的壮观后,其他的就难以称为水了;见过巫山云的奇幻后,其他的就觉得不算是云了。”是指再没有其他的女人和感情可以和原妻相比,表明诗人情感坚定不变。表达了对妻子的忠贞与怀念之情。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什么意思,意思和赏析?
首先我个人的回答是可以运用在毕业演讲。“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首诗出自元稹的《离思》其一。这首诗是元稹为悼念亡妻韦从所作。本意是见识过大海后就看不上眼江河溪流了,欣赏过巫山的云后就就得别的云彩不再美丽了。在元稹眼里韦从就是“沧海”,“巫山之云”,爱上她后,别的女孩纸都是泛泛之色,难入法眼。所以他这首诗表达的是对亡妻爱的死心塌地,矢志不渝。但是他这首诗运用了两个典故,“曾经沧海”和“巫山之云”。也就是说他也是借用别人的东西,不是原创。曾经沧海在《孟子·尽心上》中出现过。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孔子登上东山遥望鲁国时,觉得鲁国很小,登上泰山时觉得天下也不过如此,见识过大海后就看不上眼江河溪流了,在圣人门下学习的人,就难以被别的言论吸引了……流水这东西,不填满坑洼的地方,就不能往前流;君子有志于道,不达到一定程度就不可能通达)。“巫山之云”出现于宋玉的《高唐赋》。说是巫山之云乃为巫山神女所化,上属于天,下见于渊,珍怪奇伟,不可称论。总之就是说巫山之云出处不凡,变化万千,非其他处之云所能及也。如果你要用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你就得注意你想用它说明什么,(比如是否想表达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或者其他),如何让别人知道你你使用的就是诗句的本意,该把它放在你演讲稿的什么地方,文字是灵活的,诗句用在不同的地方,它能表达出不同的意思。关键在于你如何使用,如何让别人理解你想的意思。给你举个栗子。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唐代:张籍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现在很多人用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表示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但其实从诗的题目我们就知道它是张籍送给李师道的。李师道是男的,张籍也是男的,李师道和张籍都不是同性恋。所以张籍起初的意思和爱情不相干。他是委婉拒绝李师道拉他入团伙的。但是现在来看,当你拒绝异性对你的追求时可以用;当你作为一个有夫之妇搞完婚外情想分手时可以用;当你拒绝别人拉你入什么“斧头帮”或“青龙会”时更可以用(因为这是诗的本意)。所以说“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只能用在爱情上的说法是完全不存在的。(打完字没审,可能有错别字)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诗意?
该诗句以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隐喻爱情之深广笃厚,见过大海、巫山,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除了诗人所念、钟爱的女子,再也没有能使我动情的女子了。后人引用这两句诗,多喻指对爱情的忠诚,说明非伊莫属、爱不另与。
该诗出自唐代元稹所作的《离思五首?其四》,全诗原文如下: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的意思?
意思是说经历过波澜壮阔的大海,别处的水再也不值得一观;经历过巫山云雨的梦幻,别处的风景就再也不能称之为云雨了。题目中问到的这两句诗完整的写法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出自唐代著名诗人元稹所作的《离思》,描绘得是如梦似幻、美不胜收的意境。
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的原文和译文?
《曾经沧海难为水》诗句出自于唐代诗人元稹的古诗《离思五首.其四》原文和译文:“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