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谈读书》中,作者的论述思路是什么?
这篇文章起笔采用一组排比句式,并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方法,以抒情的笔调写出了读书给人带来的各种帮助,借以表现自己对书的喜爱,见证读书陪伴我成长的过程,照应了文章的题目。作文的最后一段再次点题,由衷地道出“我在读书中成长”的心声。全篇采用第一人称,条理清晰,一脉贯穿,语言优美流畅,叙事通俗易懂,给人以清新活泼的感觉,字里行间散发出了当代中学生的青春朝气。
它围绕“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这一中心话题,主要谈论了读书的益处,又谈了读书要与经验互补,要讲究读书的方法,要根据不同的性格和需要做不同的选择等相关问题。
延伸阅读
谈读书的中心思想?
谈读书的中心论点是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论证是事实论据,文从“读史使人、读诗使人、数学使人、科学使人、伦理学使人、逻辑学使人”和“治理不集中,可令读数学”到结尾都是事实论据。
论点、论据、论证特点:
1、能准确把握文章的论点,明确中心论点与分论点间的关系。
2、能根据要求提取文章中的重要信息,归纳内容要点。
3、辨析论据类型并理解其作用。
4、能用简明的语言准确概括论据。
5、围绕文章论点补写论据。
6、辨析论证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培根《谈读书》是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的?
主要是三个方面:
1.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2.阐述读书的方法。
3.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缺陷
在谈读书中作者认为读书的目的有哪些?
《谈读书》中,作者认为读书有三种目的,分别是怡情、博采、长才。
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读书足以怡情,使人开茅塞、得新知、养灵性。书中有着广阔的世界,书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尤其是读一本好书,可以使心灵充实,使之明辨是非、使之有爱心和文明的行为。
其博采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春秋战国时期,宰相苏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 而发愤读书。他阅遍史料,后凭借着深厚的知识功底最终使合纵连横取得成功,得到六国的赏识成就了大业。
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读书不仅能够养性修身锻炼言谈,而且能够炼心。书中充满了神奇的力量。它可以改变一个人,书里凝聚了太多人的思想和感情。“捧一帧书册,看史事五千;品一壶清茗,行通途八百。无须走马塞上,便可看楚汉交兵;无须程门立雪,便可听师长之谆谆教诲。”
给《谈读书》划分层次?
第一层(1):谈读书的目的
第二层(2):谈读书的方法
第三层(3):谈读书的益处
《谈读书》中,作者是从那几个方面谈读书的?
《谈读书》 首先说的是读书的三种功用,即:怡情、傅彩和长才.“怡情”使人即使独处幽居也可不失生活的情趣,“傅彩”使人善于言辨或烘托气氛,“长才”则使人圆观周览,于待人、接物、进业,更加精熟完满. 其次,文章谈如何读书.书有好坏优劣,开卷未必有益,因此颇需区别对待: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多数只需大体浏览,少数则须认真阅读、仔细消化. 再次,是说书犹镜子,可以映照出多种人生样态,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有明智者读书,既能入乎其中,又能出乎其外,将立身处世、做人之道与书本中传递出来的人生智慧和经验结合起来,修饰剪裁,去留取舍,全在一心,所谓“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 第四,是说书如良药,可以疗治各种心智缺陷.不同书籍,各有专能,史使人明智,诗使人灵秀,科学使人深刻,逻辑使人善辨,所以,读书也应因人而异,正如治病理当对症下药一般.
谈读书论证思路?
《谈读书》的论证思路:一是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二是读书方法。
1、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先从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的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重点阐述读书的好处。
而后从反面指出读书中的三种偏向,并论述读书和经验的关系:相互补充、相辅相成。最后指出只有明察事理的人才能够读书用书,而用书的智慧是在观察生活中得来的。
2、从“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到“始能无知而显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指出读书要仔细思考,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本和仅限于文字推求。
主张对不同的书采用不同的读法,或选读,或浏览,或通读,或精读,有的书可只读摘要。在分析读书、讨论和作文的不同作用后,提倡读书和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
扩展资料
《谈读书》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结尾,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先说明各种学科的书籍,阅读后都有塑造性格的作用;再说明人的精神上的缺陷,可以用读书来弥补,就像身体百病,可以用运动驱除一样。
作者运用对比说理。正面说了以后,再从反面来说,使说理更加全面、有力。例如,文章开头从正面说了读书的目的,接着又从反面说了读书的三种偏向。又如,文章的最后一个层次,先从正面说读书可以塑造人的性格,又从反面说读书可以弥补性格、精神上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