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笼寒水月笼沙翻译修辞手法 烟笼寒水月笼沙是什么季节

杜牧的泊秦淮使用了哪种古汉语修辞手法?

互文

诗中“烟笼寒水月笼沙”一句用了互文修辞手法。此句的意思是“烟雾月光笼罩着寒水和水边的沙滩。”

所谓互文,又名互辞,是古代诗文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对互文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即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互不相干,实则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互文由上下文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 表达一个句子的意思。这类句子比较特殊,文字上只交代一方,而意义彼此互见。理解时,要瞻前顾后,不能偏向哪一方,也不能把它割裂开来理解。

烟笼寒水月笼沙什么意思?

泊秦淮(唐)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笼:笼罩译文迷蒙的烟雾笼罩着寒江,银色的月光笼罩着小舟和白沙,夜晚我停泊在秦淮河岸,正临近酒家所在的地方。正在唱歌的歌女不知道亡国之恨,依然在对岸自由自在的吟唱《玉树后庭花》。

泊秦淮是哪个季节的古诗?

秋天

泊秦淮 描写的秋天 天气寒冷,表明这是深秋时节、 烟笼寒水月笼沙寒点名季节。

《泊秦淮》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此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

延伸阅读

“烟笼寒水月笼沙”出自唐代·杜牧的《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释义】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之上。入夜,我将小舟泊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淫靡之曲《玉树后庭花》。

【简析】

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诗人夜泊秦淮河岸,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泊秦淮》。

这首诗中的第一句就是不同凡响的,那两个“笼”字就很引人注目。烟、水、月、沙四者,被两个“笼”字和谐地溶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它是那么柔和幽静,而又隐含着微微浮动流走的意态,笔墨是那样轻淡,可那迷蒙冷寂的气氛又是那么浓。

首句中的“月、水”,和第二句的“夜泊秦淮”是相关联的,所以读完第一句,再读“夜泊秦淮近酒家”,就显得很自然。但如果就诗人的活动来讲,该是先有“夜泊秦淮”,方能见到“烟笼寒水月笼沙”的景色,不过要真的掉过来一读,反而会觉得平板无味了。

诗中这种写法的好处是:首先它创造出一个很具有特色的环境气氛,给人以强烈的吸引力,造成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这是很符合艺术表现的要求的。平常人们欣赏一幅画,往往是先注目于那精彩的画面,然后再去看那边角的题字。所以诗人这样写也是颇合人们艺术欣赏的习惯。

此诗构思奇巧,情景交融,用典恰当,寓意含蓄,语言凝炼,诗评家沈德潜盛赞此诗为“绝唱”,确实是名不虚传。

元代佚名作家创作的《水仙子·烟笼寒水月笼沙》首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取自唐代·杜牧的《泊秦淮》。

《水仙子·烟笼寒水月笼沙》

元代·佚名

烟笼寒水月笼沙,江上行人陌上花。

兰舟夜泊青山下,秋深也不到家,对青灯一曲琵琶。

我这里弹初罢,他那里作念煞。

知他是甚日还家?

【释义】

烟雾笼罩着凄凉的水面,月光铺满了沙岸。行客在江上漂泊,那田间的野花又已开满。航船入夜随处碇泊,傍着他乡的青山。已经深秋了还未回到家园,我不禁对着荧荧的灯火把琵琶轻弹。我这里一曲弹完,他那边定然在把我深深想念。不知他哪一天也把家还?

【简析】

本曲由写景领出叙事言情,内容是散曲常见的夫妇离别相思。

全曲在“我”与“他”两者间变换闪现,真切地表现了思妇的心绪。而由于指代的不确定性,增加了曲意的内涵,使这首小令颇有玩味之处。

丈夫离家远出,留下少妇一天天引领期待。“秋深也不到家”,一个语助词“也”字,坐实了思妇的叹嗟和无奈。她只得在孤灯下弹上一曲琵琶,并相信“天涯共此时”,丈夫也一定在同样深深地思念着自己。——这是一种解释。这种理解,是将起首三句视作少妇对丈夫客况的悬想。此种思妇独守空闺、夜夜盼郎归的模式,在元曲中是屡见不鲜的。

然而,全曲还可以有一种更胜的解说,即以“江上行人”与思妇作为同一人。夫妇不仅离散,而且都在异乡漂泊,只是女方此时先获得了还乡的机会。这并非是无根据的附会。“陌上花”本身有一个典故:五代吴越王钱缪的妃子吴妃每年冬天回乡省亲,到开春钱锈便写信给她,信上是九个字:“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民间为之制作了吴歌《陌上花》。可见这是颇切女子还家之意的。在古代诗文中,“兰舟”多为女子的坐船,而琵琶更是妇女在船中弹奏的道具。在战乱频仍的时代,夫妇举家逃难,中途失散的现象普遍存在,南戏《拜月亭》演的就是这样的题材。以行人的身份忆念行人,全曲离别相思的情味,显然更为深切动人。

无论作者的创作意图属于哪一种,本曲都不失为一首言情的佳作。全曲情景交融,意境疏朗,感情真挚,这一切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