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写杨玉环的那三首诗?
李白描写杨玉环的诗为:清平调三首
这是李白在长安做供奉翰林时应召而作的作品。是唐玄宗和杨玉环在沉香亭观赏牡丹花,召李白进宫写新乐章,李白奉旨进宫在金华笺上写下了这三首诗。表达花就是人,人就是花,人花同沐皇恩。结构严谨,时空交错,前后呼应。
李白《清平调》三首到底是写谁的?
写的是杨贵妃,这是唐明皇召唤李白为杨贵妃所作,按照要求,择清调与平调,即《清平调》填词,故“清平调”也是词牌名。
《清平调词三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共三首七言乐府诗。第一首歌颂杨贵妃的美艳,集万物之美于一身,美如仙女下凡。第二首,通过历史人物赵飞燕来烘托杨贵妃的美。第三首,直接歌颂杨贵妃与唐玄宗的爱情。
原文: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译文:
其一
见云之灿烂想其衣裳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人之容貌照人。若不是在群玉山头见到了她,就是在瑶池的月光下来相逢。
其二
像枝红牡丹沐浴雨露散芳香,有杨妃不再思慕神女空自伤。请问汉宫佳丽谁能和她媲美,就算赵飞燕也要靠精心化妆。
其三
名花伴着绝色美人令人心欢,赢得君王满面带笑不停地看。春风中消解了君王无限怅恨,在沉香亭北共同倚靠着栏杆。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735年,李白去拜见贺知章见到了玉真公主,写了恭祝玉真公主能够早日得道成仙的诗句,玉真公主很是受用。当时贺知章看了李白的《蜀道难》和《乌栖曲》,也非常欣赏他的才华,认为他是一个被贬到人间的仙人,于是两个人就经常在唐玄宗旁边夸奖他。
742年,在他们俩的夸奖下,唐玄宗看了李白的作品,觉得不错,于是召李白进宫。唐玄宗见李白对答如流,非常的赞赏,于是就让李白供奉翰林专职给皇上写诗文娱乐。
743年,唐玄宗与杨玉环同赏牡丹花,唐玄宗带了很多人助兴,其中有16名梨园弟子,还有一个著名艺人李龟年。
梨园是唐代训练乐工的一个机构,主要职务就是训练乐器演奏人员,同时选了一些跳舞子弟们在梨园里边学习音律。《新唐书,礼乐志》记载,玄宗懂得音律,又酷爱作曲,梨园弟子当中,如果有人有错误,他都能察觉出来。梨园里面的艺人,就是皇帝的梨园弟子。
李龟年是唐代时的一个乐工,非常善于唱歌和演奏各种乐器,而且善于作曲,经常为皇帝唱歌,深得唐玄宗的恩宠,他们的感情是非常人能及的。古代有句话叫:千金易得知音难求。唐玄宗懂音乐,对李龟年来说可谓是知己。
唐玄宗觉得,陪着贵妃杨玉环去赏名花牡丹,这么有雅兴的事情,不能演奏陈词滥调,应该有新曲,于是派人把李白叫去写歌词,梨园弟子伴奏,李龟年演唱。李白来了之后,一口气儿写了《清平调》三部分,皇上一看好极了,然后就用了左乐28调中的清平调。创作完成后,伴奏响起来,李龟年开始演唱。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全诗?
全诗如下: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本诗出自李白《清平调三首》其一,是应皇帝要求赞美杨贵妃的诗文,只是赞美的实在是清新脱俗,以至于名扬古今。
译文
见到云就联想到她华艳的衣裳,见到花就联想到她艳丽的容貌;春风吹拂栏杆,露珠润泽花色更浓。
如此天姿国色,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清平调:一种歌的曲调,“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之遗声。
李白为杨贵妃写的诗有什么?
李白写给杨贵妃的诗是《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这首诗为《清平调》三首其一,《清平调》是李白在长安为翰林时所作。有一次,唐明皇与杨贵妃在沉香亭观赏牡丹,因命李白作新乐章,李白奉旨作了这三章。
求李白描写杨贵妃的诗句?
李白写杨贵妃的诗有三首,为《清平调词三首》。
1、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2、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3、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李白写杨贵妃的诗有哪些?
李白写杨贵妃的诗一共有三首,这三首诗,将杨贵妃的美写到了极致。
《清平调·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清平调·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清平调·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关于杨玉环的诗有哪些?
最著名的当属李白写给杨贵妃的《清平调·三首》。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李白为杨贵妃写的三首诗是什么?
写了三首《清平调词》。
第一首: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第二首: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第三首: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介绍:
第一首以牡丹花比杨贵妃的美艳。第二首写杨贵妃的受宠幸。第三首总承一、二两首,把牡丹和杨贵妃与君王糅合,融为一体。
赏析:
在这三首诗中,把木芍药(牡丹)和杨妃交互在一起写,花即是人,人即是花,把人面花光浑融一片,同蒙唐玄宗的恩泽。从篇章结构上说,第一首从空间来写,把读者引入蟾宫阆苑;第二首从时间来写,把读者引入楚襄王的阳台,汉成帝的宫廷;第三首归到目前的现实,点明唐宫中的沉香亭北。诗笔不仅挥洒自如,而且相互钩带。“其一”中的春风,和“其三”中的春风,前后遥相呼应。
李白写杨贵妃的诗句三首?
李白写杨贵妃的《清平调》三首如下: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曾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清平调词三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共三首七言乐府诗。第一首从空间角度写,以牡丹花比杨贵妃的美艳;第二首从时间角度写,表现杨贵妃的受宠幸;第三首总承一、二两首,把牡丹和杨贵妃与君王糅合,融为一体。全诗构思精巧,辞藻艳丽,将花与人浑融在一起写,描绘出人花交映、迷离恍惚的景象,显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