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美术教育包括哪些内容 幼儿园美术教育包括哪些课程

幼儿园美术教育包括哪些?

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包括绘画、手工、美术欣赏三大内容。

学前儿童绘画教育活动是教师引导儿童用各种笔、纸等工具和材料,运用线条、造型、色彩、构图等艺术语言创造出视觉形象,从而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一种活动。

手工制作在幼儿绘画教学中的合理利用,对绘画的兴趣更浓郁了,使孩子们的小手更灵巧了,想象力和观察力都能得到大大的提高,创造能力与审美能力也有了很大的飞速猛进。

幼儿美术欣赏教学是一种培养幼儿欣赏能力的教育活动,是指教师引导儿童欣赏和感受美术作品,了解对称、均衡等形式美的初步概念,感受其形式美和内容美,从而丰富他们的美感经验,培养其审美情感和审美评价能力的教育活动。

幼儿园美术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了解各阶段幼儿的技能水平,从兴趣入手

在选择美术教学的内容时,首先要先了解该年龄阶段的幼儿在该阶段能够达到的水平,并选择合适的创作题材,当幼儿对题材产生兴趣时,他们才会积极地配合老师,与老师互动。

2、尝试不同的美术表现形式

不管是哪个年龄段的幼儿都喜欢欣赏不同绘画形式带来的不同的绘画效果,所以,可以给幼儿欣赏许多符合幼儿年龄阶段的名画或者范画来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但是不能强迫幼儿必须与名画或范画画得一模一样,最好是能有自己的想象和想法。

延伸阅读

进行幼儿园美术教育评价应遵循哪些原则?

进行幼儿园美术教育评价应遵循。

1.客观性原则。

2.激励性原则。

3.实效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指的是要求评价者在学前教育评价中,采取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科学地确定和使用评价标准,尽量减少主观臆断和个人因素的影响。

3到4岁幼儿美术教育的目标?

(1)认知目标 ①初步认识绘画的工具和材料。 ②学会辨别红、黄、蓝、绿、橙等几种基本的色彩,并能说出名称。 ③学会辨别和感受直线、曲线、折线及各种线条的变化。

(2)情感目标 培养儿童对绘画的兴趣,能愉快大胆地作画。

(3)技能目标 ①学会使用蜡笔、水彩笔、棉签等工具进行涂染。 ②能画出直线、曲线、折线,并能表现线条的方向、粗细、疏密。 ③学会用圆形、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简单图形表现物体的轮廓特征。

(4)创造目标 ①引导儿童在涂抹过程中把画面画满。 ②初步学会用图形和线条组合创造各种图式。

幼儿园美术教育目标如何分类?

1、认知目标

1) 初步认知绘画的工具和材料。

2) 学会辨别红、黄、蓝、绿、橙等几种基本的色彩,并能说出名称。

3) 学会辨别和感受直线、曲线、折线及各种线条的变化。

2、情感目标

培养幼儿对绘画的兴趣,能愉快大胆地作画。

3、技能目标

1) 学会使用蜡笔、水彩笔、棉签等工具进行涂染。

2) 能画出直线、曲线、折线,并能表现线条的方向、粗细、疏密。

3) 学会用圆形、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简单图形表现物体的轮廓特征。

4、创造目标

1) 引导儿童在涂抹过程中把画面画满。

2) 初步学会用图形和线条组合创造各种图式。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方法及其运用应注意的问题?

1.对话双方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教师不能强求儿童接受某一权威的结论或自己对美术作品的看法,而应让儿童有自己的探索。

2.教师自己首先要会和美术文本进行对话,做好儿童与美术文本之间的“审美期待”中介。

3.教师要为儿童提供大量的欣赏的机会,提高其欣赏的现在“视界”。

4.教师应给儿童利用多通道充分体验的时间。

5.教师不但要自己学会提问题,还要教会儿童提问题。

幼儿美术课教学方法有哪些?

(一)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教师通过语言的描述、说明,向学生传授美术技能知识的方法,它是使用范围较广、频率较高的教学方法。但是单纯的讲授并不能更多的引起学生的注意,而对教师的艺术表达语言、知识面等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

2、谈话法(问答法)是教师与学生以口头语言相互交流进行教学的 一种方法。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开拓学生的思维。但是问答法中由于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同,提出的问题也就会千奇百怪,就要求教师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语言、问题难度也要相当的考究,否则容易引起课堂的混乱。

3、讨论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班或组为单位、围绕某一个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各抒己见、相互启发或辩论,获得或巩固美术知识的教学方法。

4、读书指导法,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独立阅读美术教科书和课外美术资料获取知识;扩大美术视野的教学方法。

(二)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包括演示法、参观法 、比较法。直接感知的教学方法,能扩大学生的审美视野,但是在期间容易发生突发性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有相当机灵的反应能力,能积极应对各种突发性的问题。

(三)以实践为主的教学方法

实践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提高绘制实践活动,形成、巩固、完善相应技能知识的教学方法,辅导练习法是以实践为主的最重要的教学方法。它能促进学生在美术活动中能眼、手协调并用,从而提高与发展美术的创造能力与审美素质。

(四)以陶冶情操为主的教学方法——欣赏法、情境法

观察比较法是教师根据教学任务、组织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研究而直接获得知识、感受、教育的方法。这种方法打破课堂和书本的约束,使教学与生活联系紧密,扩大学生视野,从现实社会生活中接受教育。美术教育离不开观察,观察又总是伴随着比较。没有观察,便没有视觉和感知。观察获得感性的认识。没有比较,不可能有正确的感知和准确的判断。比较是进行思维地去认识事物。美术教学的观察比较对象,一是对客观景物、物象世界的观察比较,一是对画面及其表现形象的观察比较。

(五)以指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观察法、发现法

引导学生明确比较的标准。比较是相互对比中进行的思维判断。无论是写生还是临摹,都是在其对象与自己画画之间,不停顿的互相对照比较之中进行观察的。其标准就是写生或临摹的对象。写生画的形象比例的观察,则以物体的自身的长与宽为标准,得出长、宽的比例关系。物体间的比例,则以其中一物(一般多以大物体)为标准得出其间的比例关系。物体的倾斜角度则是以垂直、水平线为标准进行比较、观察……包括品评作业的好差亦应以优秀作业作为比较标准。

幼儿美术教育要学些什么?

学习正确的握笔方式、练习线条的流畅、手简单工、粘土、颜色搭配、如何上色、艺术欣赏。

如何在幼儿教育中进行有效的美术教学?

首先你应该知道,幼儿时期的孩子,对世界的一个感知接触,是一种探索性的。

幼儿连笔都握不好,他只是感触色彩,感受线条,还不能用画画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他们这是觉得有趣,认为这是玩的一种方式。

孩子会拿画笔,蘸着颜料到处糊涂乱抹,都属于正常现象。因为这就是他们的绘画方式,这就是他们的做事态度,没有章法,随性而来,往往出来一些生拙和趣味。

毕加索曾说过:我尝试用一辈子像儿童一样画画。孩子作品里有一种天真烂漫的东西,是大人学不来来的。返璞归真,孩子的画作里面有一个真。

3~4岁的孩子,他们就想表达自己的想法,也有一定的掌控能力,这时候呢,可以引导他们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周围的认知。

根据不同的孩子,传授一些不同的技法。我的原则是少教,多引导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周围的感知和理解,有些东西会自然而然的出来。但是老师还是要讲一些简单的方法,认识一些点啊色啊线面等等基本绘画元素。

教幼儿本身就是一门艺术,需要教师有耐心,懂艺术,关键是知道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