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崇春江晓景古诗?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 惠崇春江晓景二首
宋 ·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译文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苇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延伸阅读
郑板桥的故事简短?
郑板桥中年得中进士,任过知县。在遇到灾荒时,郑板桥都具实呈报,力请救济百姓。他还责令富户轮流舍粥供饥民糊口。他还带头捐出自己的俸禄。他刻了一方图章明志:“恨不得填满普天饥债”。因为帮助受灾贫民诉说及赈济而得罪上司,干脆辞官不做,应了:“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下海回到扬州以卖画为生。
郑板桥的故事概括?
1、郑板桥小时候穷,借着佛灯读书,后来中了进士当了县令。
2、郑板桥一生最杰出的成就,是在诗书画方面独树一帜,号称“诗书画三绝”。
3、他写的字自成一家,不少人在模仿他的书法。
4、郑板桥的画也闻名于世。
5、闹灾荒,他私自开仓救济老百姓因而被罢官,从此,他回到家乡以卖画为生。
6、郑板桥卖字画所得的钱,大多数给了穷人。
7、郑板桥活到七十三岁,他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财富,永远值得我们怀念。
有关郑板桥的故事?
一个叫常书民的人,求郑板桥为他的花园写副对联。郑板桥写道:“怜莺舌嫩由他骂,爱柳腰柔任尔狂。”常书民非常喜欢这副对联,遂将自己喜爱的一个童仆送给郑板桥做“报酬”,这童仆一直在郑板桥身边服侍多年。
乾隆元年,郑板桥考中进士。乾隆七年春,他被任命为山东范县知县,两年后又改任山东潍县知县,连任七年。但他不满官场的黑暗腐败,在请求赈济灾民时又得罪了上司,所以主动称病辞官,重新回到扬州卖画为生。
关郑板桥的故事?
郑板桥在潍县当知县时,经常微服私访,体恤民情,深受百姓爱戴。
有一年秋天,他闲来无事微服赶集,在集头上发现一位老太太在卖扇子。当时天气已经凉爽,摊子前面无人问津。郑板桥走上前去,拿起一把扇子,只见扇面素白如雪,无字无画。这个季节已经错过卖扇子的时候了,自然就无人买了。郑板桥就询问其老太来,知道其家境贫寒,没有办法才卖点东西,补贴家用。郑板桥觉得可怜,就想帮帮她。于是,就向别人借来笔墨等,接着就挥笔泼墨,将扇子上画上竹石花草等,并写上诗词落款,使扇面栩栩如生,相映成趣。周围的人争相购买,不多时就将老太的扇子抢购一空。
惠崇春江晓景赏析?
惠崇春江晓景全诗赏析如下:
1、原诗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2、赏析
这首诗题“鸭戏图”,再现了原画中的江南仲春景色,又融入诗人合理的想象,与原画相得益彰。
这首诗成功地写出了早春时节的春江景色,苏轼以其细致、敏锐的感受,捕捉住季节转换时的景物特征,抒发对早春的喜悦和礼赞之情。全诗春意浓郁、生机蓬勃,给人以清新,舒畅之感。诗人苏轼提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东坡题跋》卷五《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在他的这首题画诗《惠崇春江晓景》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