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三四五六七,孝悌忠信礼义廉的含义?
一二三四五六七;孝悌忠信礼义廉。“是蒲松龄写的一个对联,说一个人是王八并且无耻。
延伸阅读
一二三四五六七,孝弟忠信礼义廉(打两对词语)?
一二三四五六七; 孝悌忠信礼义廉。
这副对联是过去骂汉奸的,意思是“王(忘)八无耻”
世上骂人最狠的对联?
周星驰的经典电影“唐伯虎点秋”,里面不少咒骂嘲讽的对联:
一乡二里,共三夫子不识四书五经六义,竟敢教七八九子,十分大胆;
十室九贫,凑得八两七钱六分五毫四厘,尚且又三心二意,一等下流。
图画里,龙不吟,虎不啸,小小书童可笑可笑;
棋盘里,车无轮,马无缰,叫声将军提防提防。
另外补充一个:
上联:一二三四五六七,
下联:孝悌忠信礼义廉。
粗略一看以为是夸赞公子人品,其实是骂人忘八无耻。
一二三四五六七,孝悌忠信礼义廉的含义是什么?
”一二三四五六七;孝悌忠信礼义廉。“是蒲松龄写的一个对联,说一个人是王八并且无耻。
这幅对联有一个故事,也就是深层意思:古时候某一个朝代的宰相曾投降于敌,名声非常不好。他年迈的时候归隐田园,回到家乡还恬不知耻地为自己建造一座生祠,然后招来许多嘉宾前来居住。
第二天的早上,那座生祠的客堂上挂了一块匾额,横批是“三朝元老”,对联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孝忠信礼义廉。这个宰相十分奇怪,不知是何人挂上去的。有人推测这副对联的含义,认为上联正好隐含“忘八”(即“王八”的谐音),下联则隐含“无耻”。
出自:《三朝元老》
作者:蒲松龄
原文:
某中堂,故明相也。曾降流寇,世论非之。老归林下,享堂落成,数人直宿其中。天明,见堂上一匾云:“三朝元老。”一联云:“一二 三四五六七,孝弟忠信礼义廉。”不知何时所悬。怪之,不解其义。或测之 云:“首句隐亡八,次句隐无耻也。”
洪经略南征,凯旋。至金陵,醮荐阵亡将士。有旧门人谒见, 拜已,即呈文艺。洪久厌文事,辞以昏眊。其人云:“但烦坐听, 容某颂达上闻。”遂探袖出文,抗声朗读,乃故明思宗御制祭洪辽阳死 难文也。读毕,大哭而去。
礼义廉耻孝悌忠信是什么意思?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孔子德育内容的全部精髓。“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做人的根本,也就是人生的八德。
孝:是孝顺。孝顺父母,这是为人子女的本分,孝顺是报答父母养育之恩。往大了说,可以是对国家尽忠,这也是大“孝”。
悌:是悌敬。是兄弟姊妹之间的,就是兄弟友爱,相互帮助。扩而充之,对待朋友也要有兄弟姊妹之情,这样人和人之间才能消除矛盾,相互谦让。
忠:是尽忠。尽忠国家,这是作国民的责任,就是要忠于祖国和人民。“忠”也是要忠于组织和自己的工作职责。
信:是信用。信用朋友,对朋友言而有信,不可失信用。将来到社会服务时,“言必忠信,行必笃敬”,说出的话,一定要有忠有信,不欺骗他人。所做的事,必须要有恭恭敬敬的态度,认真去做,绝对不敷衍了事。
礼:是礼节。见到人要有礼貌,我们应该遵守各种规定,遵纪守法(也包括礼貌)。学生见到师长要敬礼,见到父母要敬礼,见到客人要敬礼。不但表面上要敬礼,心理上更要恭敬,这是一个人的道德修养的体现。
义:是义气。是说人们应该有正义感,要有见义勇为的精神,无论谁有困难,要尽力去帮助,解决问题。对朋友要有道义,大公无私助人为乐,绝无企图之心。(当然这不是那种狭隘的“哥们义气”,那不是义,那是愚昧而以。)
廉:是廉洁。有廉洁的人,无论见到什么,不起贪求之心,没有想占便宜的心,而养成大公无私的精神。
耻:是羞耻。凡是不合道理的事,违背良心的事情,绝对不做。人若无耻,等于禽兽一样。“耻”也是自尊自重。孔子曰:“知耻近乎勇”,知道错误就去改过,为当所为,也是勇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