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园运营模式有哪些产业园区运营模式及发展趋势分析
产业园区是指以为促进某一产业发展为目标而创立的特殊区位环境,是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调整升级的重要空间聚集形式,担负着聚集创新资源、培育新兴产业、推动城市化建设等一系列的重要使命。产业园区能够有效地创造聚集力,通过共享资源、克服外部负效应,带动关联产业的发展,从而有效地推动产业集群的形成。
一、产业园定位
产业园区是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园区凭借着自身的发展需求和特色与城市整体发展布局紧密联系。由于地区发展的区别和差异,认清园区发展方向和趋势是做好园区长远发展规划必不可少的一环。
产业定位的要充分考虑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区域分工协作等因素,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也是产业定位考虑的重要因素。不同的产业园区有不同的优势,产业园区要发挥比较优势,做好产业定位,做大做强优势产业。
二、园区运营模式
通过政府部门对园区的不同定位,园区会产生五种不同的运营模式,其中包括政府运营模式、投资运营模式、服务运营模式、土地盈利模式、产业运营模式。
1. 政府运营模式
政府运营模式是指政府投资开发产业园区,园区通过对入驻企业提供税务代理、行政实物代理,并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同时政府部门也会给予园区一定的招商代理费用和税费优惠。
政府运营模式无法保证大型园区的长期运营,因此该模式适用于一些模式小、管理简单的产业园区。
2. 投资运营模式
投资运营模式是指通过政府投资建设的产业园区,并通过房租、固定资产等作为合作资产,孵化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在企业获得成长后引入外部战略投资者或上市,实现租车增值并回收投资的模式。
投资运用模式对于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中短期较难得到回报。
3. 服务运营模式
服务运营模式是指园区为入驻企业提供人才招聘、人才派遣、信息提供等软服务,强化园区与企业间的合作。为园区内企业提供更佳的生存发展环境。
4. 土地盈利模式
土地盈利模式指的是产业园区在进行初步开发后,通过控制大面积的土地,短期内提升土地价值,进行地产开发或转让。凭借该模式强大的获利能力,为园区后期发展奠定雄厚的财力基础。
5. 产业运营模式
产业运营模式是指开发区承担了调节、完善、强化区域产业链运营的作用,园区设立的目的就是要做一个产业链,产业园投资初期进行招商引资,引入企业资本。产业运营模式的产业园具备行政职能、服务职能和企业投资运营职能三种职能。
三、园区发展趋势
产业园区是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园区凭借着自身的发展需求和特色与城市整体发展布局紧密联系。由于地区发展的区别和差异,认清园区发展方向和趋势是做好园区长远发展规划必不可少的一环。
以下为中国产业园发展趋势分析:
中商产业研究院是一家“产业大数据+研究+规划+招商+基金”的一体化产业咨询服务机构,致力于为企业、地方政府、城市新区、园区管委会、开发商提供产业规划、产业空间、产业平台、产城运营、产业金融、产业申报及产业升级转型领域的咨询与解决方案。核心业务包括: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规划、产业项目包装策划、产业园区升级转型规划、产业地产拿地策划、特色小镇申报及规划、田园综合体申报及规划、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以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撰写编制、行业研究报告及定制化调研报告、产业白皮书等。
延伸阅读
中国有几个中德产业园
中国有超过50个中德产业园, 在中外合作园中数量是最多的。
沈阳、天津、青岛、扬州、昆山、嘉兴、太仓、佛山、湘潭……这些都是建有中德工业园、中德生态园、中德产业园等中德合作园区的城市。如果把这些城市从地图上标出来,会发现从东北到山东,从华东到华中再到华南,基本上从北到南走了一圈。为何会有这么多的中德合作园区?这些园区发展思路和定位有哪些异同?他们的现状又如何?
经济与政治永远是相辅相成的,近年来中国与德国政治层面的升温有目共睹。自2011年以来,两国政府定期举行会晤。2016年6月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举行第四轮中德政府磋商, 一个重要内容是商讨落实双方2014年在柏林确定的“中德合作行动框架”的落实情况。政治升温带动经济升温,为两国经济层面的合作提供基础。而中国和德国两个制造业大国在经济层面的互补,则进一步推动这种合作的可行性。
从经济层面来说,中国和德国可以说是最不像又最相像的两个国家。
先看差异性。第一,中国虽是世界工厂,但制造业大而不强,正处于由中低端向高端转型过程中,德国则是欧盟龙头,高端制造业发达,科技含量高;第二,中国有世界上最庞大的消费群体,且城市化进程还将带来更大市场,德国虽有最先进的工业和制造业基础,但欧洲市场几近饱和,急需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第三,中国虽然是第二大经济体,但依然是市场经济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发展中国家,德国则是老牌发达国家。这些产业结构、科技水平、经济实力的差异,使中德两个国家在经济层面互补需求强烈。
但另一方面,中国和德国同时将国家的未来和高端制造业转型升级绑定在一起,又使两国经济具有许多共性。面向未来,中国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德国则喊出了打造“工业4.0”。而“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十大重点领域,如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等,与“德国工业4.0”关注的五大产业,绝大部分是重合的。
所以说,如何推动以德国为代表的,世界先进工业制造的“质”与中国制造庞大的“量”的握手,成为中德两国以及众多冠以中德概念的园区的重要使命。
2002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德国在亚洲最大的贸易伙伴。2014年,中德双边贸易额达到1777.5亿美元,同比增长10.1%。同时,德国还是对华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之一,截至2015年3月底,中国累计批准德国企业在华投资项目8675个,德方实际投入244.6亿美元。对德国来说,中国也是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据欧盟统计,2015年中国是德国的第三大进口来源国,占德国进口总值的7%。同时,中国还是德国的第四大出口目的国,占德国出口总值的6.6%。
经济互补性强,同时看到了发展先进制造业的未来趋势,政府有意推动,在国内产业园领域出现多个中德合作的案例也就很正常了。据园区中国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中德合作园区有中德沈阳装备制造产业园、青岛中德生态园、天津中德国际产业基地、扬州中德梅泰尔工业园、太仓中德企业合作基地、昆山德国工业园、浙江中德(嘉兴)产业合作园、浙江海盐欧洲(德国)工业园、浙江(长兴)中德国际合作产业园、金华中欧生态园、湘潭(德国)工业园、佛山中德工业服务区等10余家之多。
值得一提的是,许多中德合作园区就是双方政府高层直接推动下的产物。如青岛中德生态园是德国总理默克尔2010年访华时,中国商务部与德国经济和技术部直接签署备忘录确定的;2014年8月国务院出台的《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明确提出“推动中德两国在沈阳共建高端装备制造业园区”;随后的2014年10月,第三轮中德政府磋商发表“中德合作行动框架”,为双方关于“工业4.0”合作提供政策支持。浙江中德(嘉兴)产业合作园则是在浙江省省长李强专门赴德国访问期间与德方达成的初步合作意向。
园区中国根据跟踪统计的12个中德合作园区样本,总结出以下发展路径:
一、12家园区中11家园区产业定位为机械、汽车和装备制造业。
德国在欧洲乃至世界都是公认的制造业大国和强国,德国经济之所以能在历次经济危机和此次欧债危机中表现坚挺,其一直坚持发展实体经济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国策至关重要。德国企业中,汽车行业的奔驰、宝马、大众、奥迪家喻户晓,机械设备行业的蒂森克虏伯、西马克、海瑞克、福伊特、普茨迈斯特也是行业佼佼者,在机械设备业32个产品领域中,德国产品在驱动技术机械、材料处理机械、农业机械、食品及包装机械等16个领域为世界出口第一。有如此雄厚的产业和技术基础背书,中国各地方政府自然希望将德国这些先进的制造业企业与本地资源结合。
中国最大信息产业园
在西安浐灞生态区管委会的鼎力支持下,国家信息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电子商会、中国发展与改革研究院与陕西东方信息安全产业基地有限公司欲斥巨资倾力打造这一全国最大的信息安全高科技产业园区。产业园建设内容包括陕西国家信息安全中心园区、信息安全工程技术研发中心、金融信息安全产业园区、国际动漫产业园区、电子信息产业园、全球呼叫信息服务中心园、信息安全教育园、汽车信息安全产业园等十六大功能园区,建设总投资150亿元。预计到2016年,产业园将实现年产值过百亿元,引进和培育各类信息安全企业300家,信息安全产业及相关从业人员将达到12万人。
中国第五个产业园是哪里
杭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中国第五个产业园。
中国第一个生态产业园
2001年8月31日,我国第一个国家生态工业园区在广西贵港市正式建立。它采取一种循环经济模式,形成两条工业生态链:甘蔗制糖——制糖废料制造酒精——酒精废液制造有机复合肥;甘蔗制糖——蔗渣造纸——黑液碱回收。利用制糖工业的废物生产出新的产品,既创造了经济效益,又保护了生态环境。
全国十大科技产业园
分别是:第一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第二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第三深圳高新区,第四苏州工业园区,第五广州高新区,第六武汉东湖高新区、第七成都高新区、第八广州经开区、第九北京经开区,第十西安高新区。
国内排名前10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中国排名前10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有:
北京798艺术区,
上海M5O创意园,
北京尚8创意产业园,
成都东区音乐公园,
深圳华侨城,
青岛创意100产业园,
上海德必文化创意产业园,
首钢中国动漫游戏城,
广州北岸文化码头,
开封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
以上十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在国內的知名度较高。
中国为什么要搞那么多产业园
产业园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是全方位的, “先有蛇口,后有深圳”,深圳是我国设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是改革开放的窗口,而蛇口则早于深圳,是经济改革的第一个试验区。产业园区肩负聚集创新资源、培育新兴产业、推动城市化建设重要使命,为中国产业经济发展探索了成功的经验与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