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是怎样发明水稻的?
1966年2月,袁隆平先生的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在《科学通报》上发表,报道了他发现的水稻植株的雄性不育现象,并提出了培育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开展水稻杂交优势育种的设想和思路。由此拉开了我国杂交水稻育种的序幕。
延伸阅读
那个发明家发明了稻谷?
袁隆平
1、袁隆平1972年发明杂交水稻。
2、1966年,三系杂交水稻的发现以《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发表在中国科学院的《科学通报》上,是他的第一篇重要论文,而这一刊《科学通报》却是文革前的最后一刊。
3、为了增加试验效果,每年冬天,其与助手还去海南三亚进行水稻育种,甚至在路上把种子绑在身上,利用体温育种催芽。然而研究遇到瓶颈,逾三千次试验都未成功。
4、1971年11月23日,其助手李必湖、冯克珊在海南试验田发现一株难得的野生稻雄性不育株。 此后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成立杂交稻研究协作组,由袁隆平挂帅。
5、1972年,杂交稻被列为中国重点科研项目,全国性的协作攻关开始:三十余科研单位参与、上千个品种与该株野生水稻进行了上万次测交和回交转育试验。在此基础上,袁隆平选育不育系二九南1号成功,此为中国第一个应用于生产的不育系水稻。
是谁第一发明了杂交水稻?
袁隆平
1960年袁隆平发明了杂交水稻。
袁隆平利用助手发现的天然雄性不育的“野败”作为杂交水稻的不育材料并发表了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观点,打破了世界性的自花授粉作物育种的禁区。
七十年代中期,以他为首的科技攻关组完成了三系配套并培育成功杂交水稻,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历史性突破。
现我国杂交水稻的各个优良品种已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50%,平均增产20%。
是谁发明杂交水稻?
1960年袁隆平发明了杂交水稻。
袁隆平利用助手发现的天然雄性不育的“野败”作为杂交水稻的不育材料并发表了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观点,打破了世界性的自花授粉作物育种的禁区。
七十年代中期,以他为首的科技攻关组完成了三系配套并培育成功杂交水稻,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历史性突破。
现我国杂交水稻的各个优良品种已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50%,平均增产20%。
杂交水稻是在什么时候被发明出来的?
袁隆平发明杂交水稻的时间为1973年,此年协作组通过测交找到了恢复系,攻克了三系配套难关,10月,袁隆平在苏州召开的水稻科研会议上发表了《利用野稗选育三系的进展》的论文,正式宣告中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已经配套,1975年袁隆平攻克了制种关,摸索总结制种技术成功。
杂交水稻的栽培技术
1、整地,格按照要求精细整地,做到排灌顺畅、畦面平整无杂草、不积水,并按畦宽4到6米,开挖一条深0.1米、宽为0.6米的沟。
2、适时早播,合理安排播种期是保证水稻直播栽培全苗和安全齐穗的关键措施。
3、选种,选用高产抗病优质良种,可以增加经济效益,提高产量,做好种子的催芽和消毒工作,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4、浸种,一般浸种12到18小时,不经催芽直接播种、湿润育秧为最佳。
5、催芽,过程中应掌握适当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适时换气,水稻种子发芽适宜温度是30到35℃,超过45℃时就会引起烧芽,80%以上种子破胸后即可进行播种。
6、疏播匀播,杂交稻种子18.75kg/hm2,一般比正常育苗增加15%到20%的用种量,播种要均匀,播后要埋芽,可以用木板轻踏使谷芽入土,同时做好防鸟鼠害工作。
袁隆平是怎样发明水稻的简略?
1、袁隆平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为了培育能保持高产的杂交水稻的种子,他 花了10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培育成功了。这种杂交水稻亩产达到 1000多,为改变我国粮食生产的落后状态打了一个翻身仗。
2、袁隆平长期从事杂交水稻育种理论研究和制种技术实践。1964年首先提出培育“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法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设想并进行科学实验。1970年,与其助手李必湖和冯克珊在海南发现一株花粉败育的雄性不育野生稻,成为突破“三系”配套的关键。 1972年育成中国第一个大面积应用的水稻雄性不育系“二九南一号A”和相应的保持系“二九南一号B”,次年育成了第一个大面积推广的强优组合“南优二号”,并研究出整套制种技术。1986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分为“三系法品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两系法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到一系法远缘杂种优势利用”的战略设想。被同行们誉为“杂交水稻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