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友记》大概是迄今为止影响最大的美国情景喜剧了吧。
尽管已经停播十二年,但是热度丝毫没有冷却。年初时,大半班底跟另一剧集的主演们同了个框,就又再次引发全球影迷舔屏。
和其他情景喜剧一样,《老友记》会不断刷同一个梗,以培养易于观众识别和接受的仪式性笑料。
比如,Phoebe的固定设定是无厘头,Joey的段子总是围绕着蠢萌,猎艳和爱吃。
而Monica总是过度沉迷于清洁和秩序,以至于常被怀疑有强迫症。
她有一个专门清洁吸尘器的吸尘器……
听说她哥的约会对象公寓很脏,她寝食难安,跑到人家家门口问能不能帮忙打扫。
她无比争强好胜。在上课的时候,会故意向老师提问自己已经知道答案的问题。
而关于Monica,还有一个百刷不厌的段子,就是她少女时期是个一个大胖子。
调侃这件事,有一百万种方式……
当朋友们在老录影带里见到高中的胖Monica时,Joey尖叫说:“有个女生吃了Monica!”
Monica辩解“上镜要长10磅”,又马上被冷笑话帝Chandler吐槽:“你身上到底有多少个镜头?”
有一次,男生女生以租住的公寓做赌注进行抢答赛。Monica被爆出她童年时期打曲棍球时的绰号是“大胖守门员”。她另外还有个绰号是Monicow。
还有一回,Rachel和Monica交换身份,Rachel在介绍自己时说,我在高中时是头母牛。
胖Monica的生活是灰暗的。Monica的爸爸曾爆料说,Monica小时候很胖,没有朋友,总是一个人宅在家里,自己跟自己玩。
Monica在高中时和Rachel形影不离,但是Monica却对Rachel说,我跟你上的不是同一所高中。因为Rachel当时是受欢迎的啦啦队员,跟学校的男神约会,而Monica则在高中食物链的最底端。
对于这些讥讽胖Monica的段子,不管加多少罐头笑声,我也笑不出来。我坚决反对这种嘲弄胖子的态度本身。一定会有人说过胖危害健康,但我坚信,如果一个人真的体重过重(或过低)已到危害健康的地步,排斥和羞辱总是起不了长久的积极作用的。接纳和关爱从来不会让一个人境遇更糟糕,但对排斥和羞辱的恐惧,却往往会让人铤而走险。
有人曾问我,少女Monica那么胖、是不是有暴食症?这个问题我无法回答。因为单凭胖是无法判断一个人是否有暴食症的,任何体型的人都可能有暴食症。食量很大也不能证明一个人有暴食症。对食物是否有难以自控的强迫感,对吃是否有强烈的羞耻感,以及暴食是否反复发生,才是相对更可靠的判断因素。
不过,Monica或许曾跟很多罹患进食障碍的人一样,将食物用作一种应对问题的工具。第一季中曾出现过一名精神科医师,他对所有主角的心理问题毫不留情地进行了公开剖析。他认为Monica是因为比较缺爱,所以把食物作为爱的替代品。
当然,这只是解读Monica的一种方式。
但Monica的爸爸妈妈,尤其是妈妈Judy,一直公开偏爱大儿子Ross、贬低Monica,也是不争的事实。
Judy永远永远都在嫌弃Monica各种不好。
小到她的发型和皮肤,
大到婚恋和事业。
她总在花式揶揄Monica嫁不出去。在大儿子的婚礼上,她说我们家可能再没有机会办婚礼了。当她和Monica聊到Rachel逃婚时,她说“起码人家还有把男人丢在教堂的机会。”
Judy认为Monica什么都做不好。她雇佣女儿为自己举办的聚会做厨师,却提前跟老公打赌5美元女儿一定会做不好。
她甚至曾用自己的女儿名字造了一个词组,“搞成Monica那样(pullaMonica)”,表示“把事情搞砸了”。当Judy再次在成年Monica面前使用这个表达时,Monica气愤地说:“你答应心理医生再也不用这个说法了!”从这些片段大概可以猜到,母女关系曾经僵到什么程度。
爸爸对Monica,明面上是安慰鼓励,实际也是打压。对女儿没有信心。
在Monica搬出家后,爸爸妈妈就把她的卧室改造成了健身房,却把大儿子的房间保持原封不动,因为不想打扰大儿子曾经拿到的那些奖章。
或许也是因为从小到大,没有像哥哥一样得到过父母的肯定,Monica才会那么争强好胜,甚至有点咄咄逼人。
很多父母误以为,只要在物质上没有委屈孩子,就是爱孩子。但是,如果在情感上漠视、甚至抛弃孩子,即便给孩子锦衣玉食,送孩子上最贵的学校,孩子也会受到伤害。
Monica曾经对哥哥Ross说,“我知道你不能选择你的父母,但是如果可以,我想要你的父母。”
在大学期间,Monica瘦了下来,后来成为了一名厨师。
尽管Monica好斗、神经质、小专横,但我一直很喜欢Monica。我觉得她非常励志。她的励志之处,绝不是因为她从一个大胖子变成了一个瘦子。我并不喜欢编剧在描述胖人的时候,总是套用一种消极的刻板印象:孤独、总被嘲弄、可怜巴巴。凭什么不能有自信、受欢迎、生活精彩的胖子呢?
我觉得Monica励志,是因为尽管年少时被父母轻视、被同学排挤,尽管包括父母在内的无数人都在反复告诉她,“你是一个Loser”,她却没有内化这些否定,没有让糟糕的早年经历定义自己的一生,而是努力成长为了一个自爱爱人的女性。
我们看到,青年Monica关心他人冷暖。在老同学Rachel无家可归时,她收留了Rachel、帮助她独立,尽管她们当时已经失去联系了好几年,Rachel甚至都没有邀请她参加自己的婚礼。
她总是在照顾朋友需求,在圈子中是有点类似保姆的角色。朋友们经常在她家随意拿吃拿喝和闲荡。每年的感恩节大餐,都是她招待老朋友。
Monica一直坚持自己的职业梦想。从小时候收到玩具烤箱起,她就向往着要当主厨。20多岁时,她的事业并不顺利,曾被辞退、长时间失业,曾迫于生计穿着滑稽戏服去餐厅工作,曾在职场被排挤和欺负,但她却始终没有放弃对烹饪的热爱。
在爱情中,她也始终是勇敢的。如果不爱,即便是聪明风趣的超级富豪,她也不为所动。如果爱了,即便是有巨大的年龄差距、不被世俗认可,她也敢于走下去。
她曾与Richard深深相爱,但当喜欢小孩的Monica发现Richard并不想再次当爸爸时,Monica没有自我妥协,也没有用爱情胁迫对方妥协,而是能尊重彼此的底线,选择走开。
在妈妈的字典里,“搞成Monica那样”,是把一件事情搞砸。但是Monica最终选择去重新定义这个词组,让“搞成Monica那样”变成一个积极的意思。
“如果一个孩子得了全A,他的父母可以说,哇,他就像Monica那样。如果一个消防员从大火中救出一个宝宝,我们可以说,yeah,他就像Monica那样。”
Phoebe曾经如是鼓励Monica,Monica也真的做到了。
我还想强调的是,我无意谴责不完美的父母。父母跟孩子一样,都有来自过去的伤痕,都注定有自己的局限。
Judy不懂得如何表达对女儿的爱,但Judy自己的成长过程中,也不曾得到过来自妈妈的温暖。Judy说从小到大,妈妈对她说的每一字每一句,都会表示不满意。在操办妈妈的葬礼时,Judy都在感慨妈妈不会喜欢这场葬礼。Judy自己成为妈妈后,又继续将这样的养育模式复制到了Monica的身上。
接纳父母的不完美,不是说要认同父母的缺陷,而是不再用父母的过失惩罚自己。
而在养育Monica的事情上,Judy也绝非一无是处。
在我个人看来,Jack和Judy最值得被肯定的一点就是,他们彼此恩爱。家庭治疗师伯特-海灵格曾提出,在家庭关系中,夫妻关系是基础,其重要性优于亲子关系。我深以为然。当父母能妥善处理彼此关系时,子女就不会沦为夫妻间博弈的筹码。相爱的父母会让子女相信幸福的结合是有可能的,并且提供了如何处理亲密关系的范本。
父母婚姻不幸福的Chandler就一直对婚姻很恐惧,父母缺位的Phoebe到30岁时也不曾有过一段严肃的感情。相比之下,父母恩爱的Monica和Ross,却对婚姻总是充满憧憬,不害怕做出承诺。Ross离婚了三次,也依然对婚姻本身充满了希望。而Monica是有点“恨嫁”的。Chandler曾跟她说,如果我们40岁时都还没结婚,我们就凑一对。她很不爽地反问,为什么我40岁还没结婚。她还曾经偷穿嫂嫂的婚纱,和闺蜜们一起YY成为新娘。
但是Monica的“恨嫁”,不像是迫于社会压力而希望早点结束单身,而更多是出自对家庭温情的向往。否则,她完全可以选择不要孩子嫁给Richard,或是在Chandler第一次求婚时就急着答应。这种憧憬和把握幸福婚恋的能力,也是那对不完美的父母留给Monica的财富。
相比Monica,其他两名主角Chandler和Phoebe的原生家庭体验甚至更糟。
Chandler的爸妈在他9岁时就离婚了。小说家妈妈可以在电视上表达对他的想念、现实中却从不给他打个电话,爸爸做了变性手术后和新男友去了另一个城市生活,也长期不在他身边。
而Phoebe更为坎坷,生父生母在她出生后就抛弃了她和她双胞胎姐妹,养母在Phoebe13岁时自杀,养父之后又入狱,Phoebe是在街头混大的。Phoebe经常弹唱的《smellycat》,讲的是一只被抛弃、没人疼的臭猫咪。或许也正是因为Phoebe自身的经历,使得她能够与流浪猫的处境共情。
但和Monica一样,Chandler和Phoebe也都走出了创伤性的过往。尽管他们都有很多缺点,但他们善良、正直、友爱、独立,并且不断地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而这正是我深爱《老友记》的地方。它一再教给我,在成长过程中,一个人对事件的解读方式,比事件本身更重要。
那些屎一般的经历,可以臭败我们的生活,也可以变成滋养生命的肥料。
助进食障碍者自助微信号:EDSelfhelp