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来宝是什么意思啊(数来宝出自什么地方)

数来宝是什么意思啊?

数来宝,一种中国传统曲艺。

流行于中国北方地区,来源是流落于民间的乞丐要钱的一种手段。一人或两人说唱。用竹板或系以铜铃的牛髀骨打拍。

数来宝又名顺口溜、溜口辙、练子嘴,流行于中国南北各地。最初是艺人用以走街串巷、在店铺门前演唱索钱。

延伸阅读

数来宝乞讨经典段子?

相声《数来宝》

  马志明、黄族民

  台词

  甲:这个相声,曲艺形式之一啊。

  乙:对。

  甲:曲艺哪,又叫”什样杂耍”儿。

  乙:哎,有这么叫的。

  甲:杂耍吗,

  乙:嗯。

  甲:耍、弹、变、练。

  乙:嗯。

  甲:说、学、逗、唱。

  乙:什么都有。

  甲:我最爱唱。

  乙:哦,您还喜欢唱?

  甲:不过”干唱”我可不唱。

  乙:哎……怎么还”干唱”啊?

  甲:没有乐器伴奏,我不唱。

  乙:唉,这上哪儿给你找乐器去?

  甲:甭找啊,在这儿哪。

  乙:噢,就这”七块板儿”啊?呵呵呵呵……

  甲:啊,怎么着?怎么着?

  乙:还怎么着?

  甲:别小看这”七块板儿”,哎,这”七块板儿”,别小看。

  乙:怎么着?

  甲:不好掌握。

  乙:什么呀,就不好掌握……

  甲:不好掌握,一般人打不了。

  乙:这……一般人打不了?

  甲:我先来个”过门儿”,你听听。

  乙:呦,这还有”过门儿”?

  甲:唉,先来个”过门儿”,乐器吗。(打板儿,过门儿。)

  乙:嗯,行!要过饭!

  甲:什么叫”要过饭”哪?什么话,这叫!

  乙:这我懂,啊。打这”七块板儿”,这叫”数来宝”,要饭的!

  甲:别听他的啊!说错了!

  乙:说错了?

  甲:错了,唉,错了!

  乙:嗯?

  甲:记住了!数来宝的不要饭–

  乙:不要饭?

  甲:–要钱!

  乙:噢……这不一样吗!

  甲:要说这数来宝的也不容易。

  乙:怎不容易呀?

  甲:讲究是现编现唱。

  乙:那当然。都得这样儿。

  甲:得做到”三快”。

  乙:哪”三快”?

  甲:眼快,心快,嘴快。

  乙:这”眼快”是?

  甲:发现目标了。

  乙:”心快”?

  甲:编出词儿来。

  乙:”嘴快”哪?

  甲:跟着就得唱出来。

  乙:要说是不简单。

  甲:数来宝的一进大街,三百六十行,见什么唱什么。

  乙:那是啊。

  甲:他跟这个一般要饭的还不一样。

  乙:怎么不一样啊?

  甲:要饭的来了,大爷,大奶奶喊了半天,就许不给。

  乙:那可不。

  甲:唯独这数来宝的要来了,往这儿一站,你就得给钱。

  乙:哦,数来宝的一来,准得给钱?

  甲:哎。

  乙:那是没碰上我,他要碰上我,我就不给钱。

  甲:你得听他唱的怎么样。

  乙:我根本就不听。

  甲:人家都给,你怎么不给呀?

  乙:哎,对啦!我就不给。

  甲:没你这样儿的!

  乙:我就这样儿!

  甲:没你这么”轴”的!

  乙:我就这么”轴”!

  甲:没你这么拧的!

  乙:我就这么拧!

  甲:没你这么不是玩意儿的!

  乙:我就这么不是玩意儿……你才不是玩意儿哪!怎么说话哪?

  甲:人家都给,你怎么不给呀?

  乙:你不知道,我有外号儿。

  甲:外号儿?

  乙:哎。

  甲:叫什么呀?

  乙:我叫“瓷公鸡、铁仙鹤、玻璃耗子、琉璃猫。”根毛儿不拔!

  甲:滑出溜?

  乙:那是。

  甲:你没打听打听?

  乙:啊,啊。

  甲:我也有个外号儿。

  乙:你外号儿是?

  甲:榔头。

  乙:榔头干吗呀?

  甲:你就是”瓷公鸡”,我把你那尾巴”棒”(敲、击)下一块来!

  乙:嗬!我还有外号儿啦!

  甲:叫什么呀?

  乙:我叫”钱锈”。

  甲:怎么叫”钱锈”啊?

  乙:那是啊,钱,只一到我身上,那就”锈”住了!”钱锈”。

  甲:哦,我外号儿”铁刷子”!

  乙:”铁刷子”什么意思?

  甲:专刷你这”钱锈”!

  乙:你呀,也甭斗嘴儿。不信,咱俩就试一回。

  甲:咱学一学。

  乙:怎么样?

  甲:可以呀。

  乙:来。

  甲:打这儿起这桌子–

  乙:啊,啊。

  甲:就不是说相声那个场面桌儿了。

  乙:那,这是什么哪?

  甲:买卖家儿那栏柜。

  乙:噢,这就变柜台啦。

  甲:哎。

  乙:那行。

  甲:我哪,就好比是这个数来宝的。

  乙:那当然啦。

  甲:你往柜台里头一站,您就是买卖家儿”内掌柜”的……

  乙:行。

  甲:我来到这儿哪……

  乙:哎,哎,哎,不,不,不!什么叫”内掌柜”的?我成老板娘了是吧?!

  甲:不是。

  乙:像话吗?

  甲:……买卖家儿那位……掌柜的。

  乙:你呀,也甭这位、那位,这买卖儿就我这么一位大掌柜的。

  甲:大掌柜的?

  乙:行不行?

  甲:数来宝的来了,往你门口儿这儿一站,我就开始数,你就准备给钱。

  乙:我不给。

  甲:你不给我没结没完,我总这儿数。

  乙:你数啊,不论你怎么数,你也是白数(白薯)。

  甲:……怎么”白薯”啊?

  乙:那可不,数了半天不给钱,这不”白数”(白薯)了吗!

  甲:白数(白薯)不了!

  乙:不信咱就试试。

  甲:咱来来啊,开始了啊。

  乙:真是。

  甲:(打板儿、过门儿)”噢–“

  乙:不,不!您等会儿!您这”噢–“,这干吗?这是?

  甲:这是数来宝的规矩。

  乙:什么规矩?

  甲:没唱以前,先得”噢–“,

  乙:这干吗呀?

  甲:引人注意听。

  乙:哦。

  甲:这跟那个唱戏、叫板,一个道理。

  乙:哦,明白了,明白了。

  甲:噢–

  乙:叫板哪。

  甲:噢–

  乙:开始了。

  甲、乙:噢–

  乙、行了,行了!你跑这儿轰鹅来啦?”噢–“没完了是吗?

  甲:重来,重来了啊。

  乙:什么呀,这叫!

  甲:噢,这个竹板儿打,(我这)进街来,

  铺户这个买卖两边排,

  是也有买,也有卖,

  也有这个幌子和招牌。

  金招牌,(我这)银招牌,

  里里外外的挂出来。

  这边儿写:特别(这个)减价大赠彩;

  那边儿写:(这个)白送一天您快来。

  说你也来,我也来,

  (这个)大掌柜的发了财!

  您老发财我沾光,

  路过相求来拜望。

  一拜君,二拜臣,

  三拜掌柜的大量人。

  人量大,(我这)海量宽,

  刘备老爷坐西川。

  西川坐下了汉刘备,

  保驾的臣,三千岁。

  人又高,(我这)马又大,

  豹头环眼把胡子乍,

  是大喊三声桥塌下。

  夏侯杰,落了马,

  曹操一见也害怕。(小过门儿)

  我在那边儿拐了个弯儿,

  我扭项回头拜这家儿。

  我拜了他,不拜你,

  你说傻子没道理。

  大掌柜的真不错,

  站在(这个)门口儿一个劲儿的乐,

  您把(这个)铜子儿给几个,

  拿回家去好治饿。

  这位掌柜的好说话儿,

  他留分头、光嘴巴儿,

  身上穿着个蓝大褂儿。

  手里边摇着个白折扇儿,

  不扇屁股扇脸蛋儿!

  乙:咳!走,走,走,走,走!

  甲:噢,你叫我走,(我这)不能走,

  走到了天黑空着手,

  一分钱我这也没有,

  老傻还得饿一宿,

  我求掌柜的高高手,

  你要给钱我就走!

  乙:去,去,去,去!

  甲:哎,叫我去,我不能去,

  去到了天黑吃谁去?

  一没房子二没地,

  老傻多跑几里地。

  掌柜的别说推辞话,

  穷人沾光没多大。

  乙:我看你刚才好像来一趟了?

  甲:噢,大掌柜,你别起火,

  那刚才来的可不是我。

  他是谁,我是谁,

  别拿张飞当李逵。

  我是我,他是他,

  各人有钱个人花。

  大掌柜的看一看,

  你别拿孟良当焦赞。

  乙:我说你呀,来巧啦!我们掌柜的不在家。

  甲:噢,一句话,(我这)算白搭,

  你说掌柜的不在家。

  掌柜的不在你老在,

  你老办事更明白。

  我看掌柜的走不远,

  有这个买卖把他管。

  里推外,外推里,

  大掌柜的就是你。

  乙:嗯,是我,啊,是我。怎么着?我呀,没钱。

  甲:噢,你说没有我说有,

  这个票子洋钱柜里头。

  你要有钱你不拿,

  票子不会往外爬;

  你要有钱你不动,

  票子不会往外蹦;

  不会爬,不会蹦,

  我求掌柜的往外送。

  乙:我说你贫不贫哪?

  甲:噢,说我贫,那我就贫,

  我不偷不摸是好人。

  我一不偷,二不摸,

  三不打抢,四不夺。

  这个数来宝的流口辙,

  我不耍贫嘴不能活。

  乙:我说你凭什么找我要钱哪?

  甲:噢,大掌柜,你听其详,

  截(打)周朝列国就有我这行。

  孔夫子无食困陈蔡,

  多亏了范丹老祖把粮帮。

  借你们吃,借你们穿,

  借来(这个)米山和面山哪,

  直到如今没还完。

  我不论僧,不论道,

  不论你回、汉和两教,

  天主堂,耶稣教,

  孔圣人的门徒我都要。

  乙:你都要啊?你知我这是什么买卖儿?

  甲:噢,我从小没念过《三字经》,

  您这个字号认不清。

  乙:哎,认不清没关系,我告诉你。我这是呀,切面铺。

  甲:行咧!竹板儿打,我(这)迈大步,

  掌柜的开了个棺材铺。

  您这个棺材真正好,

  一头儿大,一头儿小,

  装里死人跑不了,

  装里活人受不了,装里……

  乙:不,不,不!停!停!怎么出来棺材铺啦?

  甲:你不说的吗,开棺材铺吗?

  乙:谁说棺材铺啦?切面铺!

  甲:切面铺?

  乙:哎。

  甲:切面铺没意思。棺材铺,棺材,棺材,官保发财。

  乙:噢……不,不,不!发财,也不开棺材铺。

  甲:就棺材铺吧,一头儿大,一头儿小……

  乙:哎!不,不,不,行了,行了!咱别对付行吗?我就是切面铺。

  甲:别介,别介。

  乙:什么叫”别介”呀?

  甲:这个棺材铺这词儿我熟啊。

  乙:噢……你熟我就得就合你呀?有这道理吗?!就是切面铺,有词儿你就唱;没词儿,走!啊。

  甲:非切面铺?

  乙:就是切面铺。

  甲:切面铺。

  乙:那可不。

  甲:竹板儿打,我(这)迈大步,掌柜的开的是……切面铺。

  乙:哎,切面铺。

  甲:怎么样?

  乙:哎,行。

  甲:切面铺,切面铺……卖切面……

  乙:这不废话吗!

  甲:卖切面,面又白,质量高,分量足,不少给,宽条儿的,细条儿的,还经煮,吃到嘴里特别筋道,买卖好,大赚钱……

  乙:行啦!多可气!啊!又没辙,又没韵,还一句也不挨着。我说你这叫”数来宝”吗?这个!

  甲:这不切面铺的事儿吗。

  乙:切面铺的事儿不行。什么叫”数来宝”?你得有辙,有韵,有板……

  甲:有板?

  乙:那当然啦。

  甲:那行哩,有韵。竹板儿打,我(这)抬头看,这个大掌柜的卖切面。

  乙:哎,对。卖切面。

  甲:这个切面铺啊,耍大刀,这生日满月用得着。

  乙:嗯。

  甲:要说面,咱们净说面,

  和出来,一个蛋,

  擀出来,一大片,

  切出来,一条线,

  下到这个锅里团团转,

  捞到碗里莲花瓣,

  又好吃,又好看,

  一个人儿吃半斤,

  仨人儿吃斤半,

  大掌柜的算一算,

  算不上来你混蛋。

  乙:你混蛋!怎么带骂人的这个?!

  甲:这没办法。这咱懂啊,言前辙呀,知道吗?(十三道大辙,言前辙)正赶这儿,大掌柜,算一算,算不上来,你……闹一混蛋。

  乙:瞧我赶这辙!

  甲:赶辙上了。

  乙:得,得,得。算了,算了。我呀,切面铺不开了。

  甲:不开了?

  乙:我改买卖儿。

  甲:改棺材铺,一头儿大,一头儿小……

  乙:行,行了!谁改棺材铺啊?

  甲:改什么?

数来宝是什么?

数来宝是一种中国北方地区中国传统曲艺。

来源是流落于民间的乞丐要钱的一种手段。一人或两人说唱。用竹板或系以铜铃的牛髀骨打拍。常用句式为可以断开的“三、三”六字句和“四、三”七字句,两句、四句或六句即可换韵。最初艺人沿街说唱,都是见景生情,即兴编词。后进入小型游乐场所演出,说唱内容有所变化。部分艺人演唱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逐渐演变为快板书,与数来宝同时流行。

数来宝为什么要跪下?

原因有二:一来是数来宝艺人觉得自己地位低,不配站着唱;

二来也是因为跪着唱外围的人看不见,他就得挤进来,这样沾子能圆的好一些,旧年间艺人作艺是非常不易的,新中国成立之后他们才翻了身。

为什么人们管说唱叫数来宝呢?有没有人知道?

1 节奏感。数来宝是一个节奏到底,说唱有不同的节奏。

2 口气。 尾音的高低上下都是关键。关键要顺畅。

3 停顿。 数来宝停顿较长,说唱的停顿很短。

数来宝是什么意思啊拜托了各位,谢谢?

《数来宝》,又名顺口溜、溜口辙、练子嘴,流行于中国南北各地。本来是流落于民间的乞丐要钱的一种手段,他们用两个牛胯骨(内行叫“合扇”)上面拴有十三个小铃铛(俗称十三太保),头上有两个红缨,敲打着念自己编的词向商号要钱。他们站在门口左右都有规矩,分为“梭”家门和“李”家门,还有一种叫“梭李不靠”的。他们要钱是不达到目的不会走的。商家给钱时他们不用手接,而用牛胯骨去接,也有用“节子”板(即七块竹板)的,要钱的方法和唱的词句也相同。

数来宝的传统曲目有:《生意行》、《同仁堂》《棺材铺》《十字坡》《杨志卖刀》《诸葛亮押宝》《董家庙》等,还有反映军阀混战的《直奉战》、《打南口》等故事性较强的时事新闻唱段。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