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后一个朝代是什么朝代万顺天国(中国多少朝代多少皇帝)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故事多得数不尽,中国的每个王朝的发展都有它的作用。而每个王朝的兴起和衰败都对中国的历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清朝,大家似乎头脑里总是那段屈辱的历史。不过清朝的存在或者说出现,必然是有它的作用的。

只是因为我们距离中国最后一个王朝太近了,而且近代史的屈辱和从“天朝上国”掉下的落差,让我们感到了极大的不适。

举例来说,如果把我们放在当初宋朝的位置上来看蒙古军队进攻和宋朝的灭亡,也会有和我们现在一样的感觉。所以我们还是要正视清朝对中国的作用的,清朝除了各种缺点之外,也是对中国做出了很多突出贡献的。

一、 人口和经济的发展

除了各个朝代人口记载的误差问题,古代中国的人口增长在清朝达到了顶峰。也就是说,清代的皇帝实施的政策对人口的增长起了很大的作用。其他朝代因为政策和战乱的原因,导致人口下降或者是增速缓慢。

到了清代时候,实行了休养生息的政策,让百姓得到一个好的生存环境。对于耕地的分发,清朝的皇帝也是出了力的,比如康熙废除圈地令,乾隆实施“摊丁入亩”政策。

清朝许多西方的农作物已被引进了中国,如玉米、甘薯、马铃薯等。政府鼓励大力发展农业,加上这样的高产作物承担了很大一部分百姓的粮食问题,所以清朝的百姓吃得饱,生活好。以至于在清代200年的稳定期内,人口的增速是之前难以想象的。

既然人口上来了,那么劳动力也就多了,劳动力多了经济也就上来了,自然而然形成了良性循环。但是过多的人口肯定会造成耕地的不足,所以清朝不仅鼓励农业还鼓励商业。

比如康熙开放了通商口岸,允许海外贸易进入中国。一系列鼓励商人政策的出台,让清朝的经济发展更加繁荣了。

二、 文化传承

著名国际关系家金灿荣说过,在中国历史上,无论哪个少数民族执政,结果都是被汉化。汉族赢了,少数民族被汉化;汉族输了,还是少数民族被汉化。没有办法,中国民族结构中汉族占了很大一部分,都灭掉是不可能的。

如果想要统治好一个主民族是汉族的国家,那么统治者和地方官员们就必须了解汉族文化,才能更好的管理和治理这个国家。所以,清朝的官话不是满语而是汉语,皇帝和官员们几乎每个人都是汉学大师,康熙还组织文学家对《明史》进行编著,这也是《二十四史》中最好的一个了。

虽然“文字狱”的实行确实限制了百姓的思想,限制了进步科学的发展,使中国落后西方列强近百年。但是除了“剪发易服”和“文字狱”一些政策,汉族的文化还是有很大的进步的。

就拿我们耳熟能详的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来说,它的作者就是清朝的曹雪芹,还有就是《儒林外史》、《聊斋志异》等一些小说更是流传至今。还有《四库全书》、《康熙字典》、《全唐诗》这样比较全面的文化汇编也是清朝的,使中华文明得以传承,儒家文化也没有受到摧残和打击。

除文学之外,还有艺术领域的发展。比如昆曲的《桃花扇》、扬州八怪的画、齐白石的画等等都是十分杰出的艺术作品。

三、 清朝对疆域的奠定

对于元朝拥有中国古代最大的版图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由于元朝只管打不管治,导致很多疆土的管理者的野心越来越大,以至于后来分出去。到了清朝,又扩大了一些疆土,比如新疆、台湾等都是在清朝被收回来的。

对于外国的入侵,先后定下了《尼布楚条约》、《恰克图条约》等等条约,虽然这些条约让中国失去了一部分领土,但是也限制了俄国后来的入侵,为边界带去了一百多年的和平。也是在《尼布楚条约》签订时清朝首次将“中国”正式作为国名,标志着近代民族国家开始形成。

然后就是对蒙古的软化政策,实行蒙满联姻,接蒙古王子到皇室教育培养。经过两族商谈和一些战争,蒙古也归到了清朝的领土之中。至此,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活着汉、满、蒙、回、藏五个民族,中原附近的各个民族到达了前所未有的统一状态,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若是清朝没有固定好疆土,那么后果真的是不堪设想。清朝本身的实力没有赶上工业化的国家,内部的李自成和明朝的余下势力也在暗地盯着清朝政府。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没有中华民族的统一,那么中国后面的分裂是必然的,中国也就不可能成为现在的中国,也许会分裂的不像样子,像韩国和日本那样各自成为西方国家的附庸,连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的资格都没有。

总结:

清朝的失败让我们懂得了深刻的教训,比那些更远古朝代给的教训更深刻一些。也许有人说,如果清政府后期与时俱进的话,可能中华民族就不用挨那么多打了。

清政府后期的统治确实加快了中国封建王朝的灭亡,不过如果清政府真的不愚蠢了,那么它不会放弃这个封建王朝。这样的话,推翻封建王朝可能会更慢一点。不过历史不会有“如果”这两个字,发生的事情我们只能学到教训,让它不再发生。

虽然清朝被历史抛弃一定是必然的,但是它的存在是必然的,我们总要正视清朝在历史上的作用,认识到它带来的教训,客观的评价它的功过。清朝在特定的历史事件里,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作用,剩下的就将由新中国去实现了。我们应该谨记历史,振兴中华,将中华文明发扬光大。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