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9月2日。共和国第八次以虔敬之心,迎接战死异国的“无定枯骨”回家。尽管,距离他们血溅沙场的时刻已经过去了70年。但,油然而生想起中学时代读过的《谁是最可爱的人》。
《谁是最可爱的人》,是著名作家魏巍从朝鲜战场归来后所著的报告文学,最先于1951年4月11日在《人民日报》刊登,后入选中学语文课本(现在不少版本的语文书已将此篇课文删除),影响了数代中国人。从此以后,解放军广泛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最可爱的人”。
《谁是最可爱的人》,此篇文章虽然不长,却给我们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当年朝鲜战争爆发,战士们奋不顾身,冲锋陷阵,他们不仅是为自己祖国而战,也是为朝鲜人民而战,这种国际主义热情首先感动了我。他们看似平凡、简单,没什么高深的文化,也看不出有什么丰富的感情。而魏巍不这么认为,他说:“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品质,意志,气质,胸怀,谁还能说他们还缺少什么呢?魏巍的一字一句,生动且深刻,那一幕一幕仿佛就在眼前:烈士们的遗体,保留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抱住敌人腰的,有抱住敌人头的,有掐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摁倒在地上的,和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起。
有一个战士,他手里还紧握着一个手榴弹,弹体上沾满脑浆;和他死在一起的美国鬼子,脑浆迸裂,涂了一地。另一个战士,嘴里还衔着敌人的半块耳朵。在掩埋烈士遗体的时候,由于他们两手扣着,把敌人抱得那样紧,分都分不开,以致把有些人的手指都掰断了……
他们在战场吃的是雪,正因为这样,祖国的人民就可以坐在宽敞的椅子上,泡一壶清香的茶;他们在战场蹲防空洞,正因为这样,祖国的人民就可以走在宽阔的马路上;他们在战场面临枪林弹雨,也正因为这样,祖国的人民就可以在节日的夜晚,观赏天空的烟花爆竹。
战士们有的不仅是一种为国、为人民的献身精神,有的更是一种荣誉感。他们从不畏惧敌人的炮火,却担心打不倒敌人,而没脸回家见乡亲们;他们不要什么物质上的奖励,却只要一枚“朝鲜解放纪念章”,别在胸脯上。
当今社会,正能量逐渐缺失,团结意识似乎渐渐消退,所谓的集体荣誉感,也慢慢被自我的优越感掩盖。牺牲自我,保全大家的观念,似乎已经只存留在课本上,我们的民族精神是否已被一直追求的物质利益所腐蚀?
时时听到这样的新闻,有人被抢劫,而周围的人却只是冷眼旁观,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人们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此刻,你是否只是心中一阵沉痛?
但是,那些最可爱的人,他们可爱的言语,可爱的精神,从鸭绿江边,流传到长江南岸,飘过的每一寸土地,都有他们骄傲的气息。
不管社会如何变迁,人们的生活如何安逸,当提到这些,人们都会向他们致敬。或许,我们不需要去打仗,但如今驻守在边疆的战士们,他们却时刻为打仗准备着,准备着面对更先进、更具杀伤力的武器,作为人民的守护者,我们的战士们或曾经的战士们,永永远远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谁是最可爱的人》,这是一篇十分感人的文章,更是一篇催人泪下的文章,文章中的字字句句都使人感动许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