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基尼系数是多少?
2022年我国基尼系数到达了0.48,以可统计的城乡收入差距为例,2022年我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36396元。
其实,在2011-2015年期间,我国的基尼系数有一定回落的迹象。但是,据最新消息称,官方人员透露,在2016-2022期间,中国的基尼系数出现了反弹,并没有延续前几年回落的态势,并且目前我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达到了世界中上水平。
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是因为中等偏下和中等收入户收入的增速缓慢,所以这才导致基尼系数开始攀升。此人也表示,接下来要制定专门的规划,来实现中产阶级的收入倍增。
延伸阅读
居民收入差距现状
衡量居民收入差距最直观的指标就是基尼系数,在我国基尼系数的值越低表明收入差距越小,越大则说明存在严重的收入不平等。
在国际上把0.4作为一个临界值,高于该标准就说明已经陷入严重的收入不平等状态。很长一段时间到现在我国的基尼系数值都高于0.4这一标准。
1.基尼系数
一九九四年我国基尼系数已经高于0.4的国际警戒线,甚至在二〇〇八年高达0.491,临近收入差距悬殊的“高水平”,虽然在这之后有所回落但回落幅度甚小。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基尼系数增长速度很快,导致一九九六年基尼系数达到0.485。
这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农村实施的新一轮改革政策并没有起到良好的激励作用,而此时城市的工业化水平已经有良好的基础,城市的发展遥遥领先于农村的发展,城乡这样一种极度不平衡的发展状态是是造成基尼系数高居不下的原因之一。
二〇〇八年的金融危机更进一步恶化了经济形势,致使我国基尼系数逼近悬殊值,危机之后国家采取各项有利的惠民政策,才使得基尼系数有小幅的回落,但至今仍处于较高的水平区间。
2.五等分划分收入
由二〇一四年46220.7元的收入差值扩大到二〇二〇年72425元,收入差距扩大了1.57倍。
虽然低收入组的可支配收入也在逐年增加,但是速度极其缓慢,而高收入组的增速却异常的快。再对比中间收入的三组也可以看出,三组之间存在较大的收入差距,国家的大量财富集中在小部分人手中,这是收入差距扩大的根源。
3.城乡居民内部收入现状
(1)城乡内部收入差距
从二〇〇二-二〇二〇年间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数据可以看出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的幅度要远远快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的幅度,且介于二者间的差距愈发扩大。
在二〇〇八年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后,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加的速度明显变快,惠农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农村居民的生活状况,使可供农民自由支配的收入变多。
但是在绝对数额上,与城镇居民的收入还相差甚远。且农村内部的收入差距也远大于城镇,在收入的五等分份额上体现的尤为明显。
我国农村内部的高收入人群与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差距比城镇更加悬殊,农村内部的收入差距高达8至9倍。在农村高收入组的收入与城镇的中间收入组的收入相差不大,但是与城镇中高收入组相比还是相差甚远。
五等份收入从本质上就反应出了我国财富分配的不公,小部分的人掌握着绝大部分的财富,少部分的财富留给绝大大多数人,而在这少部分的财富中又存在上述情况的财富掌控。这就使得穷人更穷,富人更富,居民间的收入差距也不断的扩大。
(2)城乡间收入差距
造成城乡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原因是由多方面构成的,最本质的还是一直以来城乡间的二元制经济结构,这种经济结构限制了农村的发展。
且我国之前大力扶持重工业的发展,这一举措的牺牲了广大农民的利益来促进工业发展,而城市是重工业的集中地,这种发展模式的不平衡是拉大城乡差距的直接因素。
此外城市和农村之间本就存在资源的分布不均、机会的不平等等各种历史原因,农村的先天不足加上后期的发展潜力有限。
且农村居民相比城市居民的工作能力方面也要差很多,能从事的岗位基本以廉价的体力劳动为主,很难从事高技术性质的工作,这些都会拉大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
用来衡量城乡收入差距的指标有很多,最常用的是用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值大小,比值越大说明差距越大,通常把3:1作为警戒值。
二〇一一年城乡收入之间的比值高达3.13,尽管近些年二者间的比值有所降低,但是下降幅度不大,二〇二〇年仍为2.56。
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的城乡人均收入比为1.5,而我国多年以来持续高于2.5,这悬殊的城乡收入差距在其他国家是很少见的。
恩格尔系数也是反映城乡间居民收入差距的一个量度,恩格尔系数反映的是人们的生活水平状态,恩格尔系数越低说明人们的生活质量越高,我们是希望这一系数尽可能地降低。
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在二〇一一-二〇二〇年期间一直高于30%,城市的恩格尔系数要低于农村2-5个百分点,二者间的差值在近些年不断缩小,但是在二〇二〇年恩格尔系数的差距相比较二〇一九年又扩大了一个百分点。
造成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扩大的原因笔者认为很大程度上和突发的疫情息息相关,农村居民相对于城市居民应对疫情造成各方面影响的能力更弱。
农村老百姓作为生活在社会底端的弱势群体,基本的收入来源是没保障的,一旦有什么特殊情况发生都会使其生活水平受到影响,拉低生活质量。
4.地区间的收入分配差距
收入差距不仅体现在城乡之间,在地区间也表现得很明显。我国东部地区享受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与外界贸易往来十分便利;丰富的资源加上政策的扶持和倾斜,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远远高于其他地区。
而中西部地区处在内陆,恶劣的气候条件和多发的自然灾害,对该地区的发展很不友好。
加上自然资源也没有东部地区富饶,国家在对西部进行大开发时虽然促进了当地的发展,但是不合理的开采破坏了生态平衡,会遭到大自然的反噬。
东北地区借助着新中国成立初期良好的工业基础,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是东北地区气候寒冷,且人们的思想观念陈旧,这使得发展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阻碍。
由于早期雄厚的工业基底,东北地区的可支配收入次之,从增速上面看东北地区的增速反而不如中部地区。对比各地区的收入总额,东部地区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约为其它三大地区的1.5倍。
近几年来各地区的收入都有所增长,但地区间的收入差距没有太大的变化,如何在确保实现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的同时,收入差距也不断缩小是当前面临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西部地区的甘肃、贵州、陕西和云南的城乡收入差距相较于其他省份的城乡收入差距较大。
主要是因为这些省市受到地理位置和周边是否存在经济带的关系影响,经济发展较慢,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较差,农村的收入来源较为单一,收入来源主要依靠为农作物收入。
相较于这些地区的主要发展方向为城市,基础设施更为完善,就业机会较多,居民收入较高,所以在早期阶段主要发展城市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西部城市。
在经过不断的发展后,城市的发展辐射到农村地区,推动农村经济共同发展,城乡收入差距在不断的缩小;
比如二〇〇二年的陕西城乡收入差距为3.96,二〇一九年的城乡收入差距为2.92,经济发展较快,城乡收入差距在不断的缩小,已经接近中部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比如中部地区山西省二〇一九年的城乡收入差距为2.57。
东中部地区由于经济的较为发达,有些省市靠近港口,比如山东省,二〇〇二年的城乡收入差距为2.58,处于较低水平,在经过不断利用港口位置和本省的地势平坦,靠近海岸,农村地区具有多方面的收入来源渠道。
发展到二〇一九年的城乡收入差距已经缩小到2.38,城乡收入差距缩小速度较为缓慢,即山东省的城乡结构需要进一步的融合和城镇化率需要进一步提高,从而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