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村居古诗的意思?
译文有一间低矮的茅屋,坐落在长着清草的溪边。有人好像带着醉意在交谈,多么好听啊,那音韵柔美的吴地方方言啊!原来是一对白发老人,却不知是谁家的公公婆婆在此聊天?
大儿子在小溪东边的豆地里锄草,二儿子正忙着编织鸡笼,最喜爱的小儿子调皮淘气,躺在溪头剥吃莲蓬。
赏析这首诗的词牌之下,有《村居》标题。可见是通过一家人的活动来写宁静美好的乡村生活。
上阕写背景。茅屋虽很矮小,却很突出,尤其是它坐落在长着青青草儿的溪边,显得很美。在如此美好的环境中,听到有两个人带着醉意讲话,他们都操吴地口音,声音温和而柔美。乍一听,还以为是年轻夫妇在说话呢。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对白发夫妻!
下阕写一家三个儿子的活动。大儿子正在小溪东边的豆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屋前编织鸡笼。他们都是劳动者。作者以主要笔墨写农村的宁静美好时,也写了农业生产活动。这样写,是符号农村生活的真实情形的。最后两句写小儿子。全词五个人,写白发夫妇用了两句,写大儿子、二儿子各用了一句,写小儿子也用了两句。写老夫妇可爱之处,主要写他们的声音;写小儿子,主要写他躺在溪头大吃莲蓬的神态。“最喜”一词,既可理解为老翁老妇对小儿子的偏爱,也可理解为作者对小儿子的喜爱。事实上两者都有。“亡赖”本是贬义词,这里作者先说“最喜亡赖”,再勾勒出小儿子吃莲蓬的神态,于是“亡赖”就成了表达作者喜爱情感的词儿,说的是小孩活泼淘气了。
全词语言自然、朴素、清新,同作者所描绘的农村风物一样,情调健康明朗。而在描写农村风景时,专笔写景极少,溪边豆地、屋前鸡群、莲荷水域,全随人物写出。对于人物,作者往往轻带一笔,则声音、动作如在眼前,种种情状,栩栩如生。这些高明的艺术手法,值得我们借鉴。
(诗词)清平乐·村居的意思是什么?
茅屋的屋檐又低又小, 溪边长满翠绿的青草, 满头白发的老公公老婆婆, 用吴地的方言, 互相逗趣取乐, 大儿子在河东的豆地里锄草, 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手艺真巧。 最令人欢喜的是顽皮淘气的小儿子, 趴在溪头草丛,剥着刚刚采下的莲蓬。
《清平乐·村居》《清平乐》,原为唐教坊曲名。这首小令,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作者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描写得维妙维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现出词人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
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呢?
辛弃疾的《清平乐 村居》意思如下:房子是用茅草盖的,屋矮檐低;门前有一道溪流,岸边长满青草,绿水青草相映,更显得碧清可爱。不知是谁家的两位斑斑白发的老夫妻喝过几杯酒后,醉醺醺地用地道的土语对话,互相取悦,语调柔媚亲昵。
清平乐村居古诗词的意思?
《清平乐·村居》的意思:茅屋的屋檐低小,溪边长着青翠的绿草。用含有醉意的吴地方音相互逗趣、取乐,那满头白发的是谁家的公婆父老?大儿子在小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在家里编织鸡笼。最喜欢的顽皮的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原文: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宋代〕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古诗清平乐村居意思?
《清平乐村居》是南宋大词人辛弃疾的作品。
译文: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拓展资料:
原文: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蛮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注释:⑴清平乐(yuè):词牌名。村居:题目
⑵茅檐:茅屋的屋檐。
⑶吴音:吴地的方言。作者当时住在信州(今上饶),这一带的方言为吴音。相媚好:指相互逗趣,取乐。
⑷翁媪(ǎo):老翁、老妇。
⑸锄豆:锄掉豆田里的草。
⑹织:编织,指编织鸡笼。
⑺亡(wú)赖:这里指小孩顽皮、淘气。亡,通“无”。
⑻卧:趴。
此词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作者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以及他们的美好的农家生活描写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现出作者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
清平乐村居古诗意思?
“《清平乐·村居》的意思是:茅草屋的屋檐十分低小,小溪边上青草依依。吴地方言听起来像是带有几分醉意般美好,不知道那是谁家的白发婆婆。
长子在小溪东侧豆田里除草,次子忙着编织鸡笼,讨人喜欢的小儿子横卧溪头剥莲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